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化思维工具 —— 逻辑树

 新易咨询 2023-09-13 发布于北京

结构化思维工具 —— 逻辑树

逻辑树又叫做问题树、演绎树、分解树。是帮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梳理方案展示思路、排版策略的工具。

逻辑树的形状像是一棵树,树的主体,也就是树干,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树干上大的树枝,就是关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的相关任务;而大树枝上的小树枝,就是对于任务的细化,直到我们找出所有相关的问题和任务。

所以,合理的逻辑树设计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完整地呈现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另外,逻辑树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

1、通过拆分分解,能够将所有的问题都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呈现问题的完整性。

2、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避免重复和无关的思考;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复杂的信息拆分梳理,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3、明确各部分的优先顺序,根据任务细化可以确认任务的优先顺序以及重要程度。

4、明确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只有将责任从部门、团队内落实到个人,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项目的实施。

再来看一下逻辑树的分类,大体可以分为3大类:议题树假设树是否树

这三种逻辑结构类似,我们可以针对遇到的不同问题,选择更好的方式,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帮助我们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议题树

议题树是最基础的形态。

(1)先从左到右画出树状图,明确要'思考的主题’作为一级主题;

(2)将问题进行分解,分解一级主题中的问题,细分出二级主题;

(3)将二级主题的问题再次分解,得到第三层级主题;

以此类推,可以将问题逐级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三级、四级甚至更多的层级主题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议题树一般用于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当问题没有形成足够假设基础的时候,用议题树的方法,将问题进行逐步分解并解决。

2、假设树

当我们对问题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时,我们就可以用到第二种方式“假设树”,根据问题提出某种假设的解决方案,然后找到依据去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它与议题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假设树不会呈现问题的全貌,只是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合不合理,帮助我们加快解决问题的进程

3、是否树

是否树的结构比前两种要简单得多,它是我们在对于问题有了足够了解时使用的一种方式。

其主要形式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是与否的判断,分析的结果只能是'是’或者'否’,然后接着进行下一轮判断分析,继续得出分析结果'是’或者'否’。

在使用是否树进行分析前,对一些结果应有已有的标准方案或者建议,如果答案为'是’,就可以应用事先准备好的标准方案;如果答案为'否’,那就需要再进行一下轮判断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树的三种不同方式,帮助理清逻辑,更好地去解决不同情况下的问题。而不是在看不清全貌的情况下,着急动手去解决问题,最后的效果将是非常糟糕的。

就像我们在做团队管理时,员工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团队情况,每一个都比我们想的要复杂的多得多。这就要求各位管理者不能只是看表象,要通过结构化的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把宏观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最后对逐层分解的观点进行重新归纳总结,找出最终的核心观点,也就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