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案管理模式”在厌学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应用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9-08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案主,小宁(化名),女,12岁,此个案是由案主的父亲拨打12355热线申请的咨询服务;

案主父亲反馈,案主有厌学情绪,后经过咨询心理服务机构,请老师在家陪着辅导1个多月后,对学习没有表示出害怕,心态改变了很多;

对升初中有所期盼和憧憬,家长也没有出现焦灼情绪,孩子的情绪趋于平和。

但因案主正处于小升初阶段,为能很好地应对初一新学期的学习和压力,案主父亲拨打12355热线申请帮助;

社工为了掌握案主的具体情况,从案主父亲(以下统称:张先生)及案主的初次面询中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具体如下:

(一)案主的主诉问题和带来的影响

案主就读小学六年级时,因为英语成绩跟不上,加上快小学毕业,学习比较紧张;

在学校看到同学很认真学习,但只有自己不用心无法跟上学习氛围而感到害怕,也担心作业没完成被老师说,觉得自己无法适应当时的学习强度,对上学产生害怕及逃避学习。

(二)案主重要的人际关系

1.社交情况

张先生反映案主暑期社交正常,喜欢跟同学用电话手表电话、钉钉、微信群跟同学交流,也会偶尔约同学外出吃东西。

2.亲子关系

张先生对孩子在学习上是有要求的,张先生在孩子厌学之前,曾认为孩子对待学习不够努力;

张先生多次对孩子强调,成绩可以不用很突出,但要认真要努力 ,要完成学习任务,亲子矛盾也往往是针对学习而产生。

因为孩子这次出现厌学,让张先生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对孩子有些不好的影响,为了帮助孩子摆脱学习恐惧,在考虑无法陪伴孩子的情况下,张先生特别聘请了专业的家庭教师辅导及陪伴孩子学习英语,避免孩子孤单,也是希望陪伴能缓解她的情绪。

夫妻虽然上班,但有时间也是会经常约孩子出去逛公园、商场,还会推荐社区的一些活动让她参与,但孩子不愿意外出,对活动不感兴趣,而她喜欢的动漫,家长也无法交流,所以亲子互动较少,但张先生努力找机会与孩子交流。

二、评估与分析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1.家庭经济状况

案主一家居住于某社区花园小区,父母均是本科生,母亲在某公司上班,父亲有自己的事业,为双职工,经济收入稳定且尚可。

2.学习情况

案主通过家庭教师1个多月的辅导与陪伴,在暑期完成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英语复习与知识巩固,对学习没那么排斥,心态比较平和。

3.兴趣爱好

案主比较喜欢cosplay和动漫,也爱看短视频。

4.家庭关系

(1)父母亲因案主的厌学问题努力对自己的言行做出调整,希望案主正常上学的目标一致所以夫妻联系比较紧密,但他们偶尔因教育子女方面会意见相左,所以他们的关系亲密又敌对,有矛盾但不激烈。

(2)案主跟父亲关系较紧张,跟母亲关系会亲密些,比较依恋母亲,对父亲比较惧怕及有些不认同。

(3)父母会更爱护妹妹,案主不喜欢妹妹,妹妹会抢案主东西,案主偶尔会打妹妹。

5.可用的资源

学校班主任及心理老师的关注、父母对她上学的期望及对她身心状态的关心、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资源。

(二)需求分析

通过对案主的父亲咨询及对案主的首次面询,社工对案主需求的初步分析如下:

1.缓解案主的厌学情绪

对于案主害怕上学的问题,需要深入了解案主是否经历过校园欺凌、或被师生不友好对待或是否因被父母过度否定而引发厌学;

但因为案主过于内向不善表达,所以这方面的深入了解需要费些时间,社工邀请了解各种游戏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以此为切入点跟案主做面询并建立信任关系后再深入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

2.改善案主的亲子关系

案主跟父母出现矛盾,无法理解彼此,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案主的家庭互动模式,改善父母的亲子沟通方式、修补案主的家庭支持网络,增加案主与父母的亲子互动次数,改善父母的亲职能力;

