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渡渡李亚平】培养创新思维课题研讨会纪实

 语文渡渡李亚平 2023-08-31 发布于山东

培养创新思维课题研讨会纪实

李亚平

为了研究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题小组已经进行了两次研讨特将第二次研讨会内容记录如下

第一次研讨会

第一次研讨会主要是理论研讨

第二次研讨会

时间:2023年1月14日

地点:腾讯视频会议室

内容:培养创新思维研究成果分享

参加人员:李亚平 宋丹丹 李君 侯伯晗 段丽萌 李瑞 时智聪 韩学东

第二次研讨会主要着眼成果分享和经验交流

“计划不如变化快”原定在18日的研讨会由于奥米克戎毒株的爆发推迟到了114日小年这一天除一位老师有事走不开另一位老师身体不适还要照顾家人故而不能分享成果之外其他老师全部到位并且分享了近期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宋丹丹老师分享内容

本次会议主要由宋丹丹老师作主要分享其他老师作扼要分享丹丹老师为我们带来并分享了群文阅读与创新思维培养一文和教学课例从历史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命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大家做出了表率

群文阅读与创新思维培养分享内容

“群文阅读的特质就是运用结构化原理对多文本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解结构”“更注重文本的质量以及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变化”她梳理了我国群文教学的发展历程发现“信息爆炸的时代”群文阅读教学已经势在必行但长久以来“阅读量的稀少,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够,创新思维的缺乏,已制约了学生的后续发展。”

而“群文阅读建立了立体紧的课堂结构,发展学生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

同样是写“愁”,李煜在《乌夜啼》中写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突出离愁之多之乱。

  欧阳修在《踏莎行》中也有对“愁”的描述:“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他将愁绪喻为春水,滔滔不绝且永不停息。

  李白则在《秋浦歌》中对“愁”这样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夸张的手法将内心的愁绪化为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李清照在武陵春却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赋予愁以体积重量使愁可见可感可知使愁由抽象的情感变成实实在在的存在

基于此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不同语言表现手法的魅力,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人生经历赋予其中的情感差异,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

思维是一种高级认识活动,与感觉相比,其特点在于它概括和间接地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和规律。“语文思维培育是以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思维品质为基本任务的。”群文阅读引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以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通过制定相应的阅读规程,让学生逐步养成群文阅读习惯,自觉运用群文阅读思维,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学会如何在多文本阅读中辨识提取,比较整合,批判创新,提升常态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在《鸿门宴》的拓展中,谈到项羽之死。传统认知是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是无颜见江东父老,我们对英雄的结局是感到可叹、可惜,但李清照、杜牧、王安石却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培养我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识。

  李清照在《夏日绝句》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杰、鬼雄,对项羽是一种歌颂、赞扬,也暗含对南宋统治者苟安的讽刺。王安石《乌江亭》如是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却认为项羽的失败是一种必然,认为项羽是失去了民心。杜牧在《题乌江亭》中表达:“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该诗却劝霸王应该包羞忍耻。这样还有机会从头再来。

“比对异同、结构整合鼓励表达——“比较与整合”是群文阅读过程中言语智慧生成的关键行为。”

指出群文阅读教学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

具体原则问题实践探究任务要具体避免大而化之泛泛阅读

发展原则情景和问题设置要有梯度引领学生由易到难进行探究

渐进原则任务设置要根据学情不可一口吃成胖子

扼要原则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抓关键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群文阅读教学相对于单篇教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发散质疑批判培养创新思维更有利于测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动试题创新

但是现实中学生的群文阅读却存在着时间少范围窄效果差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方面多下功夫在选择群文内容激活学生思维聚焦探究本质问题呈现学习成果方面有具体的操作技巧

附宋丹丹老师群文课例初稿

从历史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命运

群文阅读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分析小说和散文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孔乙己》《范进中举》故乡》《五猖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已基本掌握,但尚停留在单篇的基础上,如何将文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他们的异同之处,通过一定的角度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和欣赏作品的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小说和散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得出文章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电教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师:请学生读对联。提问学生看了这副对联有什么想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这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位举人有感于他中举前后冷暖的人情、炎凉的世态而写的对联。这种人情世态,在封建社会并不是绝无仅有的。

