分享

激励如何直指战略?

 blackhappy 2023-08-24 发布于陕西

精亦诚刘欣

(本文来自原创作者刘欣“卓越运营实战”公号,订阅公号,一起实现卓越运营。)

最近和不少客户交流,很多话题都涉及到激励的问题,特别是工资以外的那部分激励。

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既愿意分享,也舍得分享。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出现“用于激励的钱没少花,公司目标反而没达成”的情况。稍好一些的,也由于各种激励设置过于复杂,而导致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我曾在一家企业,见过用于激励的各种制度多达59份,而且每种激励的额度差距也不算太大。我开玩笑说,还不如多做一份,凑个及格分也好。

这种撒胡椒面的做法,属于散弹射击目标分散,资源没有集中不说,也必然导致激励和战略关联度大幅下降。

很多老板不是不愿意花钱,而是不愿意花冤枉钱。

激励如何直指战略?

那,激励如何才能直指战略?

这就要把激励这件事,尽量做得简单,简单才能直接,直接才能高效。

怎么才能做得简单?

我分享一个“4步走”的做法,是我在咨询过程中所使用的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这4步是:要什么→考什么→做什么→奖什么。

我们逐个来说。


01.

要什么:战略目标

激励既然要直指战略,那首先必须把战略说清楚。

说白了就是,你到底要什么。

我们有些客户说,这三年我要先把规模冲上去,三年突破500亿,先抢地盘,占住行业老大位置。

还有些客户说,现在增量市场已经没有了,想快速上量不现实,更重要的是把利润和现金流守住。

除了规模和利润是最常见的战略目标以外,我们还有些客户会更进一步,例如把效率提升、客户升级、数字化转型等,作为修炼内功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不论是只有规模和利润等财务数据作为战略目标,还是有更深一层的战略目标,都比没有目标强太多了。

不过,这对于往下做激励还不够。

至少,要把上面的战略目标,再做进一步的明确。

比如,将“三年突破500亿”作为战略目标,那就要从第三年500亿倒推回来,第二年要做到多少,第一年(也就是明年)要做到多少,都逐个明确出来。

虽说激励也可以和三年总目标挂钩,但必须要有每一年的目标,因为最直接的就是,首先要和第一年挂钩。

再比如,将“效率提升”作为战略目标之一,就需要再明确一步:这两三年,到底是哪些方面的效率提升,才是我们追求的效率提升。

是开发效率、交付效率、人员效率、资产效率……,究竟重点聚焦在哪几个方面?

至少做到这一步,我们后面做激励的战略指向性,才有可能够强。

战略太模糊,激励就难以聚焦。

激励如何直指战略?

有人会说,未来不确定性太大,我们没法明确。

不确定性在增加,这是事实。

所以,我们要用滚动规划,来不断修正目标和打法。

但是,不确定性却不是我们模糊战略目标的理由。

相反,作为决策者,更要在迷雾中明确目标,然后坚定地带领队伍前行。


02.

考什么:考核指标

不论是用KPI,还是用OKR,都涉及到考核的问题。

正如管理上常说的,“员工不做你希望的,只做你考核的”,可见考核的导向性有多重要。
而各种考核指标的设计,必须围绕着前面所说的战略目标来设计。

正所谓,你想要什么,你就考核什么。

对于和战略目标无关,或者关联性较弱的一些指标,不论教科书上说得多么有道理,不论有多少人投票赞成,都不要轻易纳入考核范围。

我在很多企业见过那种,对每一个业务部门都考核十几项KPI的做法,有些KPI的权重甚至不足5%。

这种做法沿用好几年却不自知,而且一项一项和我解释,为什么要考这个指标,为什么要考那个指标,众多理由基本都是就指标谈指标,却很少谈到每一项指标是如何从战略目标,推导和分解而来的。

