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是有形的意,意是无形的拳—小议远离太极操

 tjboyue 2023-09-16

很高兴又有幸来跟大家谈谈我们的共同爱好—太极拳锻炼方面的问题。这次张站长给我出的题目是——如何远离“太极操”(首先声明一点,这个“太极操”是泛指,不是你们曾经学过的那个太极操)。在我印象中,大家对身体健康的锻炼还是很重视的,每天按时到场,练时也相当认真,拳是一套接一套,剑也是一趟接一趟。中间除了等音乐播放的间隙,几乎从不休息。每天一练就是个把小时,应该说,长期坚持,还是有一定收益的。张站长提的远离“太极操”这个问题,乍一听,有些刺耳,其实很正常。我练了五十多年太极拳,因为走过很长一段弯路,也不敢说已经远离“太极操”了。

一般来讲,练太极拳的人,有不同的档次。粗分有三个等级:着熟、懂劲、阶及神明,徐致一老师就这么分,这也是许多老前辈通常的分法。细分像汪永泉前辈,他认为可分七个台阶,第一步,上下相随;第二步,内外相合;第三步,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第四步,(会)折架子;第五步,(会)拆手;第六步,(能)分劲;第七步,入化。分得更细点的是郑曼青,他把太极拳运动发展的程序分为三阶九级,因为每个台阶内又各有三级,三三见九,所以共九级。第一阶,是舒筋活血的运动,一阶一级是舒筋自肩至手指,二级自胯至涌泉,一阶三级自尾闾至泥丸;第二阶,为开关达节之运动,二阶一级为气沉丹田,二阶二级为气达涌泉,二阶三级为气达泥丸;第三阶是知觉作用之运动,三阶一级为听劲,三阶二级为懂劲,三阶三级,也就是最高阶段,为阶及神明。实际上,他的分法,包括三阶一级在内,此前都是属于粗分的第一个等级(着熟),他称为听劲。各位自觉已达到哪一阶哪一级,有兴趣的话可以对号人座,不过每个人的素质不同,而且有些东西也不是死的,某个部位畅达了,某个部位可能还存在问题,总之,这只是个大概。若认真算起来,我现在也只是达到粗分的第一个等级,着熟了,基本上会听劲了、商懂劲、阶及神明还远着呢!跟在座的各位比,也就是六+步和一二十步、二三十步之间的差别吧。攀谚云:“太极之道,道传有心人。”又说:“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我认为,你只要是有心人,想不断地接近它(道)、扎扎实实地拾级而上,相信练一天就会有一天的进步。下面谈谈远离太极操的途径和方法。在我印象中,大家学过冯志强老师新编的“混元24式太极拳”,所以在上次太极拳讲座中,我专门向大家推荐了冯志强老师新编的《陈式太极拳入门》这本书。我曾经说过,冯志强老师虽是陈式拳的名家,但说的道理并不局限于陈式拳,而是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其他门派前辈专家也有类似的专著和言论)。他在前言中说:“近年来,太极拳日益普及,许多人喜爱这项运动,却不明白练习的步骤和深造的途径,虽下了许多功夫,仍不得其门而入。”为帮助习练者尽快人门,冯老师在书中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编写-练拳需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不入无极圈,难成太极图……”这样的顺口渲把拳理和步骤告诉大家(见《入门指引》)。经云:“太极者,无极而生”,据此,冯老师主张必须先从站好无极桩入手。而太极又是阴阳对立的统一,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分静合是太极拳的核心,所以冯老师又提示大家一定要在站好“无极柱”的基础上,把“阴阳开合的认真求索”落到实处。此外,太极图像是在一个圆圈的统一体当中含有阴阳对立的双方,所以冯老师又进一步强调站好无极桩的重要性——“不入无极圈,难成太极图”。在第3章《人门说要》中,冯老师同样把练功的要领和方法,一一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不但易懂好记,而且学起来方便。

图片

说到这,应该就此打住了,因我不是练陈式拳的,恕我在此不能详细讲解此书的各个篇章,我只是根据你们的情况,借花献佛,把冯老师提供的《人门指引》和《人门说要》作为解决远离太极操的可行方法推荐给大家,盼大家结合实践仔细研读体悟。

下面,我想理论联系实际,剖析几个日常锻炼中的式子,跟大家研
讨一下,怎么练才是太极拳,怎么练就是太极操;共同体悟一下“拳”与“操”两者的区别。接受任务后,我用了一点时间到现场看了看。我发现大家盘拳时,有些式子虚实不分。比如,打左右搂膝拗步时,右掌或左掌前按,随着重心逐渐转换,后腿逐渐舒展,并且应该由实变虚,可是不少同志后腿没有舒展到位,也就是说没有松开、松净,还有一些力量在支撑着,结果两腿虚实不分,双重了。杨澄浦在《太极拳说十要》中提到:“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武式太极拳》一书内,身法要点第13条,也谈道“何谓虚实分清”,内里不但谈到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而且还进一步谈道:“虚非完全无力,着地实点要有腾挪之势。腾挪者,即虚脚与胸有相系相吸之意,否则便成偏沉。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贯于实股,支柱全身,要有上提之意。”就是说要虚中要有实,实中要有虚。书中还说“如虚实不分,便成双重”。这可是个大事,因为双重之病实乃习练太极拳者之大忌,不论是平时个人练体,还是应用时双方对敌,都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因为从练体而言,本身双重必然导致“滞”,不灵活;从应敌对待而言,彼此双重必然导致“顶”。只能是力胜力小,也失去太极拳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意蕴了!因此拳经要求,“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虚实是什么呢?

