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格行为模型:做成一件事的必要条件从来都不是能力和动机

 郝学生 2023-10-02 发布于山西

福格行为模型是一种心理行为理论,它试图用公式去解释人的行为。其的基本内容是B=MAT,其中B指behavior(行为),M是motivation(动机),A是ability(能力),T是Triggers(触发,也称提示)。

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行动的三要素是由动机,能力和提示组成,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人的行为才会发生,下面解读一下这个模型。

福格行为模型:做成一件事的必要条件从来都不是能力和动机

书籍推荐《福格行为模型》

第一,动机越强,行为越简单,行为越可能发生。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当动机越强的时候,即便事情很难做成,我们也依然有很大的概率完成它,即落到行动线以上,比如一个母亲因为要救孩子(高动机)而选择跟熊对抗(难做到)。

同样的,当一件事情很容易的时候,就更可能去完成。比如你在看书的时候,有人想让你展示下书的封面,这个动作很容易,你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有人让你大声朗读整本书,恐怕你就办不到了,因为这个动作本身有些难度,除非对方花了重金增加了你的行为动机。

福格行为模型:做成一件事的必要条件从来都不是能力和动机

福格行为模型-动机和能力

第二、没有提示,不会有任何行为发生。

这一点至关重要,任何行为必须要有提示才能发生,所以在这里动机和能力并不是一个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提示才是,如果没有提示的话,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比如你最近打算跑步减肥(有动机且行为不难做到),但是大多数人没跑几次就放弃了,那你要怎么做才能让这个行为坚持下去呢?

其实很简单,你可以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闹钟,比如7点闹钟一响,那我就知道我该去跑步了,那么给自己设置这样一个强烈的提示之后,加上如果你真的想跑步减肥的,那你肯定会去。没有这样的提示,哪怕你真的很想减肥,也会因为各种琐事的干扰而让你忽略去跑步的计划。

福格行为模型:做成一件事的必要条件从来都不是能力和动机

福格行为模型-提示

第三、优先检查行为的提示。

大多数人以为,要实施某种行为,首先要提高动机,但其实这是最后才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检查这个行为的发生有没有提示,其次才是检查有没有做这件事情的能力,最后一步才是动机。

比如一位父亲看他的儿子要出门去玩了,所以想让他顺便买一点工业胶水带回来,结果他回来之后说忘记了,这个时候父亲可能会说他要急着用工业胶了,这很重要,然后儿子说明天帮父亲买,但是结果第二天他依然没有买回来。

其实我们在上述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这个父亲他也是使用的是动机策略,他试图去增强儿子买工业胶水的行为动机,督促他去做这件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提示策略会如何呢?

如果父亲在第一天他对儿子说,你打算明天怎么处理才不会忘记呢,儿子可能会说他现在立马在手机上设一个待办事项,结果第二天他就真的把胶水买回来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能力和动机去完成一件事情,其实有时候真的只是缺乏一个触发器罢了,只要这个行为有了足够多的提示,那我们就有很有可能去做。

广告的原理也是类似,如果你经常看到某种饮料的广告,甚至是在你很渴需要买饮料的时候,广告就充当了一个触发器让你去买这种饮料。

所以多在生活中给自己一点提示信息吧,不然每天接触太多的信息会干扰你,让你忘记你最该去做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