相传清朝时候,云南某地有个读书的青年,才学超群,徒步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当他衣锦还乡之日,地方上的豪门巨富和文士名流、三亲六戚,个个争相上门祝贺,有认亲者,有奉承者;门庭若市,应接不暇。尤其是新春佳节,他家门前更是车水马龙,锣鼓喧天。可是初一大清早,新科状元既不备美酒佳肴,也不收拾庭堂,却上大门,贴了副对联

原来这位青年初学时很穷,他虽苦读寒窗,但因家境贫穷,无人登门,唯恐受到拖累。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家中少米无柴,十分窘困,让人焦急不安可是三亲六戚,一个个求告不应,令人心酸,受够了气,吃够了苦,现在该轮到他把那些势利者拒之门外了,果然,纷拥而来的贵客们见这副对联,顿时面红耳赤,知道巴结无望,怏怏而去。

师:当时的民众把封建科举制度视为毕生追求,我们学过的文章孔乙己》《范进中举把这种丑恶的人情世态描绘的淋漓尽致而封建制度的丑陋仅仅体现在科举制度中吗?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孔乙己》《范进中举》故乡》《五猖会文章,这文章有其共同点,也有其不同点。课前已布置同学们试对这文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来进行讨论

 二、讲授新课:  

师:考考大家,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

材料一: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材料二: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

材料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材料四: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一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生1:范进,成年闰土,儿时鲁迅,孔乙己。

师:可以看出,同学们前期对这四篇文章已经非常熟悉了。那孔乙己范进,《故乡中的闰土,《五猖会》中儿时的鲁迅,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通过点拨,使学生明确: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悲惨致死的穷书生。范进是一个大半生都在追求功名但直到老年才考中的新举人。闰土是贫苦农民,少年时活泼、善良、真诚,与鲁迅打成一片,成年后贫困潦倒,麻木、卑微。儿时的鲁迅,期盼看迎神赛会,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变得沉重

师:读过课文的我们都知道,孔乙己死了范进考中举人成年闰土一贫如洗,积劳成疾,因为穷没钱看病活活穷死。儿时的鲁迅因为受到压制,性格发生了变化,对他未来要走的路也慢慢有了转变。那除了命运结局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可以从思想性格生活经历等方面思考)打开书看看体会体会,孔乙己范进成年闰土和儿时的鲁迅,有哪些不一样?

小组一(1)生活经历的差异:

明确:孔乙己:无家可归,生活潦倒,孤苦伶仃。有时会偷东西,好吃懒做(为了生存,是被迫)“偶然偷些东西偷的是书”所有人都嘲笑孔乙己,经常挨打到最后也没有考中秀才

范进:生活虽然也穷困潦倒,但比孔乙己强些,秀才,有家,有妻子,实在不行时,丈人接济他。最后考中举人。

成年闰土:贫困的家庭遭遇父亲的病逝,原本打算外出求学的闰土放弃求学,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与鲁迅也有了隔膜。贫农家庭没有储蓄,田地需要交租,后来闰生病,而因为无钱治疗所以病情不断加重,活活病死

儿时的鲁迅:出生在一个从小康到困顿的封建家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封建家庭教育的准则。作者鲁迅的父亲虽不同于禁止妇孺去看赛会的封建顽固派,但他也不可能摆脱孔孟之道的束缚。在他看来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天经地义”的。

小组二(2)思想性格不同:

明确: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拿一些无用的知识来炫耀,面对人们的嘲笑,他虽有所抗争,但却是软弱无力的。自命清高,总要争辩卖弄学问,维护尊严,长衫,迂腐,之乎者也,来与人交谈。可是也善良,写字,分豆而孔乙己在酒客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

范进则懦弱、猥琐,面对胡屠夫的训斥、辱骂,范进只是“唯唯连声”,甘受屈辱,说“岳父见教的是”。 丈人骂不吭气,经济上有困难时,还要冒着受屈辱的危险向老丈人讨钱,是一个逆来顺受自卑自贱生就一副软骨头,不懂得维护自己的自尊。卖母鸡,没有营生的能力。跟孔乙己一样。

