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sfq1 2023-08-27 发布于山东

基本不等式在原来的教材中叫做重要不等式,从这个命名方式大家就可以想见它的重要程度,这个内容在数学教材必修第一册中是这样给出的。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部分内容就算是初中生读起来也没有任何难度。但是,基本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知识体系来说,基本不等式(也叫做均值不等式)不仅本身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模块,而且能与多个知识分支相互融合;从思维能力角度来说,基本不等式反映了创造性和严谨性的有机结合,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辩证统一。所以我们要重视这块内容的学习,在考试中,这一块还是会出现一些很难的题目的,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

【问题一】什么叫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平均数也叫均值,它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我们经常用它来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问题:在高一入学后进行的两次数学考试中,A同学的得分分别是60和

120,B同学的得分分别是70和110。哪一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更好?

很明显,这两位同学两次考试的平均分都是90分,我们可以认为两位同学的成绩从均值的角度是一致的。我们的算法是将两次的得分相加,再除以2。这样得出的平均数在数学上就叫做“算术平均数”。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增加一个条件,在高一入学后进行的两次数学考试中,第一次考试的满分是100分,第二次考试的满分是150分,A同学两次的得分分别是60和120,B同学两次的得分分别是70和110。哪一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更好?

此时如果我们仍然用前面的方法,显然就不妥当了,因为两次考试的维度不一致,我们可以把两个维度统一之后再比较看看。如果我们把第一次的分数按满分为150分换算,那么,A同学的得分就换算为90分,B同学的得分就换算为105分,所以两次考试。A同学的平均分为105分,B同学的平均分为107.5分,B同学平均成绩更好。在这个问题中,我们用算术平均数来计算,显然两位同学的平均分相等,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当然,如果这里我们通过计算来比较两人的平均分,仍然会得到B同学的成绩好。这个方法求的就是几何平均数,它研究的是两个维度上(或多个维度)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如:某企业今年1月份的销售额比上月增长

10%,2月份比上月增长20%,3月份比上月增长40%,那么,这三个月的平均增长率就为,并不是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对于两个正数a和b,若a和b不相等,则这些平均数的大小都会介于两者之间;若a和b相等,则这些平均数的大小都会等于a和b(这也是记忆这些平均数的方法)。因此我们就需要研究这些平均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到了“均值不等式”。

【问题二】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的内容: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理解了公式的证明方法,也就能很轻松的记住和记牢公式。这是我们在学习新公式时要遵循的方法,先考虑知其所以然,再知其然。因为“过程都清楚了,结论自然就搞定了,不但搞定了,往往也就会用了”。

【问题三】基本不等式有什么用?

1.基本不等式的变形

基本不等式讲的是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数可以是a和b,当然也可以是a 1和b-1,甚至是x y-1和2x 3y 5,只要它们是两个正数,就满足基本不等式,这一点一定要想明白。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要想用好基本不等式,就需要搞明白上面的变式,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才可以。

2. 基本不等式的用法

基本不等式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证明不等式和求最值,由于高考主要考查的是求最值,并且两种用法差异不大,因此这里只介绍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教材上是以一个例题的形式呈现的: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也是高中数学教材的一个特点,一些重要的知识、方法可能是以例题、练习或习题的形式出现的,阅读教材不能只是去关心那些黑体字部分,不然你会丢失掉很多很多东西。

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就得到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两个正数x,y,注意它们是变量,不是常数,字母不一定是变量,也可以是常数。这是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第一个重点,基本不等式研究的是双变量的最值问题,找出这两个正数是这里最关键的步骤,因为这两个正数可以是x,y,也可以是x 2y和2x 3y,这是需要你根据题意进行判断,题目可能明示,也可能暗示,甚至可能需要你通过变形、通过化简、通过换元等等方法才能发现。很多同学这种题目做不好,往往就是因为缺少这一步的思考,直接就胡乱的套公式。这一步我们把它简称为“一正”确定两个正数。

第二步:若xy为定值(常数),则x y就可能有最小值。(积定和最小)

若x y为定值(常数),则xy就可能有最大值。(和定积最大)

这一步的关键是定值,因此这一步我们把它简称为“二定”找出或构造定值。

第三步:验证不等式的等号能取到,如果取不到等号,则说明方法有误。在求最值的问题中如果前两步很容易就满足的话,等号很多是取不到的。因为我们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来得太容易的往往是假的,是坑”。这一步我们把它简称为“三相等”保证取等,得出最值。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简单说就是:一正,二定,三相等。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本题尽管不算难,但它体现的方法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多想几遍,理解透彻了,很多题就能解决了。“换元”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我们今后会经常用到它。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上面两道题分别对应了两种情况: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因此解题时还要注意分析所求的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研究的是积还是和,因为和与积其实是相对的。看下面的例子: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道题已知与结论都是以和的形式呈现的。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在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认清两正数是关键,认清后,换元是重要方法,通过换元可以把题目迅速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种题型非常重要,是试题中一个重要的出题点,很多题目的原型都是它。所以我们先给出这道题的一个通用的解法,它的理论依据来自于前面给出的一个变式。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解法是错误的,大家想想错在哪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当然,这道题也可以用前面3个例子的方法完成,毕竟它们的本质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下面的方法二,但这里的变形,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大家要认真体会这种变形方法。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上面的方法看起来很繁琐,但仔细理清其中的道理,你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会有很大的提升。数学的很多方法其实都是这样的,很多看似完全不相关的问题,其本质往往是一模一样的。

当然,这道题还可以用函数的方法来处理,过程也很简洁。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道题最终我们还是转化成用基本不等式的方法来求函数的最值。当然,我们不用基本不等式,直接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也是可以的,只是研究其单调性,用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的导函数处理会更方便一些,用单调性的定义处理就会比较麻烦。事实上,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特别是分式型函数的值域和最值,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由于函数与方程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这道题还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判别式法)来处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个方法又叫做“万能k法”,它的特点是“问谁设谁(为k)”,把k看成常数,然后转化为的一元二次方程(k以系数的方式出现)问题,最后用判别式构造关于k的不等式处理,但一定不要忘了判断取等的条件。既然叫“万能k法”,适用面是非常广的,前面的几个例子(也包括后面的题目),都是可以用的。

这道题除了前面给出的四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三角代换法”和“几何法”处理,这两个方法需要用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函数相关的知识,这里就不展开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以上8道题都属于【例3】的类型,如果你都能解决,这块知识就达到一定的火候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问题:什么时候取等号?

这个方法处理起来并不难,但有一点巧合,如果求的最小值就不好用了。所以我们类比【例4】的【方法三】就得到以下的解法,这个方法才是通法。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本题除了上面的方法,函数法与“万能k法”都是可以的。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与前面的例子相比,本题没有定值条件,但基本方法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需要确定两个正数。因此有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自己试一下,别急着看答案。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基本方法就这些了,如果你能把这里给出的所有题目弄清楚,搞明白,对付一般的考试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了。但是,更高阶的方法这里仍然没有涉及,象强基竞赛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里就不展开了。

【写在最后】

从基本不等式这个内容来说,课本上只有很少的几页,但如果我们深入的去研究,就会觉得似乎无穷无尽,这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特点,就象佛经中所说的“芥子纳须弥”。“芥子”指芥菜的种子,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须弥”指须弥山,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很多东西,你以为搞清楚了,其实只是在你的认知层面上搞清楚了,也许别人是在更高的层面上俯视你,你看到的只是“芥子”,别人看到的是整座“须弥山”。因此,多思考、多探索,学无止境永远都是真理。

基本不等式,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芥子纳须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