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寒露:十病九由“寒露”起,防寒防燥很关键

 素问健康 2023-10-08 发布于广东

一场秋雨一场寒,据@广州天气表示,台风“小犬”叠加冷空气,广州或体验“入秋级气温”。

10月8日,我们也迎来节气寒露。



作为秋季的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首先提到“寒”字的。

这预示着秋凉逐渐结束,气温将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更大,气候开始变寒,露水将凝结成霜,因此得名“寒露”。

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寒气渐生

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寒交替的季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气温比较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结了。

“寒露寒露,遍地寒露。”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过后秋风紧。雨季即将结束,气爽风凉,少雨干燥。

地面露水寒光凛然,气温骤冷,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防寒








寒气渐生,呼吸系统和胃肠道疾病大概率会出现一次发作高峰期。

比如很多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胃肠炎、胃溃疡、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寒露期间受到寒气侵袭,容易出现肺炎、咳嗽加重、腹痛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多重问题。

01

防寒首先应当保暖


当应保暖为先。

寒露保暖尤记“内衣贴身,中层宽松,外套防风”的原则,这样既增加了内层衣物保温的作用,也利用中层衣物透气性,在清晨傍晚时分气温较低时增加外套,有效预防寒气从领口、袖口等位置趁虚而入。

02

防寒还可以泡脚


俗话说“腿脚暖,暖一晚,腿脚寒,一身寒”。

双下肢及足底是三阳经与三阴经交会转化之地,如果下半身受寒,则会影响肝胆、脾胃、肾与膀胱等多经络气血,寒凝气滞,气不行则血瘀,容易滋生很多问题。

推荐每日睡前温水泡脚,水位可以保证双下肢也一同浸泡,每日泡脚20分钟,有利于气血温煦通畅,还有利于阳气入阴,快速入眠。


03

睡眠也是防寒的一种方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载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同时因为昼渐短夜渐长,夜间是寒气尤重的时间,而增加睡眠时间以及盖保暖的被子有利于防止夜晚寒气伤人。

寒露作息建议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调整作息时间,可以错开寒气重的时间,达到调节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的功效。

04

穴位保健祛寒


平时久坐办公室的白领们,可以常按摩劳宫穴。

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穴,因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故名为劳宫。

【取穴方法】:手平伸,微曲45°,掌心向上,轻握掌,屈向掌心。中指所对应的掌心位置即为劳宫穴。

【操作】:每次按揉10分钟左右,每天两三次,可以起到暖手宁心的作用。






防燥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从中医角度上,该节气在南方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容易伤肺伤胃。

寒露时节刚好处于“金秋十月”,正是阳明燥金主气。

今年的五之气又遇到厥阴风木为客气,主客气不相得,风邪势煽,更容易在秋季加重燥邪致病,配合寒露的寒气,寒燥伤人,更容易耗伤津液,出现舌燥咽干,咳嗽少痰,皮肤龟裂,口唇干裂,大便秘结等一派燥象。

寒露饮食当以滋阴润燥为主,可选择蜂蜜、银耳、胡萝卜、百合等食物以及梨、葡萄、香蕉、苹果等水分丰富的应季水果。

同时可以选择山药、红枣、糯米等滋补脾胃的食材。

沙参猪肚汤

【材料】:猪肚,沙参,红枣,枸杞,胡椒,盐醋葱姜少许,料酒。

【做法】:

1.先将猪肚洗净切条,倒入1勺料酒,将猪肚焯水3分钟后再次冲洗,放入盘中备用。

2.砂锅里倒入猪肚,加入少许胡椒与适量清水,先大火熬炖30分钟,倒入提前准备好的沙参和红枣,转小火煮10分钟。最后加入盐调味,几粒枸杞和葱姜即可。

【养生点评】:暖脾温胃,润燥养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