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简讲书法:九级课程真书篇20

 烟水散人 2023-09-11

真书的流派01

再次回顾一下课程进度,九级真书课程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认识真书」,这是基本概念,共八堂课。第二部分讲「真书的技法」,真书基本技法分大小两圈,大圈从第九课到十四课,小圈从十五课到十九课。整个课程都是围绕着「双基」来设计的,一个学生,如果基本概念清楚,基本技巧熟练,这就是优秀学生,任何科目都是如此。「双基」讲完,我假定你都已掌握,了然在胸,那就可以开讲第三部分,主题是「真书的流派」,这是「双基」之「用」,看看历代书法家怎样创作。

一,真书四个时期

真书流派怎样讲?从大的方面着眼,可分为四个时期:立法时期,传法时期,帖学时期和碑学时期。

从时间上说,立法时期从汉末桓灵时至魏晋,代表人物是锺张二王,即锺繇、张芝、王羲之父子。四人之后进入传法时期,从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传法影响最大、最为关键有两家,智永和张旭。宋代进入帖学时期,以帖为师,一直到清代早期。清代中期转变为碑学时期,北碑大兴。接下来的课程,就按照这个顺序讲。

二,立法时期:锺张二王。

所谓「立法」,就是创立一套技法,这技法不是零碎的动作,而是有完整的系统。可能同学有疑问,张芝为草圣,与真书何干?

2.1什么是真书技法?

想想孙过庭的论述:「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点画好就是用笔好,会使转就会取势,简单地说就是大圈取势,小圈调锋。这就是真书技法,也就是我在前面几课讲的内容。

使转哪里来的?使转出之于草书。张芝之前,有杜度、崔瑗两人为草书名家,衞恒《四体书势》说:「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杀笔」就是结笔,「杀字」就是结字,杜度章草只是结字安稳,崔瑗长于笔势,但结字疏,不够紧密。最要紧是这一句:「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张芝把草书写到「精巧」程度,这就吸引了大批人追随,中国书法第一个高潮,就是张芝带起的草书狂潮。读过赵壹《非草书》都知道,当时练草书比现在玩手机还要狂热,结果就是使转大普及,为行书取势打下了基础。所谓行书,就是用使转写隶字,代表人物是刘德升,锺繇的老师。虽然锺繇为真书之祖,但使转不是他的发明,张芝﹝?-192﹞稍长于锺繇﹝151-230﹞,功不可没。

除了使转,真书还有一个要素就是点画。古隶点画相当简单,到王次仲发明楷法,才有了雁尾波势,号称「八分」。行书用使转写隶字,这一来雁尾收笔就不适宜了,民间折刀头兴起,为锺繇真书之先声。锺繇那时还没有「永」字八法,这是后人整理的,把真书点画总结为八种,简单而明确。

锺繇的贡献是什么呢?我在第八课说:「行书是用使转写隶字。真书是隐藏使转的行书。」行书写得规整点,隐藏使转,就是真书,这是锺繇的功劳,为当时社会公认。

研究锺繇,有两篇文章非常重要。一是西晋时衞恒的《四体书势》,二是南朝刘宋时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锺繇是汉末曹魏时人,和卫恒的祖父卫觊同时,羊欣是王献之的外甥,熟知书坛之事,这两人在世时间和锺繇很近,且都是书法核心圈中重要人物,所以他们所记录的资料,应该予以极大重视。

关于锺繇,卫恒《四体书势》这样说:

《四体书势》

  • 晋·衞恒
  • 魏初,有锺、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锺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

请注意这四个字「锺氏小异」,锺繇跟老师刘德升有点不一样,衞恒没有具体讲。我的理解是,「小异」是锺繇的行书隐藏使转,表现使转看起来灵动,隐藏使转看起来庄重,可用于公文。这跟张芝「转精其巧」一样,师徒三人「各有其巧」,「巧」的本义,《说文》曰「技也」,《广韵》:「能也,善也」,《韵会》:「机巧也」,所以有巧妙、巧丽、心灵手巧之类的词语。张芝因「巧」而引起大批人追随,刘德升、锺繇和胡昭因「巧」而「盛行于世」。

锺繇的写法迅速流布,八级课程第3课,我把史籍中六朝期间学锺繇的人列出来,可以看到锺繇流派的规模,这是真书第一个大流派。连卫夫人和王羲之师生两个,都是学锺繇的。

这个课程讲到真书,你应该明白了,其实没有什么单独的真书技法,真、行、草三体技法,都可以打通。其实就是三件事,文字结构,使转和点画。草书解散隶法,省略简化,然后组织使转,写好点画。行书不解散隶法,然后组织使转,写好点画。真书也不解散隶法,然后隐藏使转,写好点画。就写好点画而言,三体都一样,其实就是用笔好。点画的组织就是使转,三体都有,只是草书纯用使转,行书可以表达使转,而真书隐藏使转。这样一想,草、行、真的技法就打通了。

韩方明《授笔要说》一开始就这样讲:

《授笔要说》

  • 唐·韩方明
  • 自伯英〔张芝〕以前,未有真、行、草书之法。

他把「真、行、草书之法」归为一类,真、行、草书之前,只有篆隶,篆隶是另一类,写起来不用使转,只需点画。从技法角度说,两类之分界点,就是张芝,张芝、锺繇和二王,完成了「真、行、草书之法」,所以我把这个时期,称之为「立法时期」。韩方明是张旭再传弟子,他这句话非常重要,唐人对书法的理解,比我们深入多了,毕竟他们是天天使用毛笔的人,感受深刻。

2.2锺繇书体分类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了什麽呢?他把锺繇书体作了分类,我多次引用过这段话: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 锺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
  • 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
  • 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
  • 三法皆世人所善。

卫恒说「今盛行于世」,羊欣说「三法皆世人所善」,锺繇写得比常人好,所以能迅速流布。

我们来具体看看锺繇的作品。

铭石书

第一种「铭石之书」,刻碑通常用正体,汉代以隶书为正体,我们已经讲过,隶书有古隶、汉隶〔八分〕和魏隶之不同。锺繇生在东汉,卒于曹魏〔151-230〕,享年八十,有七十年是生活在东汉,十年在曹魏。现在可见的东汉碑刻,都用八分,没有真书。曹魏代汉,魏隶产生,杨守敬以为「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这是清代碑派观点,他们最喜欢方笔起收,但我们看《上尊号》等碑刻,隶意甚浓,雁尾仍在,说魏隶折刀头是锺繇「最妙者也」,显然讲不通。

锺繇究竟写过什麽碑,至今没有发现,最热情的「锺迷」,硬把某些碑归之锺繇名下,都经不起考证,学术界是不承认的。要知道曹操在建安十年〔205〕颁《禁碑令》,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禁止立碑,晋武帝于咸宁四年〔278〕重申碑禁,更为严厉,所以这时期除非朝廷特许,极少刻碑。锺繇作为曹操好友,汉魏大臣,自当遵守。禁碑那年锺繇已五十五岁,如果真的写过什麽碑,只可能在五十五岁之前,其书当为汉隶八分。

宋代陈思《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这样说:

《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

  • 宋·陈思

■〔锺〕繇解三色书,然最妙者八分也。

《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辑录很多故事,都靠不住,但这一句话,我是同意的。羊欣所谓「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也应指八分。这是锺繇那时的正体,锺繇必定下了苦功。

第二种「章程书」即真书,锺繇独步一时。先解释一下「章程」的意思,《汉书·高帝纪》说:

章程书

  • 《汉书·高帝纪》:
  • 「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

简单地说,刘邦得天下,开始制定法规、法令、以及礼仪制度。其中有「张苍定章程」,章程是对各地官员考绩审计的规定,具体条文非常详细,抄送各地,地方官员须按规定每年一次书面详细报告中央,当时称为「上计」,这一来一去就会产生大量文件,文件在后汉属于秘书监管理。

本级课程第二课讲过王次仲的八分楷法传授系统,卫恒《四体书势》提到九个人,其一为毛弘:「〔梁〕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之法也。」这九个书法家都在努力地改造隶书,各有其法,曹操非常欣赏梁鹄的书法,而毛弘是梁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卫恒明确地说这是「八分」。当然毛弘的八分有自己特点,但他这一种写法不叫「章程书」。

毛弘跟曹操同时,他任职秘书也就在曹操当政那时。锺繇也是那时候人,但秘书改用锺繇书体,要到西晋荀勖任秘书监之时,晚于毛弘,锺繇已去世。锺繇是荀勖的从外祖父,《晋书·荀勖传》说:「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锺、胡为法。」曹操时秘书监采用毛弘八分,西晋改用锺繇的章程书,因为有别于以往书体,所以要有一个新名字,称为「章程书」。

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说:

《中国文字学》

  • 唐兰
  • 「章程」两字的合音,是「正」字。后世把「章程书」读快了,就变成「正书」,又变成「真书」。

唐先生认为「章程」两字的合音就是「正」,但他没有解释为什麽「正书」会变成「真书」。我认为「正书」这一名称,容易跟官方文字「正体」相混,所以要想办法把二者分清楚。

真正

办法之一是加多一个字,譬如你公司有两个人都叫张三,于是把一个叫大张三,一个叫小张三,这样就分开了。

历代书论中,常见「正书」前面加「真」字,真书就是「真正」,这里举三个例子,

  • 虞龢《论书表》:「于时圣虑未存草体,凡诸教令,必应真正。」
  • 张怀瓘《书估》:「如大王草书真字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真正。」
  • 颜真卿《跋怀素自叙帖》:「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详,特为真正。」

虞龢、张怀瓘和颜真卿这三个专家都这样用「真正」。其实还包括怀素,因为颜真卿是应怀素之请写序言,怀素把它抄入《自叙帖》,所以怀素也知道「真正」就是真书。我想所谓「真书」,就是「真正」的简称。

锺繇真书,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想讲多几句,这一课写得太长了,只好分两课,谢谢。

本节要点:

  • 一,真书的流派:四个时期。
  • 二,立法时期:2.1什麽是真书技法?
  • 2.2,锺繇书体分类。

复习思考:

  • 请准备锺繇字帖,章程书有《荐季直表》《尚书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等。最好用放大本。请准备锺繇字帖,行押书有《昨疏还示帖》等,最好用放大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