同时引导案主认识到父母及其他家人的爱,以改善亲子关系,促进亲子间有良好的合作。

3.增强案主的自我效能

案主敏感且容易情绪不稳定(如悲伤哭泣),会过度解读某件事而出现一些否定。

对于这方面,可能是因为案主自我认知不够,自信心缺乏而引发,社工需要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技巧去改变案主的认知,增强案主的自我效能,鼓励案主做出正向积极的改变。

(三)介入思路的分析

个案管理指的是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的一个过程。过程中各个不同机构之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之服务,并以扩大服务之成效为主要目的。

当提供案主所需之服务必须经由许多不同专业人员、福利机构、卫生保健单位或人力资源来达成时,个案管理即可发挥其协调与监督之功能。

案主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厌学,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断断续续未返校学习,社会支持网络特别是学校、朋辈支持出现断层;

父母对其逃避返校有焦虑,也担心案主网瘾严重,家庭关系出现冲突,对于这种情况案主容易出现社会适应障碍、情绪焦躁、学业压力、亲子关系僵化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困境,可用上述个案管理模式协调学校、社区的资源,积极协调学校为案主营造友善的环境氛围、朋辈支持,链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少年事务社工资源重构案主认知体系;

同时社工针对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效整合以上各种专业手法,重建案主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案主恢复重返校园的信心,并改善其亲子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四)介入目标

1.初步评估案主基本情况,缓解案主及其父母的焦虑,并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2.帮助案主父母掌握亲子沟通技巧,促进亲子关系改善。

3.搭建家校区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案主恢复返校的信心。

三、介入过程


(一)开展家庭面询服务,初步评估案主基本情况

团区委社工向张先生了解案主的一些基本情况后,邀请社区社工与案主一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面询。

刚开始,案主比较拘谨,但并不排斥社工,在现场也没有因处于陌生环境而恐慌,但稍显冷淡;

为了解案主的家庭互动模式,社工积极观察案主一家每个家庭成员的表现,当时案主不停地撮磨手中的环保袋,有些紧张感。

社工基于各家庭成员的表现,用热情且不失温和的态度寒暄,同时表明身份跟后续可以开展的专业服务,为建立信任关系做准备。

面询时,案主因为被父亲总是限制上网时间,且不能充钱升级可能错过更多的装备选择而对父亲有抱怨,她谈论一些音乐游戏(单人游戏)时有些神采飞扬,但当社工问及案主跟母亲是不是有些矛盾时突然伤心落泪且回避;

父亲在谈及案主学习、电脑使用的要求时,案主会立马反驳并且有点过度解读父亲的好意;

面对案主一家的表现,社工作为话题主导者会引导双方看到对方付出的努力,积极引导双方用温和的方式沟通并正确地表达爱。

因是对案主家庭成员进行面询,社工通过“家庭会议”,以主持人、引导者、辅导者的角色对家庭开展面询,从家庭现场的互动及案主表现,评估案主的家庭关系、情绪、需求等;

了解到案主的家庭互动出现僵局(亲子关系紧张且有误解、姐妹关系冲突),了解到案主的自我意识较薄弱(不善表达,常以沉默或不知道来回避或不正视自己),了解案主不返校学习导致家庭的焦虑;

基于面谈时的观察,社工对案主的家庭互动模式、亲子关系、情绪状态、自我认知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估,明确了个案服务的基本策略,初步确定下一步的介入目标是增强案主的自我效能,侧重于挖掘家庭资源,重点发挥父母的角色,改善案主父母的亲职能力促进亲子有效沟通。

(二)改善案主的亲子关系,缓解案主的厌学情绪

因张先生是案主的重要他人,为了促进亲子的有效沟通,缓解案主的厌学情绪,社工对案主父亲张先生进行多次咨询服务;

在亲子关系改善上,给予张先生一定的鼓励、同理及建议。建议张先生通过以下几方面促进亲子互动:

1.学会尊重孩子,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关注孩子的改变, 多肯定孩子的努力。

2.不要强迫及太过迁就,多接纳孩子。

若孩子不愿意外出逛街,家长不要强迫,但可以尝试多邀请;孩子喜欢动漫和cosplay,家长不用强迫自己喜欢动漫,但可以好奇孩子的兴趣,尝试用“爸爸对这个动漫人物有点感兴趣,你能讲讲与他相关的趣事吗?”的句式邀请孩子表达,让她逐步意识家长的关注与接纳,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及信任。

