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Ta说建筑】白渡路故事交关

 黄之中 2023-09-25
图片

上海地名之繁复,有时候“老上海”也会一头雾水。别的不说,单说“白渡”两个字,在上海就有多处地方以此命名。人们最熟悉的,非“外白渡桥”莫属,除此之外,在黄浦的老南市有条白渡路,和白渡路隔江相望的浦东,则有“老白渡”。更有意思的是,在虹口的大名路,还有一个“白渡桥”公交汽车站,其实距离外白渡桥有蛮长一段路。这些都是现存的“白渡”,其他如乍浦路桥原名“头摆渡桥”、“二白渡桥”,四川路桥又名“里摆渡桥”等等,真是“白渡摆渡傻傻分不清楚”。

其实上海这座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传统上过江过河都是靠摆渡。很多人认为“白渡”的来源是因为这两个字和“摆渡”谐音,而我认为“白渡”的来源和桥有关。传统上过河需要乘船,不管是人力划的舢板还是机器开的轮船,都需要成本,断然没有让人白白坐船的道理。而桥是一次性投资,因为有了桥的存在,人才可以无需缴费白白过河,所以上海才有了那么多“白渡”。

图片

复兴东路渡口
行人坐船需要缴费2元

不能“白渡”

苏州河上的几座桥,前几期专栏谈过了,今天说一说老南市黄浦江边的白渡路。这条马路东起外马路,西至中华路,总长六百多米。路虽小,历史却很长,单单靠近外马路这一小段,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有其特殊的地位。事情,还要从上海海关的源头说起。

图片

由复兴东路人行天桥南望白渡路
被中山南路截为互不相通的两段
画面左侧靠近黄浦江的一段
传统上被称为“关桥”关者,海关之关也

上海之有海关,一般来说是从康熙年间清政府在今奉贤和金山交界的漴阙沿海设立海关开始的,不久后海关搬到上海县城小东门外东北丹凤楼以东的黄浦江边。此关为当时江南地区最大的海关,主管近海及内河航运的管理和税收,也被称为”江海大关“。

图片

清代早期的上海县城图

“海关”位于小东门外

图片

同治《上海县志》中的地图
“江海大关”的位置南移

原来海关的位置成了“北新关”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攻占小东门外的江海大关,原建筑被毁。1855年在原址重建关署,不久又在清军和太平军的战斗中毁掉了。等到1867年,上海知县决定干脆在今白渡路附近肇嘉浜汇入黄浦江的交汇处重建海关。因其位置在原海关之南,所以也叫“南关”。至于现在外滩中山东一路13号的海关大楼,则是从1857年开始,历经几次改造,地址却没有变化。因为外滩在老海关之北,也被称为“北关”。

图片

1909年上海《图画日报》中的江海大关

图片

清末的江海大关和关桥

图片

晚清老明信片中的上海江海南关大桥

一般认为现在的白渡路是肇嘉浜在老城大东门以外部分填浜筑路而成,但白渡路和原肇嘉浜的河道并非完全一致。肇嘉浜上原有坝基桥、里郎家桥、外郎家桥、龙德桥等,和海关有关的,则是里关桥和关桥。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桥有的成了路名,有的在老人中还保留一点俗称,有些则湮没在历史中,只有从文献中才能看到它们的名字了。

图片

关桥在今白渡路外马路

里关桥在今中山南路

图片

白渡路外马路口
当年关桥的位置
江海关原来的位置在图中右侧位置
1922年重建南市关桥海关

即图中左侧的历史建筑

图片

这幢建筑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官方说法是“原江海南关办公楼”
带有意大利别墅风格特征
红瓦坡屋顶
后来海关办公机构搬到外滩
这里称为海关职员宿舍

图片

阳台上依稀可辨“1922”四个阿拉伯数字

图片

老建筑的局部

图片

老建筑的局部

图片

东向黄浦江

图片

白渡路上的北立面

图片

门牌号为外马路348号

上海话中有一个用来表达程度的词:“交关”。翻译成英语,或许可以用“very”来类比:交关好,就是very good。“交关”一词由来已久,研究上海话的学者考证出来,魏晋时代的书里就有,词的来源可能就和过关交税有关,所谓“关税”,过一道关就要交一次税。“关”字好理解,“交”字在上海话里的读音类似“高”,如何解释“交关”的发音是“jiao关”呢?我想,交关之交,非上交之交,而是相遇之交。遇到关卡,就要交钱,交多交少,一定程度上看交的什么运,对升斗之民而言,自然”性命交关“,这也算是在白渡路海关关桥旧址的一段遐思吧。

图片

这一段白渡路,

还有多少故事?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