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54:茯苓甘草汤与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的区别与联系?

 愚公移山之志 2023-10-07 发布于河北
【每日一练】
1、为什么说72条-74条是第71的补充?
2、茯苓甘草汤与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的区别与联系?
3、默写72-74条原文?

01

图片


72条-74条的作用


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这三条条文虽然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子茯苓甘草汤,但实际上这三条条文都是对第 71 条补充。

第 71条条文: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 71 条提出了五苓散证。这三条都是对五苓散的补充,即便是第 73 条出现了茯苓甘草汤主,它仅仅是和五苓散做对比的,是为了说明渴与不渴是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的区别而已。

为什么我今天在讲课之前一定要把第 71、72、73、74 这四条条文一起说呢? 因为这几条条文都用了同样的省文法。比如第 72 条就明显地用了省文法: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这条只有联系了上下文,就会发现它采用了省文法,讲的是五苓散证,否则会认为是脉浮数、烦渴的白虎汤证。

何以知道用了省文法,省了什么呢?且看第 71 条后半部分,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紧接着第 72 条,就说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因此,第 72 条是紧接着第 71 条后半部分说的,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在脉浮数的后面省略了小便不利四个字。

所以第 72 条完整版应该是:发汗已,脉浮数,小便不利,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为了避免和第 71 条条文后半部分的简单重复。第二为了和第 71 条作对比。第 71 条后半部分说若脉浮,第72条是脉浮数,多了一个“数”字。第 71 条的后半部分说,微热,消渴者,而第 72 条说烦渴者。这样一对比,就把夹在脉浮和微热消渴者中间的四个字“小便不利”省略了。第 72条只是脉上面多了一个“数”,渴的前面多了一个“烦”,把相同的部分省掉了,把不同的部分拿出来对比强调了,但它们仍然是五苓散证。说明72条仅仅只比第 71 条条文多了一点热,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小便不利,因此用了共同的方子五苓散。

第73条是紧接着第 72 条的: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这条条文同样用了省文法,五苓散证一定有小便不利,但是为了对比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把小便利或者不利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通通省掉了,只是为了突出渴与不渴。

第 72 条条文说的五苓散证,一方面是为了说明五苓散证,有微热和烦渴的区别,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承上启下,起衔接第 71 条、引出第 73条的作用。五苓散既可以治疗脉浮而微热消渴,也可以治疗脉浮数烦渴,但是它们都有小便不利,因为都是太阳经腑同病的太阳蓄水证。

第 72 条说了之后,第 73 条紧接着出现了,说明第 73 条也省略了小便不利,只是为了突出渴与后面不渴形成对比和反差,通过渴和不渴来鉴别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

为什么第 73 条把五苓散证和苓甘草汤证拿出来鉴别呢?因为五苓散证是太阳膀胱蓄水证,就是水停在下焦部位的膀胱。茯苓甘草汤也叫苓桂姜甘汤,是治疗胃虚水停的。也就是说,第 73 条条文是为了鉴别水停在膀胱和水停在胃的区别,它们最大的、最典型的、最明显的反差是渴和不渴。

五苓散证是膀胱蓄水,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而渴,津液不能上承证就会饮水自救,这是膀胱蓄水的五苓散证。但是茯苓甘草汤证是胃虚水停,胃中本来就有停水,无须引水自救,所以不渴。所以第 73 条虽然出现了茯苓甘草汤证,但它仍然是以五苓散为主的,茯苓甘草汤在这里只是一个配角。

02

图片


茯苓甘草汤与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的区别与联系?


第 356 条条文说: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 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汤可以治疗水厥,而本条只是和五苓散的鉴别。

第 73 条的意思是,外感风寒,通过发汗之后,出现口渴而小便不利的,属于太阳膀胱蓄水证,用五苓散治疗。汗出而不渴的,属于胃虚水停,用茯苓甘草汤来治疗。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茯苓甘草汤和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很相似,只是姜、术、枣不同。为什么会有姜、术、枣的区分? 因为这三个药的不同而治疗的临床表现和结果完全不一样。这三个方子都是在有表证发汗之后引起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都有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证是发汗后伤及心阳,其人又手自冒心,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具有温心阳,温化水湿的作用。

苓桂枣甘汤的大枣是培土治水,防止下焦寒饮上逆成奔豚的。苓桂术甘汤的术是白术,是来健脾的,汗后,心脾阳虚,中阳不足之痰饮,它有白术。而本条的苓桂姜甘汤证是汗后伤阳,是心胃阳虚,不是心脾阳虚,里面的生姜是温胃化饮的,心胃阳虚,阳虚水停于胃,生姜温胃化饮,走而不守,能通阳达四肢,因此还能治水厥。

