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三问:为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舍得付出 2023-10-01 发布于湖北

图片

01

为什么?

和家长做咨询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没有之一,就是家长非常焦虑的吐槽:孩子为什么***

此处***可以指代任何孩子令人费解的问题行为:在教室里未经允许就站起来走出教室、不举手就回答问题、在体育课上乱跑、写作业特别拖延、情绪特别激烈、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

看着家长烦躁的样子,我一般会通过提问,引导家长走进孩子的世界。

觉得课堂无聊,不想听讲,这种情况你有没有过?

家长几乎都会说“有过”。

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出教室呢?

有的家长说“我逃过课”,有的说“我悄悄开小差”。

人之常情吧?那你为什么不选择正上着课,突然站起来走出教室呢?

“不敢啊”,“没面子”,“多傻啊”......

是啊,我们之所以不那样,是因为感觉那种行为相当“社死”。换句话说,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笑话,课堂规则这些“社会性惩罚物”有效约束着我们的行为。

那孤独症是什么?此时我问家长。

“社交问题”?家长的回答好像背答案。

社交沟通障碍这个词,容易让家长摸不着头脑。

我会和家长进一步澄清,所谓“社交问题”,比我们想象中的情况要复杂。直观去理解,就是对我们常人有效的“社会性奖励/惩罚”,对孤独症孩子缺乏必要的效力。

我们和孤独症孩子一样,会觉得课堂无聊,会有冲动去抢答问题,会想在操场上撒丫子跑几圈等等等等,这一点上我们并没有区别。

区别在于,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习得“社会人的规矩”,那些个 go 与 no go,而孤独症影响了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当他人的眼神、评论和环境规则对一个人没有约束力,可不就是“想干嘛干嘛”吗?

家长们经过这番推己及娃的感受,往往会松绑“为什么”的困扰,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该怎么办呢?

02

教什么?

有些家长很头疼孩子的刻板行为,一边说一边抖腿。

我说您抖腿就是自我刺激行为,和您孩子嘴上老发出声音是一个事儿。

“我这没有影响别人,而且我也不是老抖腿,我一紧张就喜欢抖腿。”

家长真是厉害,一个回答体现问题的三个层级。

首先,某个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影响别人,和环境有很大关系我高中阶段的一位老师真就不喜欢学生抖腿、转笔这类自我刺激行为。从这个角度而言,提醒我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对孩子的小动作过于苛刻。

其次,高频自我刺激行为可能有消极影响,比如影响他人、干扰自己学习,甚至有危险性。如果一个孩子嘴里不停发出重复的声音,听自己发出的动静,也不学其他东西。难怪家长会感到着急。

最后,自我刺激行为有用。家长抖腿是为了缓解焦虑,孩子发出声音可能也是为了缓解焦虑,或者单纯就是无聊,还有其他可能性。这提示我们什么?娃不会别的,娃只会用自我刺激满足功能。

于是,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就引申为,家长该教孩子学点什么新鲜事物呢

自然而然的,孩子焦虑,就想办法降低焦虑,孩子无聊,就让他的生活充实起来,孩子技能水平低,就想办法提升技能。这些都需要时间,家长要能接纳孩子的小动作,而这本身就是给孩子缓解压力。

家长注意力能聚焦到“教什么”这个问题上以后,聪明的大脑马上就想到新的问题,就是该“怎么教”呢?

03

怎么教?

知道孩子适应压力、学习压力很大,也想帮助孩子减压,更想改善孩子那种激烈的情绪,这属于情绪调节问题,然而家长自己都调理不明白自己焦虑的情绪,又怎么帮孩子呢?

理解孤独症影响了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可是社交沟通能力都包括一些什么?家长小时候就自然而然长大了,谁也没有特别学过这方面的能力,又怎么教给孩子呢?

孩子的思维特别固执,特别幼稚,想提升孩子的认知,可是说不了几句话就气的不行,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完全聊不下去。“臣妾做不到呀!”这种窘境,该怎么破呢?

就是,是很难。养育普通孩子已经很难了,何况养育先天不足的娃,肯定是费家长的。

既然如此,就要找到办法帮助自己,让自己能快速成长起来,知道上述问题和其他教养问题该怎么办。焦虑和失控感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一旦有方向有办法,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

04

GIFTS 协助您做好孤独症儿童家长

孤独症儿童家庭赋能课程 GIFTS,是一套专门针对上述孤独症儿童家庭教养困境,为广大家长打造的一套“孤独症儿童家庭教养课程”。

课程分为两大模块:家庭教养准备,家庭教养方法,旨在全方位提升家长的养育效能感,为家长教养孤独症儿童做好“身-心-环境”的准备。与此同时,从行为、认知、情绪、社交、系统五个方面,以“生物-社会-心理”的系统学方法,全面促进孤独症儿童心智的发育和整合,为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发展和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

两位课程开发者苌雪博士和祝卓宏教授,即是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同时也是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他们基于丰富的心智工作经验,以及深度的养育观察进一步结合众多心理学理论方法孤独症领域的研究进展,整合开发出这样一套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养课程。

图片


苌雪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XXZZ-2021-260)

图片


祝卓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XXD-2020-16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D-06-108)

GIFTS 课程通过心理辅助和教养技能学习,帮助孤独症儿童家长适应压力,安顿身心,创造关系,看清教养方向,找到解决方法,陪伴孩子走出成长的困境。

目前 GIFTS 课程已推出配套书籍、线上课和线下课程:

家长们的反馈非常积极: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何培养孤独症儿童的心智?

图片


成长中的孤独症儿童家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