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的前世今生 | 第二讲感悟(叁)

 保和堂 2023-09-06 发布于河南
乐医生讲医,玄素老师传道,音声相和

经方源流与六经

——医道研修班首期课程

第二讲

Image

任宁昊


六病区别主要看人体津血状态情况

太阳病(津血在表凝滞)

受寒邪后人体的正气(营卫)还充足在表去抵抗寒邪入侵而出现卫阳郁热(发烧,皮肤发热……)关节痛(津血凝滞不通则痛)流鼻涕鼻塞(津血在表凝滞形成肺水)的症状

阳明病(津血在里消耗)

人体感受热邪或由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传来,

此时人体卫气偏实邪火化热而出现里卫的燥结(邪热伤津),感到口苦咽干大便干燥……

阳明病又分三类:

1:太阳阳明(病位偏表)

2:正阳阳明(病位偏里)

3:少阳阳明(病态开始偏虚)

少阳病(津血在三焦敷布障碍)

此时人体正邪相持,当正气强邪气弱时以表症为主,当正气弱邪气强时以里症为主。上焦津液被消耗,中焦卫气弱无法敷布,下焦津液凝滞

太阴病(津血在里凝滞)

此时人体卫气弱胃虚中焦阳虚,不想吃饭饭不能产生足够津液,敷布障碍,津血便会凝滞,在里有痰及腹胀……

少阴病(津血在表不足,亡脱)

人体正气在表驱邪外出,心肾阳气虚衰,从阴化寒怕冷

少阴病又分为两类:

1:少阴表症

2:少阴里症

厥阴病(津血在三焦(半表半里)寒热失调)

人体受寒邪寒盛衰阳或者由少阴病传来心肾真阳衰微,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少厥阴病又分为两类

1:类厥阴:偏里偏虚偏寒

2真厥阴:阳气走到体表亡脱,里寒外热

Image

孟言


通过和鄢乐医生的前两课学习,了解到《伤寒论》把外感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按表里、寒热、虚实辨证。证将各种病症以中国古代四方神兽方位归类,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以前我学习《扁鹊见蔡桓公》时,看到扁鹊说君之疾在腠理,肌肤,肠胃,骨髓,发展的顺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表里变化。这次在去学习的路上我嗓子疼,低烧,全身畏寒,乐医生得知后开了三天药让我服用,第二天我就退烧了。第二日复诊得知我退烧后,医生嘱咐停药,不再服用剩下的三贴,因为表症已解。这表明伤寒论不提倡过度用药,对症下药,症解则停,是医德仁心。同时,病症有时是表里同在,表症解除后,不能讳疾忌医,我继续让医生用药调理里症,这就需要医患之间的一个坚持和积累。

所以,以往大多数人认为中医起效慢,西医立竿见影,实则不然。如果只是解表,中医也有雷霆手段。但表里结合一起用药的手法,或者说根据阴阳症状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手法,慢慢拔除病根才是《伤寒论》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