3.鼓励张先生坚持关注孩子的成长,尝试召开家庭会议,跟孩子探讨家庭事务,让孩子参与决策,增强孩子参与的主动性。还可通过家庭会议定好家庭日,创造亲子互动机会,增强亲子的信任度和亲密度。

为促进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的改善,社工积极向张先生分享了实用的亲子情感联结工具--《正面管教》及《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电子书,以《正面管教阅读计划》指导张先生及其太太更好地认识正面管教理念。

针对案主回避学业话题,习惯用“我不知道”的口头禅或沉默来表示时,社工向案主布置了小任务,如自画像、制定周学习计划、列出可以和家人一起做的事等,引导案主深入地探索自我内心,帮助案主建立更多的自信。

(三)加强家校社联动,重构案主自我认知体系

国庆前社工了解到在初一开学初期,案主在学习、做作业方面有厌学情绪,虽有学校心理老师辅导,但案主仍排斥返校。

为确保案主获得更多的支持,社工做了以下工作:

1.指导张先生关注案主的状态(身体、情绪、语言、行为等表现),以防有伤害。

2.建议张先生夫妻间可多些爱的鼓励与支持,向案主间接传递爱的力量。

3.通过邀请案主在社工的视频指导下接受社区社工的面询服务,缓解返校恐惧。

4.社工以个案管理模式介入,由社工作为个案管理者及资源链接者,积极链接学校班主任、心理老师、社区社工加入辅导团队,并创建了“张同学的支持网络”微信交流群,通过微信、电话及视频会议方式;

加强案主家校社的联动,合力促进案主成长与改变。

5.建议安排家庭出游计划,创造亲子的特别时光。

6.指导家长常态化开展家庭会议,彼此坦诚交流,促进关系改善。 

7.指导社区社工澄清服务的角色,建议社区社工可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跟进案主的后续服务,并为案主提供社区公益服务的活动资源。

8.鉴于案主被康宁医院诊断为适应障碍,建议张先生引导案主坚持复诊。

鉴于张同学已开始接受康宁医院系统的心理治疗,考虑到案主的属地原则及有专业心理医生介入的原因;

社工与案主、案主家长及社区社工分别进行个案转介访谈,经同意后将个案转介至社区社工跟进,告知案主仍可利用团区委资源获得成长,案主及家长基于实际情况及考虑到社工的建议同意积极配合康宁医院的心理治疗,积极改善亲子关系。

四、反思与评估


(一)服务情况总结

社工通过个案管理模式跟进此案例,在2个多月的服务周期内,社工以微信+视频+面询+资源链接的方式完成咨询服务至少9次,搭建了“案主的支持网络”微信交流群1个;

虽然案主对返校仍有恐惧,但亲子关系有所缓和,案主已开始接受康宁医院系统的心理治疗,考虑到案主的属地原则及专业心理医生介入的原因;

此案例转介并由社区社工提供支持性服务,团区委社工结束个案管理服务。

为了助力案主成长,获得社区的支持力量,社工在转介时指导了社区社工关于案主认知重构的服务策略,增强社区社工服务的信心。

(二)服务成效

1、目标达成情况

(1)案主及其父母的焦虑在一定程度获得缓解,案主因适应障碍已接受康宁医院系统的心理治疗,案主对返校仍有恐惧,但愿意积极接受康宁医院心理治疗,对学习也有了更大的期待与动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主父母掌握了一些正面的管教及亲子沟通技巧,案主与父母关系亲密了一些,案主愿意跟父母外出看电影及短期旅游。

(3)成功搭建了1个家校社支持网络,学校班主任及心理老师对案主有了更多关注,家校沟通次数增多。

2、半个月后案主的现状

案主对绘画和摄影兴趣有所增加;可以和家长进行长时间的沟通,可以谈她对游戏、学习、抵触心理等行为的认识和看法,并与妈妈去了上海、杭州、苏州旅游;

案主表示目前最想做的是“返校上学”,但还是害怕,不过愿意坚持接受医院的心理治疗;

家长向社工咨询突破孩子自己内心障碍的办法,社工通过微信进行在线指导,建议家长针对案主面对新课业及朋辈方面信心不足的畏难情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