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IS-TLIF手术中切口定位针的使用技巧

 天道酬勤更努力 2023-11-02 发布于云南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手术是腰椎融合的经典手术。与腰椎融合手术同步发展起来的是腰椎微创技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在减压彻底的同时避免了过多的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一般情况下术后第二天可以下床,术后5-7天可以出院。但定位切口位置的不准确性会造成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增加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图片  穿刺角度示意图

   定位透视很重要,准确的定位可以显著减少切口长度、降低创伤及手术操作难度我们一般采取术前定位针穿刺,这样可以在透视下确定切口的具体位置。但由于个体胖瘦差异,俯卧时各椎体的不同倾斜角度变化,多节段融合等因素可导致不当的穿刺定位,这会造成切口选择不良。既往采取垂直地面的穿刺方式来定位,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往往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向不符,导致扩张通道与椎弓螺钉“打架”,影响置入难度。这一点是肥胖患者体现的更加明显,切口的偏移位置甚至可达10-15mm。

     笔者认为定位穿刺角度一定要与终板平行(如图所示),这样不仅仅保证椎弓螺钉置入的角度,还可以使得切口正对减压间隙,获得更好的减压效果,减少手术中的不必要麻烦,降低手术难度和不必要的创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