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识字|墉、墙

 weimiao 2023-09-08 发布于安徽
甲骨文识字|墉、墙

【解字】

墉:甲骨文“墉”字像城墙四周各有一座城楼之形,多省掉左右两座城楼,是“墉”字的早期字形。《说文解字》:“墉,城垣也。”本义是城墙。卜辞中多用其本义,也用作动词,意为修筑城墙。或用作人名、地名,也可以表示时间,指黄昏前一段时间。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第3241号甲骨上有两个“墉”字,学者摹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非常生动地描摹了带有四个城楼的城邑形象。商代金文“墉”字多与此构形相同,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墉辛鼎)”“

甲骨文识字|墉、墙

(墉青鼎)”“

甲骨文识字|墉、墙

(宁墉甗)”“

甲骨文识字|墉、墙

(墉己鼎)”“

甲骨文识字|墉、墙

(墉爵)”“

甲骨文识字|墉、墙

(墉戈)”等。或省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墉父辛尊)”,两周金文沿袭此构形,如“

甲骨文识字|墉、墙

(西周早期井侯簋)”“

甲骨文识字|墉、墙

(墉鼎)”“

甲骨文识字|墉、墙

(西周中期伯庸父盉)”“

甲骨文识字|墉、墙

(师

甲骨文识字|墉、墙

簋)”“

甲骨文识字|墉、墙

(春秋昶伯墉盘)”“

甲骨文识字|墉、墙

(国差罎)”等,与石鼓文(

甲骨文识字|墉、墙

)相合,是《说文解字》所收古文“墉”字(

甲骨文识字|墉、墙

)的来源。战国文字“墉”字的字形较为复杂,齐文字继承春秋拍敦的字形(

甲骨文识字|墉、墙

),下部变为“自”“口”或“甘”形,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古陶文汇编》3.348)”“

甲骨文识字|墉、墙

(3.344)”,与《说文解字》所收“

甲骨文识字|墉、墙

”字的构形相类;晋文字下部变为“木”形,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椁市印)”“

甲骨文识字|墉、墙

(椁齿印)”,用作姓氏“郭”;秦文字下部变为“子”形,可隶定为“享”,用作姓氏“郭”,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郭癸印)”“

甲骨文识字|墉、墙

(郭等印)”;楚文字下部变为“

甲骨文识字|墉、墙

”形,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曾侯乙钟)”“

甲骨文识字|墉、墙

(上博简)”“

甲骨文识字|墉、墙

(天星观简)”,或加“土”旁作为累加义符,把本字作为有标音功能的形符,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郭店简)”,变成了一个形声字,后世把标音的形符更换为“庸”,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说文解字》)”“

甲骨文识字|墉、墙

(熹平石经)”,并沿用至今。

【墉字常见字形】

甲骨文识字|墉、墙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甲骨文识字|墉、墙

【解字】

墙:甲骨文“墙”字由“啬(sè)”和“爿(读作墙)”构成。“啬”表把谷物收入仓廪,“爿”标示读音。本义指仓廪的围墙。卜辞中用作人名。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金文“墙”多与甲骨文构形相同,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西周中期史墙盘)”“

甲骨文识字|墉、墙

(墙爵)”“

甲骨文识字|墉、墙

(师酉簋)”“

甲骨文识字|墉、墙

(西周晚期师㝨簋)”,与《说文解字》所收籀文字形(

甲骨文识字|墉、墙

甲骨文识字|墉、墙

)相合。或将构成“啬”字的“禾”变为“来(来是麦的本字)”,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战国睡虎地秦简)”,与《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

甲骨文识字|墉、墙

)相同,并为后世字形“

甲骨文识字|墉、墙

(唐颜真卿千字文)”所继承。或将表示读音的“爿”更换为意符“土”,写作“

甲骨文识字|墉、墙

(唐颜真卿千字文)”为通用规范汉字沿袭。

【墙字常见字形】

甲骨文识字|墉、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