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富有表现力的少年。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地也是善良的,跳动着的是一个活泼的生命。少年闰土较之少年的鲁迅,更富于表现力。少年的鲁迅的知识是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少年闰土的知识则是从大自然中,从自己的生活实感中获得的。他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他比少年“我”更像一个语言艺术家。但生活逐渐压抑了他的生命力。久而久之,他的思想干瘪了下去,他的感受力萎缩了下去,他的表现力衰弱了下去,他的精神一天天地麻木下去,中年闰土是一个人性扭曲、没有感受力、没有思想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木偶人,性格变得麻木、卑微、木讷。闰土不再把鲁迅视为平等的、亲切的朋友了,而是把他放在了自己无法企及的高高在上的地位。

鲁迅:鲁迅的童年、少年受到的精神压抑,家中变故等心灵创伤形成他敏感、内向、沉默、孤独而坚强的个性。儿时的他只能默默忍受,听从父母的指挥,成年后的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影响,身处异域的多种刺激迫使他对民族前途思虑对民族性反思鲁迅是中国近现代较早接受外来思想的人对一切有利于中国实现人生和社会发展的东西他都积极的汲取。

小组三总结:前两篇人物善恶鲜明,孔乙己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身上存在着种种恶习,如好喝懒做等,为自己争辩,偷东西。但他分茴香豆给孩子吃,教小伙计认字等,从中可以看出他善良的一面。而范进对对胡屠夫前称“岳父”,后称“老爹”,没有关心邻居。面对张静斋的拉拢,则表现得世故、虚伪。后两篇没有所谓善恶的区别,更多的通过普通人反映社会现实,闰土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封建礼法压制的木偶人,虽然内心还是渴盼关心鲁迅,但由于礼法关系,不敢再逾越半步。而和闰土一起长大的鲁迅,儿时也没好到哪去,虽然不用担心维持生计,日子过得也不自由。

师:这四篇文章还有哪些不同呢?

生:《范进中举》《孔乙己》都是虚拟了一个人物,从头到尾交代的特别清楚,像讲了一个故事一样。《故乡》也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由鲁迅回故乡的见闻这个角度,主要写了和闰土的相识到最后的隔膜,但是相比《孔乙己》要短很多。《五猖会》主要就是鲁迅回忆了儿时去看五猖会之前,他父亲逼他背书。

师:也就是说,他们的题材是不同的,对吗?在这咱们来简单回忆一下小说与散文的区别。(解决学生困惑,为什么《故乡》属于小说)

生:《范进中举》《孔乙己》属于长篇小说,《故乡》是短篇小说,《五猖会》写的是实际存在的事实,是回忆性散文。

师:思考:我们刚才说,他们的命运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都不同,甚至文章的体裁都不同,那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放在一起去读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1:他们都是受封制度的毒害

师提问:具体说说?

小组四:前两个课文中都热衷功名的读书人,都在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孔乙己连半个秀才没捞到,最后不得不拖着一条断腿走向坟墓。而范进却叩开了功名的大门。闰土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闰土代表了那个时代麻木且无知的一群人儿时的鲁迅通过自己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批判了封建思想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看上去好像范进和鲁迅比较幸运,实际上身处四篇文章中的四个人都一样可怜。

师提问:为什么说他们可怜谁来谈谈?

生1:范进中举以后的表现我觉得很可笑。大家可以想象他当官以后会怎样?会是什么官?我认为他多半是贪官污吏,对老百姓剥削压迫,鱼肉百姓,对封建统治者,他是走狗,爪牙从这点来看他比孔乙己也好不了多少,孔乙己至少到死还保持着精神上的清高

生2:成年的闰土很令人唏嘘,特别是他叫鲁迅“老爷”时。儿时的鲁迅我认为也很可怜,由于自己的父亲受封建思想束缚,幼年的鲁迅生活也很不好过。这四篇文章里的人物,虽然枝节上略微不同,但都是因为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都受到了浸染,都揭示了一个畸形的社会和畸形的思想。

师提问:是啊,一个时代造就一批人,上完这一课,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想说的与我们交流一下呢?

