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大青龙汤,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

 中医知识圈 2023-10-24 发布于山东

大青龙汤为发汗峻剂,临证应确诊为风寒表实重证,且兼有内热,症见不汗出而烦躁,方可应用,并应严格掌握剂量,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若见体表有微汗出,即停止服药。大青龙汤《伤寒论》治伤寒表实兼有内热,《金匮要略》治溢饮,两者表寒里热的病机基本相同,但前者突出风寒束表,后者突出饮邪遏郁肌腠。

大青龙汤临床用于治疗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暑热无汗、汗腺闭塞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大青龙汤由麻黄汤倍用麻黄,减杏仁量,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重用麻黄六两配桂枝、生姜辛温峻汗,以开腠理而散风寒及郁热;杏仁宣肺利气;石膏辛寒清内热而除烦躁,与麻黄为伍,可透发郁热,并能发越水饮;炙甘草、大枣调理中焦,以资汗源,并兼制石膏寒凉伤中。七味相合,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本方麻黄、桂枝、生姜合用,发汗峻猛之力,独冠群方,但因内热已生,故须配以石膏,寒温互用,升降合度,使外寒得散,内热得清,犹如“龙升雨降”,故喻以大青龙命方。如喻嘉言《尚论篇》曰:“解肌兼发汗,而取义于青龙者,龙升而云兴,云兴而雨降,郁热顿除,烦躁乃解,匪龙之为灵,何以得此乎?”本方配伍之精髓,凸现于麻黄与石膏两味药,即将辛温发散与清热降逆药合用,以治表寒内热。

上七味药,先煮麻黄去上沫,纳入诸药煎煮,温服,取微汗,停后服。如果服药后汗出不止者,则用温粉外敷,以敛汗固表。

本方服药仍以微汗邪解为佳,不可令大汗出;且得汗即止,不可过剂,否则将汗多亡阳,遂见体虚、恶风、烦躁、不得眠等症。

本证为水饮寒邪郁滞于表,阳气郁遏于里而化热,故亦可伴见不汗出而烦躁等症。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发越水饮郁热,表里俱治,与溢饮表有水饮寒邪,内有水饮郁热之证甚为相合。



医案举例


刘渡舟医案:某女,32岁。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苔白。此乃水寒之邪郁遏阳气,以致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始终没有用发汗之法,所以缠绵而不愈。处方:麻黄10g,桂枝6g,生石膏6g,杏仁10g,生姜10g,大枣10枚,炙甘草6g。服药1剂,得汗出而解。[刘渡舟.经方临证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