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律特训班第十三讲 – 浅谈诗家语(二)

 慕容婉卿 2023-10-14 发布于辽宁


主讲老师:青螺

大家好,上一讲我们简单说了七律写作中的省略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诗家语的第二部分,倒装,词性活用,和拟人拟物。

一,关于倒装

倒装用法,是诗句里最常用的句法之一。最先提出“诗家语”这一概念的是宋朝王安石。据宋人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首句:

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

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

王安石见到后非常喜欢,但把第三句作了改动,日斜奏罢长杨赋,改成了:日斜奏赋长杨罢,加注了一下说:诗家语,如此乃健。在王安石看来,“日斜奏赋长杨罢”,是“诗家语”,“日斜奏罢长杨赋”,则不是“诗家语”。

为什么?王安石语焉不详。但仔细看看句子就知道,这是把宾语提前了,从语法上来看原句,日斜只是个时间状语,奏,动词,长杨赋,偏正词组作宾语,王安石的句子,是把这个偏正词组的中心词,赋,提前,直接放奏的后面,把提示动作完成的词,罢,放句后,这样就够成了,一个宾语主成分的前置,句子就更有诗味了,这只是倒装的一种。下面我们来具体的谈一下几种不同的倒装形式。

1 、主谓倒装

顾名思义,就是主谓语顺序颠倒。正常顺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争树,燕啄泥。主谓宾,按正常顺序排列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迷眼,草没蹄。主谓宾。但在诗里,很多情况下,这种主谓的顺序就变了,就成了主谓倒装。比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飞白鹭,啭黄鹂。飞,啭,谓语动词,在前,而主语,白鹭,黄鹂,则放到了后面。这样倒装的效果就是把最重要的动作前置,就是,在水田里飞来飞去的是白鹭,在夏木里鸣啼的,是黄鹂。就把动感带出来了,让句子带上了不同的色彩。下面我们细读一首杜甫的诗。

堂成

唐·杜甫 押肴韵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这首诗是杜甫从秦州赴成都后,在友人的帮助下建了浣花溪边的草堂,建成后所写。先看首联的对偶句: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前四,背郭堂成,对,缘江路熟,主语是参与建草堂的人,包括杜甫和杜甫的朋友,他们把草堂在郊外建成了,而门前的小路呢,是縁着江,而踩熟的,很工的对仗,后三,使用了小倒装,这两句的后三意思是,草堂用白茅草覆顶;由于地势高,所以又可以俯看青色的郊外。注意一下,首联两句的后三,前句是倒装的,后句没倒装,但从字面看,后三对仗的非常工。这个在古人诗里经常见的。

荫白茅,荫是动词,覆盖的是草堂的屋顶,而白茅草是后三的主语,意思是,白茅草覆盖着屋顶,是小主谓倒装。而俯青郊,是因草堂地势高,故可赋视着郊外的意思,是正常的主谓宾结构。这一点在后面还会细讲的。

再看,颔联: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结构和首联类似,后三前后两句都是小倒装,意思是,风吹着树叶,而似乎在吟,树梢上的露水一滴一滴的落下。用吟风叶,滴露梢,显得非常的精练,灵动。

这类的后三小倒装还有很多,比如,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迷出处,其实是指出处是迷的,找不到回来的路了。还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里的前分句,开宫殿,指宫殿的猛开了,小倒装。但后分句,拜冕旒,正常语序。再看杜甫的另一首七律:

曲江二首 其一

(唐·杜甫)押真韵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重点看一下颈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颈联的意思是,过去的小殿堂里,现在有翡翠鸟做窝了,这个句子里,翡翠鸟是主语,在小堂里做窝,这个巢字是动词,主谓倒装,小堂只是个状语;后分句,原来的高冢前的麒麟兽雕,原来是雄雌勃勃,现在倒卧了,没人管了,卧,是动词,麒麟是主语,主谓倒装。注意,这个例子是全句倒装,前后分句结构一致,两句都倒装。

2、宾语前置

宾语按正常语序,应该是在谓语动词之后,但正如我们开场白时提到的,王安石修改的句子,就是把宾语提前,放在动词前,我们来看看杜甫的一首七律: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唐·杜甫)押豪韵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这首是杜甫在做左拾遗时,与诸位同僚酬和的一首七律,对安史之乱后,大唐政权重新回到长安后由贾至先写,诸位纷纷酬和,重在描写早朝的盛大场面,和对贾至舍人的夸赞。我们重点看看颈联: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意思是,上朝时满袖子里都携满了,香烟,是御香哦,香是宾语,携,谓语动词,把宾语提前,是倒装的一种。