第 74 条文说: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刚才讲了茯苓甘草汤能够治疗水厥,第 74 条出现水逆,要区分看待。水厥是胃中有水,导致阳气不能达四肢而四肢厥冷。而水逆是指下焦膀胱蓄水,引起水气上逆,引起胃失和降,水入则吐。水逆是太阳蓄水的重证。

太阳蓄水的轻证不会出现水逆,会出现烦渴,或者是渴。只有重证才会水逆,因为烦,然后拼命地喝水,喝了水又不解渴,水到了胃之后不能往下走。因为膀胱早就有水了,当膀胱的水蓄到不能再蓄的时候,胃如果再受水,必吐之。因此,太阳蓄水重证就是指太阳膀胱的水蓄到不能再蓄,已经不能再接受水了,再接受就只能吐出去了,称为水逆。

第74条,太阳中风,发热恶寒,已经有六七天了,不但表证没有解,反而还增加了心烦,邪气随经入里,扰乱气机,三焦水道不通,经腑同病,膀胱蓄水。膀胱蓄水是邪气通过太阳膀胱经已经入了一部分到膀胱腑,所以它表里同证,经腑同病。表证是指太阳表证的发热,恶寒,里证是指太阳膀胱蓄水。既有太阳表证,又有膀胱腑证,因水蓄于下焦,气化不利,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不能上承于口,口中就缺乏津液,因此就渴欲饮水。气化不利,扰乱气机而出现胃失和降,因此所饮之水,胃无法受纳,逆而上行,则入水即吐。

如何才能解决喝了吐、吐了喝的情况呢?必须化气行水。将膀胱里的水系蒸腾气化,让它能够上承于口,那么就不会再口渴,将一部分废水从小便排走。这就是五苓散。

当然,桂枝还可以解表,所以用五苓散蒸腾气化,以及利废水、利小便。利小便又能蒸腾气化,使津液上承,还能解表,所以仍然用五苓散来治疗。

这种水逆现象在尿毒症、一些癌症晚期病人身上表现得很多,因此,我常用五苓散配合其他方药辨证加减来治疗尿毒证,或者癌症晚期的小便不利加呕吐。

我曾经就治过一个膀胱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他们都出现过五苓散的水逆证,表现都为小肚子很胀,在《伤寒论》称之为少腹苦里急,小肚子不舒服,其实是下焦的肿瘤引起的膀胱蓄水。比如说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癌或者肠道癌症,肿瘤压迫引起的膀胱蓄水,小便不利,甚至小便点滴不出,不仅喝水吐,吃东西也吐。

这种情况,可以将五苓散,配合一些对症的方药来治疗,比如阳虚,可以用金匮肾气丸和吴茱萸汤配合五苓散,来治疗由癌症引起的小便不利,喝水即吐的水逆证。

不管是表里证是还太阳经腑同病,不管是由表证发展而来,不管是否有中风、发热,即使是癌症引起的,或是尿毒症引起的,只要有小便不利,入水即吐的水逆证表现,就可以用五苓散。

许多癌症都可能引起小便不利,下焦蓄水,甚至可以产生腹水,腹水严重时,喝水就想吐,这就是没有表证的水逆证,五苓散无论有无表证都可治疗,所以我在抗癌过程中,五苓散用得非常广泛。

尿毒症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尿毒症时是小便不通,胃又拒纳,中医把轻的称为闭,重的称为关格。如果属于蓄水重证,仍然可以用五苓散。只不过要参考不同体质病人的情况和其他的方药,合方运用,不是单方运用。单方运用五苓散去治疗很严重的尿毒症,或者是肿瘤癌症的水逆证,力量有限,我们要遵循张仲景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 12 字真言。

我曾经治疗过一例卵巢癌发展成蓄水重证,病人明显的反应就是小肚子胀得像个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喝水喝多了就想吐。因为没有小便,所以下肢都肿了,我用的是济生肾气丸加五苓散加五皮饮合方来治疗,最后小便通,水肿就能消失,因为水湿有出处。水湿有出路,小便通了之后,由于下焦蓄水引起的气机逆乱,胃失和降的呕吐,自然而然就好了。这个病虽然说有水肿、小便不利,又有呕吐等情况,但重点仍然在于利小便,小便利则愈。因此用肾气丸也好,用五苓散也好,用五皮饮也好,都是为了温阳利水。

肾炎、癌症腹水、尿毒证等病名虽不同,但机理都是膀胱蓄水重证,小便不利,因此都可以用五苓散和其他方子在一起加减化裁治疗,小便利则愈。不同疾病只要机理一样,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叫异病同治。不管什么病,把机理分析清楚之后,你就会明白,原来只是《伤寒论》一条普通条文而已,有什么难的?不足道也。

我们真诚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多评论、多转发。让我们一起共建一个充满互动和分享的中医学习平台,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福祉。

图片

张胜兵

武汉名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