激励要想直指战略,作为目标评价的考核指标,就必须要和战略目标息息相关。

以财务为主的经营性指标,如规模、毛利、净利等,比较容易分解为考核指标,特别是对于有做全面预算的企业,分解经营指标应该不在话下,我就不多说了。

这里重点说一下,和战略目标相关的运营性指标。

还是以前面提到的“效率提升”为例,即使在战略目标那一步不做分解明确,到了考核指标这一步,也必须要转化成各种直接相关的效率指标,如开发效率、交付效率、人员效率、资产效率等。

更进一步的话,还要把一个大的运营指标,分解成几个小的运营指标。

比如,交付效率再分解为采购效率、生产效率、物流效率等,然后对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物流部门分别考核。

这样三个部门为效率所做的努力,都是和“效率提升”这一战略目标强相关的,而不会说是让一些诸如损耗下降、5S或一线员工流失率等其他指标,占据过多权重,而导致效率提升在实际的考核指标分解中被弱化。


03.

做什么:数据结果

战略目标定好了,考核指标设好了,实际做得怎么样,能不能达标,能不能拿到奖励,就看数据结果。

老板希望公司能达成战略目标,承担指标的人也希望能完成指标,拿到奖励。

所以,作为企业经营来说,肯定不能等到秋后算账,不能等到年底的数据结果再做检讨。

因此,我们在经营过程中,就要看各项指标数据,然后随时根据最新的数据结果,来不断找问题、做改善。

那么,通过指标数据,如何才能更容易发现问题,促进改善?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们做数据结果的分析,就不能只是去看数据本身,还要不断的通过对比,找到问题。

对比的维度,可以有四个方面,我称之为“四个对比”:和目标比、和自己比、和标杆比、和兄弟比。

激励如何直指战略?

和目标比,放在第一位,是首先要看到哪些指标数据和设定的目标有差距。

和自己比,是和自己的去年数据同比,是自己的上月数据环比,看进步还是退步。

和标杆比,是和行业里的优秀标杆对比,哪怕是和某一项指标领先的标杆企业对比,也是有意义的,能时刻看到和优秀对手的差距,永不自满。

和兄弟比,是和同一个集团或同一个事业部的兄弟单位对比,看哪些方面有差距,毕竟自己家兄弟,学习借鉴起来最方便。

再多说一遍吧,拿每周、每月、每季度最新的数据结果,不断去做四个对比,伤害不是目的,改善才是。


04.

奖什么:激励方式

做出什么样的结果,就要给与什么样的奖励。

而结果是好是坏,主要看各项指标数据;而各项考核指标,又是从战略目标推导和分解而来的。

我按着“4步走”的顺序依次说一遍:要什么战略目标,就考核什么样的指标,根据指标的数据结果,再给与相应的奖励。

激励如何直指战略?

从“要什么”,到“考什么”,再到“做什么”,最终到“奖什么”,通过这样直接的逻辑关系,我们就将激励直指战略。

关于最后一步“奖什么”,涉及到激励方式的话题,我这里稍微展开说一下。

虽然都是与客观的数据结果挂钩,但面对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承担不同的考核指标,激励挂钩方式上必须要有所不同。

我以四类人员的激励方式来举例(不含股票期权):

营销类人员,最好理解,就是与其销售业绩KPI直接挂钩。

研发类人员,与其研发项目挂钩,更进一步,也可与其对应新产品的销售业绩挂钩。

管理类人员,不论是中高层干部还是基层职能人员,都可以和公司的整体目标挂钩;

生产类人员,不论采用计时还是计件,要和每个月的产量、品质挂钩。

激励如何直指战略?

让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都对战略目标分解到自己那部分的指标结果负责,并按结果进行激励。

如果说,实在难以量化或难以直接衡量工作结果的,在激励上起码也要和公司整体目标挂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样,各层级各部门人员的激励,就都和公司战略紧密相关。


最后的话

激励如何直指战略?

那要看激励的设计,是否与战略相关,是否从战略而来。

“4步走”的做法,要什么→考什么→做什么→奖什么。

要什么,是战略目标。

考什么,是考核指标。

做什么,是数据结果。

奖什么,是激励方式。

这套简便易行的实操做法,希望能给你些启发。

你的企业又是如何让激励直指战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