这个句子里,朝罢,是上朝结束,说的是时间状语,满袖是位置状语,这里主语,上朝的人是省略的。后分句一样,诗成,是一个动作的结束,也是状语,意思是诗成了后,珠玉,这里代指贾至的诗作,如珠玉一般,是极写词语的美丽,是宾语。在挥毫,此处是动词,挥笔写就的意思。

关于宾语前置的倒装法,还有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秋兴之八里的颔联: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因为这个句子的原语序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悟枝。这个句子,主语原来应该是鹦鹉,和凤凰,而香稻粒,和碧悟枝,是啄,栖,两个动词的宾语。这里,杜甫把修饰,粒,枝,的两个偏正词组的,偏词,香稻,碧悟,提前了,和,逻辑上的主语,鹦鹉,凤凰,做了互换,就成了这个千古名句。

实际想突出的,就是当地的特产,香稻,和碧悟,而且又非常巧妙的,把鹦鹉和凤凰,带有神秘色彩的物象,用作了,修饰词,意思是,这里香稻粒,是鹦鹉吃剩下的,这里的碧悟枝,是凤凰栖息老的,十四个字,把当地的物产美化的淋漓尽致。况且,这个宾语修饰部分的倒装,起到了原来完全达不到的效果。此种宾语部分前置,正是王安石提到的倒装用法,“日斜奏赋长杨罢”。只不过,杜甫的句子,更有特色,至今无人超越。

3、状语前置

汉语里,作状语的词组,可以放在前,也可以放在后,语意一般不会有区别,但在诗中,其实也是有不同效果的,因为诗,一般总是把重要的,想突出的内容放前面,包括状语。我们来看几个不同的例子: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王维 押尤韵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我们先看,颈联: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这两句,日色才临,香烟欲傍,其实是个状语,修饰动,和浮,太阳刚刚出来,那个仙人承露盘,就动了,由于有香烟袅绕,皇上龙袍上衮龙似乎在浮动一般。王维把状语放前面,其实就是突出早朝时,正殿里的氛围,日光初照,御烟袅绕。

再看尾联: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这里,朝罢,是尾联动作的一个时间点,就是在上完早朝过后,须裁五色诏,是指贾至要做的事,而,佩声归向凤池头,是去自己的办公室草拟诏书去了的这个过程,提示贾至作为皇上的近臣工作地点的重要。这个朝罢,就是状语提前,突出了这个很有重要性的时间点。再看一下另外一种的状语前置: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唐·贾至)押阳韵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我们重点看一下颈联: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颈联的这个写法,字面上看,似乎,剑佩声,衣冠身,是主语,其实不是,这里主语是上朝的大臣们,玉墀步,对的是,御炉香,意思是,上朝的大臣们,迈着步子在玉阶上行走,带着剑佩的声音,在大殿里上朝,身上的衣袖,头冠上都带上了御香,所以,颈联的前四,都是状语前置,非常灵动的描写出了,臣子们上朝时的动作和过程。而 尾句的朝朝二字,也是时间状语的提前,为染翰,侍君王的侍字,做时间修饰。好了,关于诗语中的倒装用法,就说这么多。

二、词性活用

词性活用是诗语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指字词由一种词性,转变为另一种词性来用,而其意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人把这种修辞,称作转品。其作用在于增加诗语的意象,让读者读来有惊人的,全新的感觉。比如大家最熟悉的王安石的句子:“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即为词性活用经典的成功范例。“绿”原本是形容颜色的形容词,诗句中转变作动词使用,灵动的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但我们在实际应用时,必须要用的合乎情理,符合事物的特性,不能随意用之哦。下面我们看一首杜甫的诗: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唐·杜甫)押麻韵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先看首联次句:鵁鶄鸂鶒满晴沙。这里的满字,本意是形容词,指什么什么满了,比如,水满了,但这句诗里,有了动词的意思,就是,晴沙上栖满了鵁鶄和鸂鶒,变成了动词。再看第三句:自知白发非春事,这里的春,本意是指春天的春,名词,但这里已经转变了,变成了人的年轻状态了,非春事,就是指自己满头的白发,已经和年轻无关了。与之相反的,是杜甫的,蜀相中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这里的春,则变成了,春天时的那种春景了,是形容词。

