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填词基础》(四)词的对仗

 夏天微语789 2023-09-07 发布于江苏


昆阳子


原创

2023-9-5 13:37 · 来自江苏

填词基础

昆阳子

第四章 词的对仗

一、词的对仗特点

对仗是古典诗词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在词中有广泛的运用。但词的对仗与律诗对仗不一样。大致说来,有以下差异:

(一)没有固定位置。律诗每句字数相等,具有平仄交替、平仄对立和平仄相黏的严格要求,理论上,每一韵、每一联都可以形成严格的对仗。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词句相邻、字数相等,才有对仗的可能。

(二)没有严格要求。律诗的对仗有固定的位置,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且注重平仄对立,忌讳两句有重字。词的对仗,很多时候只是约定俗成,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对仗只似骈偶,可以平仄对立,也可以平仄相黏,两句可以重字,甚至可以重韵。

(三)对仗灵活多样。词的对仗,除了偶对,还有鼎足对、扇对等形式。即词中对仗,包括两句对、三句对和四句对。对仗首句前面可以加领字或逗句,形成衬逗对。另外,有些对仗非常宽,如七言句,前面四字作工对,而后面三字几乎不对。

二、词的对仗分析

  词的对仗,究竟有无规律,究竟如何把握?我们在读词、填词时可以注意以下规律:

(一)体近律诗的多含对仗

初时小令,体式多从律诗、绝句中变化而来,这类词,多含对仗,而且要求也相对严格。常见的如《鹧鸪天》词,其三四句必用对仗;平调《浣溪沙》词,四五句必用对仗。如宋辛弃疾《鹧鸪天》:

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村头荠菜花。

如宋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仄韵如《生查子》、《玉楼春》等,虽皆为五言、七言律句,盖仄韵本宜拗怒,故可以不用用对仗。然仍有用之者,如《玉楼春》三四句,多有用对仗的,近现代夏承焘《玉楼春 题曙岑翁词卷》,三四句用对仗:

钱塘十载花如雾。畴昔江头寻梦路。南陔花事北堂心,西子湖船东道主。 鸥汀鹭渚逢迎处,作达何人赓健句。臂弓休问少年豪,市帚犹能垂老舞。

甚至如宋周邦彦《玉楼春》,几句几乎全用对仗,一二句宽对,三四、五六、七八全属工对,更是罕见: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二)两片头处短句多用对仗

两片片头,如果同是两个以上的三字句或两个以上的四字句,基本都要对仗。六字句如《西江月》亦要对仗。如五代韦庄《更漏子》,两片头皆用对仗,甚至其它两处,亦皆用对仗: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又如宋秦观《鹊桥仙》,两片头皆用对仗: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又如北宋秦观《满庭芳》上片“山抹微云,天沾衰草”句: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又如宋史达祖《西江月 舟中赵子野有词见调,即意和之》,两片头全用对仗:

裙摺绿罗芳草,冠梁白玉芙蓉。次公筵上见山公。红绶欲衔双凤。 已向冰奁约月,更来玉界乘风。凌波袜冷一尊同。莫负彩舟凉梦。

另,一如律诗尾联,词的上下片结句处,多不用对仗。偶有用之者,如前举之周邦彦《玉楼春》与吴潜《沁园春 登多景楼》。

(三)一些词牌固定位置多用对仗

一些词牌的固定位置,多用对仗,如《忆江南》两个七字句,《满江红》上下片两七字句,《沁园春》上下片一字领后扇对,约定俗成,几无例外,皆宜遵守。如清纳兰性德《江南好》: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

如宋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如近现代毛泽东《沁园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作者表达声情需要使用对仗

词中只要相邻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原则上都可以使用对仗。词作者往往根据声情需要,特别对一些四言句,经常使用对仗。这些对仗,并没有明显的约定俗成,一个作者的不同词作中对仗不同,同一词牌,前后人唱和,使用对仗情况也多不相同。如:

宋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当代汪玢《永遇乐 北固山怀古用稼轩韵》:

铁瓮江山,铜乌风露,紫龙眠处。淡月孤悬,青天不老,寂寞潮来去。王孙旧事,高楼多景,烛影摇红曾住。总堪怜、英雄侠骨,肯忘逐鹿擒虎? 刀弓贵主,关河萧索,别母随郎回顾。水上深箫,城头细角,北固前边路。风流歇矣,仙宫净域,几岁不闻钟鼓。笑登陟、寒鸦解问:老郎健否?

三首词同题同韵,辛词为原唱,姜、汪为和作,我们就对仗做一集中分析。两片头皆有两个四言句,具备对仗条件,宜用对仗。辛词上片句式有变化,严格说,已不是两个四字句,故未用对仗,下片头亦未用对仗。姜词上片头“云隔迷楼,苔封很石”工对,下片头未对。汪词上片头“铁瓮江山,铜乌风露”工对,与“紫龙眠处”几成鼎足对。下片头“刀弓贵主,关河萧索”亦宽对。辛词词中只“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一处对仗,而此处姜词并未对仗,却在上片“数骑秋烟,一篙寒汐”、下片“楼外冥冥,江皋隐隐”“中原生聚,神州耆老”三处对仗。汪词上片“淡月孤悬,青天不老”“王孙旧事,高楼多景”,于辛词、姜词对仗处皆用对仗,下片“水上深箫,城头细角”,于姜词对仗处,只作一处对仗。

使用对仗,可以使词显得精警有气势,但一味对仗,也会使词变得不够流宕自然。因此,填词不在于使用对仗多少,而在于如何借助于对仗的语言特色,来为声情服务。这个是需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