图片

虚实者明阳也,可以说,打太极拳时,阴阳虚实无处不在,即所谓周身他处皆重实,而且虚实反应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形式也极为复杂,如上下前后、左右、內外、两手之间、两脚之间,手脚之间,两手两脚之间等,尽管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上虚则下实,前虚则后实;左意则右实,右虚则左实。以两腿间的关系而论,若左腿为虚则右腿为实,右腿为虚则左腿为实。以两手两脚之间的关系而论,则三虚抱一实,等等。太根拳运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阴阳对立的统一和相互转化。

还是以楼膝拗步第五动左掌下按和第六动右掌前按为例,王培生老师在传授时提示我们:左掌下按,不是左掌着意往前下使力,是在前动左掌前按的基础上,当对方用右脚向我踢来时,我以左掌食指为引导.因别处作功,左掌自然产生一种既松且沉的下按劲,对准其膝盖骨往前下按去(个人练时,按至自己的右膝为止),这个所谓的“别处做功”,即右腕松力,向上提至右耳旁,意想右虎口要贴上右耳门,接着松右肩坠右时,两眼注视左食指指尖,重心在右腿,意在左肩。此动是左掌顺势去下按对方的膝盖,待机而发。第六动右掌前按,是在前动左掌下按的基础上,因对方一脚踢空,必向其前下落步,落在我下按手的侧旁.我则趁势进左步,用左阳陵泉紧贴其右阴陵泉,并迅即抬头看着对方身后,发右掌进击其面或胸。王老师特别强调:眼往哪里看,掌往哪里发;拿往哪里发,不是想推对方的动作,而是想外三合,肩、时、手与膀、膝、足一一相合。所发之手,既不要用力也不要软,以无名指引导、好似穿针引线,向前够针眼(俗称打闪纫针,形容用时之快速)。这时重心已由右腿逐渐移到左腿。当右掌沾上对方后,立掌,凸掌心,中指朝天,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朝右上的第一节横纹线成水平,右臂外旋、此时意在左掌心,接着意想左掌食指往前指,中指欲与左时尖成水平,略含向后耙接之意。实际上是松肩坠肘,手臂一屈,左时向侧后虚空处一沉。身子也随之下沉,同时右腿从胯到膝到足,节节舒展蹬右脚,开后脚眼,到右脚将要离开而未离开地面时为度。这时前面的右手已完全由虚变实了。对上述右腿从胯到膝到足的变化,王培生老师曾做过一个形象化的类比,就好比用秤称物时,把秤砣不断往后挪,挪到与被秤之物均衡时打住。俗云“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因其中包含着力学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均衡。基于此,秤砣要想压住秤,必须是虚悬着并搁在适当的地方,方能起作用,所以后足也必须松开虚悬。这就是后腿由实变虚,虚中有实的由来。

图片

先贤说,以拳证道,即势明理。上述这些,无一不体现着太极拳“重意不重力”“有前有后,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此消彼长,同生共灭”和“视静犹动,动中求静”“一动无有不动”等道理。你要想远离太极操,练好太极拳,悟得太极之道,就必须在这方面做有心人!下面再谈一谈同志们在锻炼中,“形”跟“意”有些脱节的问题。

太极拳强调“重意不重力”,要求“先在心,后在身”“意气君来骨肉臣”。也就是盘拳时,先由意动,继而内动,接着气动,最后形动由内达外,内外协调一致。人无论做什么事,行动前必须先有意,打太极拳更是如此,一招一式无不是用意节节贯串循环往复,直到整趟架子结束。人说“拳”是“有形的意”,“意”是“无形的拳”。练拳时,意动形随,形随意动;走剑时,剑掩身形,身随剑走,身剑合一。当然,这说的是高级阶段,不是初学者一下子就能达到的境界。目前,不少人“形”与“意”脱节,乃正常现象。因为尽管太极拳强调“重意不重力”,要求“先在心,后在身”“意气君来骨肉臣”,但初学时,还是“先形后意”,不是“先意后形”,只有这样,才便于大家学习,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何况初学时,大家想的只是努力要记住每个姿势的动作、顺序、要领等,这必须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实际上此时这种“动作思维”的过程,已经是“以意导体”,是用意的第一步了。现在大家已练了好些年,每天都在比比画画,能说其中没有意吗?如果一点意都没有,练拳、练剑时,早就乱套了,说明大家练时还是有点意,不足之处是拳意不够浓,还不够到位。比如弓步前刺、弓步上刺,目标在哪儿?刺上了没有?感觉剌透了吗?还有回身劈,劈上了没有?劈开了吗?有的人意还在自己胳膊或手腕子上呢!还有撩阴剑,撩哪儿?撩上了没有?怎样才能使内劲达到剑稍撩上目标?再如盘拳时,每一式比比画画动作都做了,其实,对业余爱好者来说,不在步子迈多大,蹲身有多低,关键在意,在精神货注到位了没有。建议大家目前还是首先把姿势动作做对,掌握好每个式子的要领,努力体悟由内达外、内外协调一致,也就是,用内形来“变配”外形,借无形来“支配”(影响、感应)有形。关于“有形”和“无称的关系,我在前面有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