再看六分句的家,这里的家,已经不是单纯的名词家,而是指拖家带口的意思了哦。是词性的转变,活用。而七分句的文力,已经不是简单的名词,文章和力气,而是转变成了形容一个人的文才,和身体的状态了的形容词了。上面杜甫的一首七律,江上小堂巢翡翠,这里的巢字,也是由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已经不是简单的名词巢穴的巢了,而是做巢,做窝的意思了。

三、拟人,拟物

写诗时,使用拟人拟物的手法,从诗经时就开始了。到了写格律诗时就更普遍了,有的是通篇用拟人或拟物,有的是个别词语用。比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是杜甫蜀相里的颔联,把草和黄鹂,拟人化了,似乎是鸟是叫给人听的,草色是故意给人欣赏的一般,其实是诗人为了渲染此地的冷清,无人光顾。还有: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燕子,和鸥鸟,人性化了,诗句就显得非常灵动。下面我们读一首温庭筠的咏杏花诗:

唐·许浑 押阳韵

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雨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颔联把雁与闺怨中的人,交织在一起,颈联转写雁在飞往家乡途中的经历,尾联感叹,道尽了羁旅生涯的苦难,明说雁,实叹自己的人生。晚唐的另外一首诗人,温庭筠则是借杏花,这首咏雁的诗,通篇在咏雁,但同时说的是自己的身世,物我融为一体。许浑早年总是来往于润州与长安之间,多次应举不第,命运如一只大雁一般。首联叙述大雁的南飞,云飞雨宿,一直往湖南的回雁峰飞去,来说自己屡試不第的命运:

杏花

唐·温庭筠 押元韵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

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

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

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这首是以杏花比拟自己,属于拟物,诗的写法是咏物诗的布局,首联状物,写杏花初开时为红色,盛开时继之为白色,满小园内都是。颔联继续状物但明显的融情了,盛开时,忧虑凋落,故惆怅,不忍方开就纷落缤翻,其实又说的都是自己,把花拟人化了。

颈联抒情,为世俗之累,虽有千首好诗,又能如何,最后只能以酒消愁。尾联又回到杏花之上,见四处有杳杳艳歌,而自己却隔着朱门,不能与人相见,其实暗喻的自己的仕途不顺。和温庭筠同时期的李商隐,也写过野菊花,来暗喻自己,同时把野菊拟人化了。下面我们再看一首温庭筠的写红樱桃的诗:

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

唐·温庭筠 押支韵

露圆霞赤数千枝,银笼谁家寄所思。

秦苑飞禽谙熟早,杜陵游客恨来迟。

空看翠幄成阴日,不见红珠满树时。

尽日徘徊浓影下,祗应重作钓鱼期。

这首诗比较特别,通篇是用樱桃来说自己的应举之事,前三联,明写樱桃,暗喻自己。尾联转入自己,从题目,和尾联,可以看出,其实作者是借樱桃来叙述自己的应举之事的。

露圆霞赤数千枝,银笼谁家寄所思。首联写樱桃熟了,枝头非常多的果实,圆且赤,家家都准备了银色的框子准备采摘。此暗喻先于自己应考,而及第的幸运者们。

秦苑飞禽谙熟早,杜陵游客恨来迟。颔联开始结合上林苑里的樱桃,飞禽们先来光顾,而自己这个杜陵的游客,所恨来迟了,没能赶上。空看翠幄成阴日,不见红珠满树时。颈联更以写景的手法,叙述自己来晚了,只能见到翠幄成阴,绿叶丰盛,而樱桃已经被摘完了。前三联全是在写樱桃。

尽日徘徊浓影下,祗应重作钓鱼期。尾联写自己只能在樱桃树下空自徘徊,懊悔不已,只能再等明年之期了。关于诗中拟人拟物的手法,我们先说到这里。关于诗家语的浅议,我们暂时说这么多,等以后读诗时,碰到相关的知识,我们还会细说的。

诗的用语,显然和散文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所以,我们读诗也不能按读散文的眼光去读,那样的化,就不能对诗作出正确的理解,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它的妙处。通过我们两节课的叙述,我们把诗的写作上的几种常用技巧,都简单提了一下,我们可以回顾一下:

1 省略。诗的篇幅有限,所以能省的就一定省略;

2 倒装。诗经常不按常规出牌,得有诗语的特色,倒装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3 词性活用。在特定的情况下,词性可以转变,活用,是诗的非常传统的特色;

4 拟人拟物。从诗经开始就运用的非常多,写人时,可以拟物,写物时,可以拟人。

下面我们布置一下第十三讲的作业:

这是我们特训班最后一讲了,所以这次出个命题诗,作为毕业前的一次测试吧。请以“秋尽即事”为题,写一首七律,韵部不限,但必须是平水韵的平声韵部。大家注意一下这次的七律标题是,《秋尽即事》,这个是题目,命题诗,题目是不能变的。至于写什么完全看自己。范围,题目已经限制了,就是时间需是秋末的任何事,不能写别的季节。一般是就某件事,来书写,然后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就可以。期待大家的作品哦!为了给大家一个参考,发一首李商隐的人日即事:算是大家的课外读物:

人日即事

唐·李商隐 押东韵

引用典故:子晋吹笙 文王喻复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綵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大中二年(848年)诗人奉使江陵,诗人与郑肃面晤之后,已知党局倾覆,时势急转,难于桂州长待,因而思家之情尤切,至正月初七日,诗人因见江乡镂金、剪彩之俗而“独想”,有感于人日的喜庆而作。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首联用典,引用周文王解释《周易》的《复》卦说和王子乔说法,表明人日吉利。西周文王所喻之“复卦”,正是今日。王子乔吹笙还家,亦正是七日。首联二句,正切“七日”,言“今朝是”,言“此日同”,用周文王和王子乔的典故说明人日吉利,失而复得,是个好日子,已暗暗蕴含思归之情。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即事:以当前事物为诗之题材。文王:指周文王。复:复卦。子晋吹笙:传说仙人王子乔本是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

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

颔联写虞舜使苗民归顺费了七旬时日,周代诗歌说“七月流火”是收获的好时光。格有苗:《尚书》中有“七旬有苗格”语。流火:指火星渐向西下,暑寒将退时。如舜之派禹南征有苗,七旬而使有苗来归,日期亦太远了。周代《诗·豳风》有“七月流火”之篇,则比于七旬、七日,更难穷待。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綵为人起晋风。

颈联写人日镂金剪彩的风俗。人日之风情民俗虽传于荆楚,而实际上起于晋时;胜:妇女的首饰。彩:立春日的首饰,源于晋代。这里,五六句则描写了人日的风俗及某些风俗的起源。人日到来,妇女们镂金属薄片作人胜,或者是剪彩绸为人胜,热闹非凡,用晋代荆楚一代的民风反衬诗人孤身一人的寂寥。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尾联写人们以人日为乐,而诗人离家饱受思家之苦。惟念及隋薛道衡聘陈时思归之苦,作《人日思归诗》:“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道衡:指隋代诗人薛道衡。七句按《元和郡县图志·岭南道·桂州》:“北至上都三千七百五里。”江陵已是中途。于今不惟难归,且又须重返桂林,故有感薛道衡“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而抒客中难度之情。

末句用“离家恨得二年中”,以道衡自况,不堪日复一日的客居生活,点明离恨主旨,这是思念家室希望归家,不是想着回到桂林,到第二年春就过得如此艰难,日复一日的离别实在难熬。

我之所以这么出题,让大家读诗,是想用这种方法,慢慢让大家学会自己读诗,查资料,找解析的习惯,是一种特别有益的学习方法,我们平常在班群里的练习,就是要让大家慢慢学会自己解读诗的。


七律特训班第十二讲~诗家语(一)

七律特训班第十一讲-如何谋篇

七律特训班第十讲-如何炼意

七律特训班第九课-如何炼字

七律特训班第八讲-诗联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

七律特训班第七讲-七律写作中的组句法(三)

七律特训班第六讲-七律写作中的组句法(二)

七律特训班第五讲-七律写作中的组句法(一)

七律特训班第四讲-七律的章法布局(总分分分)

七律特训班第三讲-七律的章法布局(分分分总)

七律特训班第二讲-七律的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七律特训班第一讲-七律的章法布局(起承转合)

关注我获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