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王旭高根据肝气、肝风内动和肝火的特点,提出了更为详尽具体的三十个治法

 ibme43 2023-10-09 发布于山东
清代王旭高根据肝气、肝风内动和肝火的特点,提出了更为详尽具体的三十个治法,并附列方药,其中关于肝气治法有八个,即①疏肝理气法: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作痛者,用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兼寒加吴茱萸,兼热加丹皮、栀子,兼痰加半夏、茯苓;②疏肝通络法:理气不应,营气痹瘀,络脉阻滞,宜兼通血络,用旋覆花、新绛、当归须、栀子仁、泽兰;③柔肝法: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用当归、枸杞子、柏子仁、牛膝,兼热加天冬、生地,兼寒加肉苁蓉、肉桂;④缓肝法:肝气盛而中气虚者,用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小麦;⑤培土泻木法:肝气乘脾,脘腹胀痛,用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白芍、木香;⑥泻肝和胃法:肝气乘胃,脘痛呕酸,用二陈汤加左金丸、白豆蔻、川楝子;⑦泻肝法:肝气上冲于心,热厥心痛,用川楝子、延胡索、吴茱萸、黄连,兼寒去黄连加川椒、肉桂,寒热夹杂者用黄连或再加白芍;⑧抑肝法:肝气上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者用吴茱萸汁炒桑枝、苏梗、杏仁、橘红。
在肝风内动方面,他提出五个法则,即:①息风和阳法:即凉肝法,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用羚羊角、丹皮、菊花、钩藤、决明、白蒺藜;②息风潜阳法:即滋肝法,用牡蛎、生地、女贞子、玄参、白芍、菊花、阿胶;③培土宁风法:即缓肝法,用人参、甘草、麦冬、白芍、菊花、玉竹;④养肝法:用生地、当归身、栀子、牛膝、天麻、首乌、胡麻;⑤暖肝法:用术附汤。
肝火方面定出十个治法:①清肝法:用羚羊、丹皮、栀子、黄芩、竹叶、连翘、夏枯草;②泻肝法:用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芦荟丸类;③清金制木法:用沙参、麦冬、石斛、枇杷叶、天冬、玉竹、石决明;④泻子法:肝火实者兼泻心,用黄连、甘草;⑤补母法:用六味丸、大补阴丸之类;⑥化肝法:用青皮、陈皮、丹皮、栀子、白芍、泽泻、贝母等;⑦温肝法:用肉桂、吴茱萸、川桂,兼中虚胃寒者加人参、干姜;⑧平肝法:用川楝子、蒺藜、橘叶;⑨散肝法:用逍遥散;⑩搜肝法:用天麻、羌活、独活、薄荷、蔓荆子、防风、荆芥、僵蚕、蝉衣、白附子。
除此之外,还提出了对肝气、肝风、肝火均可适用的七个治法:①补肝法:用首乌、菟丝子、枸杞子、枣仁、芝麻、沙苑子;②敛肝法:用乌梅、白芍、木瓜;③镇肝法:用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代赭石、磁石;④补肝阴法:用生地、白芍、乌梅;⑤补肝阳法:用肉桂、川椒、肉苁蓉;⑥补肝血法:用当归、续断、牛膝;⑦补肝气法:用天麻、白术、菊花、生姜、细辛、杜仲、羊肝。
以上30条治法,几乎对肝病的所有病理变化都有所针对,全面而具体,符合肝病临床实际,这些治法与方药至今仍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对肝病各个环节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有人将王旭高三十条治法简而论之,归纳为以下数则,可谓言简意深,切中肯綮。
① 补肝、养肝、滋肝:肝主藏血,虚则宜用滋润补养,故曰补、曰养、曰滋,三者的目的相同,均属肝血不足的治法。
②柔肝、缓肝、和肝:肝为刚脏,其性若急,常表现为肝气上逆,肝火冲激,刚必柔制,以甘缓之,使其和畅,故曰柔、曰缓、曰和。但这些治法一般适用于肝气、肝火不盛而根本上由于血虚而致病证,含有调养的意义。
③敛肝:血虚则阳不潜藏,必化风上扰,当在滋养中佐以酸收,使阴充则阳自敛,风自息,故曰敛,一般用于肝阳和肝风上扰的证候,所以补药亦偏用滋腻厚味。
④镇肝:用于肝阳亢盛,肝风内动,以潜阳息风为目的,因有镇静的意义,故曰镇。但一般均属于肝热引起的风阳亢盛,在治疗上与敛肝有所区别。
⑤搜肝:用于肝病外风与内风混杂,窜走空窍经络者,利用搜逐的能力以驱邪,故曰搜。主要是外风深入久恋,若单纯的内风就不宜使用。
⑥平肝、泄肝、疏肝:用于肝气横逆,胀满痞闷,使其平降疏泄,故曰平、曰泄、曰疏。
⑦舒肝、散肝、化肝:凡肝脏气血郁结阻滞,郁则宜舒,结则宜散,阻滞宜化,以遂其条达之性,故曰舒、曰散、曰化,常用于虚实相兼,气血同病的证候,尤其偏重于虚证和血分方面。
⑧清肝、凉肝、泻肝:肝热内郁,肝火内扰,均宜凉药清之,故曰清、曰凉。在清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苦寒直折,故曰泻肝。
⑨温肝:寒邪伤肝,当用温剂辛散,肝脏本身阳气不足,宜用温养的办法,助长肝脏生长条达之气,故曰温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