总结:如今的我们无法去想象和感受那些苦难,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些作品,通过塑造典型人物、事件,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现象和问题。我们非常幸福,出生在这个很好的时代,生活在这个很好的国家,即使是孤苦无依,即使是穷困潦倒,也不应该消极厌世,更多的是去了解历史上那些黑暗的社会、那些受制度压迫的底层人民的非人的生活。这不是给你批判的,也不是让你记住谁好谁坏,它们虽然反映了那些现象,但现在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受到激励,始终相信,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创新点:

1. 《考试大纲》中说到“能够阅读分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散文、小说”。 根据的“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的教学理论,本节课就四篇文章中人物思想性格、命运结局、社会环境、文章体裁和主题思想方面指导学生纵向作比较。

2. 打破文章体裁的限制,将不同体裁汇聚在一起,学生通过对文章一些具体的分析,能在对比中更清楚的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 整堂课主要以交流方式进行,区别于常规课堂,由教课文转向为教语文改变关注单篇文本字词句的落实,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4. 以历史环境体会人物命运,让学生充分理解封建社会的腐朽,人们或迂腐或陈旧或愚昧,都是当下社会的产物。而我们回首当年,立足当下,要改进,改进我们的思想,改进我们的做法,改进我们的态度等等,从而激励学生为祖国的更加富强做出贡献。

感谢宋丹丹老师的辛苦探究与分享下一步我们将合作致力于继续改进课例以期能够发表

段丽萌老师分享了小学语文创新策略之研究》。提出鼓励“质疑激趣”增加“自主探究”资源“联结变通”思维“发散集中”教学“定势打破”重视“实践操作”教材“变换重组”等一些具体的创新课堂办法

她还分享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应对策略》,提出“优化评价内容”“制定科学标准”凸显评价主体的个性化差异性注重评价问题的开放性并提出建立“着眼于教师水平提升”的促进评价机制例如加强互动强化随堂评价考察评价标准的合理性等

在利用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等构建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制度坚持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法多元化发挥评价诊断功能营造学校良好的评价文化以评价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段老师所分享的也正是我校目前的短板希望能够借助课题研究推进我校的评价改革制度利于师生快乐合作教学相长

侯伯晗老师分享的是“大概念教学”她引用埃里克森的话大概念是一种概念性的工具,是学科中的中心概念。这些概念是在学习获得具体经验和事实忘记后还能留下指导意义的理解。

大概念领导着指向核心素养的若干个子概念,构建一个有利于知识迁移的课堂情境。具有统领性、客观性、思辨性、可迁移性。基于大概念进行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落实。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大概念引领下利用真实情境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做人素养

她引用崔允漷教授的观点:“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譬如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 

时智聪老师主要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研究体会他说课例设计要紧跟课标要求阐述教学理念的时候要以课标为依据另外他还提出了中期报告的撰写问题几个老师分别给予了补充例如探讨理论的过程课堂设计的案例老师们的分工研究成果阅读专业书籍的体会撰写的研究心得获得的各项荣誉发表的文章学生作品课堂大赛的过程请专家指导等等

李亚平老师分享的是阅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刘徽的一点体会

她先让大家做一个选择题下列几个选项哪一个才是大概念

A、传记

B、人物传记

C、人物传记是一种写人的文章体裁

D、人物传记是运用一定写作手法通过叙述人物出身、外貌、生平、主要事迹、功绩,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精神风貌的一种文体,根据不同读者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讲究内容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有意义

读者朋友您选哪一项呢

课题组老师和我一样一开始纷纷选择ABC,后来在一定的解说下理解D才是真正的大概念

大概念述说学科核心概念并将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理解大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故事有起承转合的节奏也有真实情境的渲染还有合作探究的乐趣有情感道德的提升更有创新思维的诞生

大概念教学指向的是核心素养而非仅仅停留在“知”和“能”层面例如培养学生写人物传记最终要引领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人性的光辉人品的重要从而树立尊重热爱身边的人树立学习榜样打造优秀人生书写自己人生的精彩“传记”

大概念教学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概括起来是两点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

专家思维是面向真实情景的学科建构思维而复杂交往是面向真实情境的心智建构思维两种思维方式一个指向学科本体一个指向学习主体

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大概念并在学习过程形成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编制单元教学设计系统化教学内容制造真实情境切分学习阶段演绎教学故事最终形成的教学成果一是看得见的学生作品二是看不见的内在素养

在大概念教学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两种思维方式不断交替使用从不同角度指向对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尾声:老师们的热情分享和讨论,让原定一个小时的研讨会,持续近两个小时。

本次研讨会由李君老师收集文字和视频资料。由李亚平负责整理会议纪要和撰写新闻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