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工伤叫过劳肥!其实劳而不肥很简单,一文掌握黄帝内经暗藏的阴阳智慧!

 凤凰杏林学堂 2023-09-11

最近刘畊宏的直播健身突然火了,在这“三月四月不减肥,五月六月徒伤悲”、以及疫情居家的特殊时期,运动的确是解决肥胖的“一味良药”。

但是有一种肥胖,越累越肥,消耗和体重居然成正比!那就是——

过!劳!肥!

“过劳肥”为什么令人头痛?

肥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有什么辅助方法能更好地减肥?

“《黄帝内经》说”系列《阴阳平衡是身心健康之本》篇中讲(点击即可跳转),阴阳失去了平衡会产生疾病。肥胖也是身体阴阳双方失去平衡所致。

“阳化气,阴成形”是《黄帝内经》对阴与阳各自功能特性的简练概括。减肥的秘诀都在这六个字里。

化气、成形是《黄帝内经》对阴与阳各自功能的简练概括,可以说是能量的释放和物质的储存两个方面。

阳化气是将有形化无形,将物质化能量。是机体将大分子的有机营养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简言之:分解代谢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阴成形将无形变有形,让能量成物质。是身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物质储存起来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吸收储藏让精微的营养形成身体的一部分

脂肪的形成在哪个过程里呢?

是在阴成形里。

阳化气是耗能“减肥”的过程

阴成形是储存“长肉”的过程

阳气是脂肪消耗的直接动力。阳气旺盛的人,气化旺盛,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旺盛,就不容易积累变胖。但如果阳气过盛,人吃得多却依旧消瘦,这也是一种病态,比如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人。

阳气虚弱,或者说阴气相对亢盛的人,阴成形的过程比较多,物质分解少、储存多,就逐渐胖起来了。

有些寒湿体质的人阴气盛,容易发胖,原因就是如此。人到中年容易发福,也是因为中年之后人体阳气开始走下坡路,表现出“化气”不足而“成形”过多,如果再加上平时不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男性的啤酒肚和女性的梨形腰臀就此成形啦。

过劳肥

过劳肥是一种典型的阳化气不足的肥胖,也是一种过度劳累引起的亚健康状态

经常熬夜通宵的IT人、24小时都在岗的家庭主妇或者主夫们、加班加点备课改作业的老师们,没日没夜甚至昼夜颠倒工作的医生护士们……在这些人中,有的虽然日夜操劳,但并不因此而消瘦,反而越来越胖。他们的共性是睡眠少,或睡眠质量不高,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常有乏力,消化不良,大便不通畅、不成形等表现。

过劳肥形成的原因,是长期无规律而忙碌的生活消耗了阳气尤其是睡眠不足,不能给阳气以充足的恢复时间。如果还有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又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

怎么办呢?

1、促进“阳化气”——补充阳气、恢复阳气。

根本的解决之道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作息规律一定要尽量避免一切有损阳气的事情,比如有人会服用寒凉性质的泻药来减肥,这是不可取的;同时增加有助于提升阳气的事情,比如适当地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有氧运动等。

中药当中的温阳药如附子理中丸,可以温补脾胃的阳气,适用于有怕冷、消化不良的过劳肥人群。

2、减少“阴成形”——消除湿、痰、瘀。

还有的人并不是阳气不足,而更多的是表现出阳气流通不畅,因此“阴成形”过多。这类人怕冷的少,但是舌苔厚,口中总有黏腻的感觉,油脂分泌旺盛,大便臭,痰多。这是有湿、痰、瘀的表现。

中医理论中湿、痰、瘀这些有形的病理产物,容易阻碍“阳化气”的过程,形成肥胖;而肥胖的人又更容易生成湿、痰、瘀。湿、痰、瘀既是肥胖的因,又是肥胖的果

针对这样的情况,运动仍然是常法。痰饮、瘀血的形成常常是运动不足所致。运动的时候气血流通,也能够使积聚的湿邪、痰饮、瘀血消散代谢出去。

针灸学中有一个化痰的穴位丰隆穴(点击即可跳转穴位详细介绍),是针灸减肥常选穴位,可以艾灸或者按摩此穴位。中药白术是常用的健脾化痰药物,可以做养生药膳服用。推荐养生药膳——白术冬瓜饮,此药膳方补脾气、活血、祛痰湿。注意有肠燥便秘者不宜服用

但以上方法要见效还是需要有耐心,长期坚持的。

白术冬瓜饮

配料:白术6g,丹参6g,茯苓6g,黄芪15g,枸杞30g,带皮冬瓜1块(适量,不限制

步骤1:所有配料加2000mL清水;

步骤2:中小火熬煮20min;

步骤3:等温凉后过滤;

步骤4:取药汤饮用。

人体的所有都可概括为阳气和阴气两个方面。

不论是过劳肥、寒湿体质还是中年发福等情况,减肥的指导原则也就是“阳化气,阴成形”两句话。

掌握了中医阴阳的智慧,相信减肥不再难,劳动者们也不会为过劳肥“劳于心,伤于形”了。

有用且有趣,专业不古板

 立体化、一站式魅力中医学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