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第107篇:郭哥评课∣作文立意应从“方法教学”走向“技术教学”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11-07 发布于广东

作文立意应从“方法教学”走向“技术教学”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10月31-11月3日,我和陈秀君老师随中山市骨干教师教育帮扶团赴惠州市龙门县、博罗县、惠东县开展交流协作活动。听了陈秀君老师执教的《“比较关系”类作文审题和立意》以及其他三位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我越听越觉得,我们的作文立意指导应从“方法教学”走向“技术教学”。

陈秀君老师的课,是我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工程中的一个环节。我认为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进行立意指导,例如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作文如隐喻类作文、比较类作文、关系类作文等。今年5月份,游晗昕老师在我一篇论文的基础上设计了《隐喻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这次,陈秀君老师又开发出了《“比较关系”类作文审题和立意》的课。两节课的共同点就是着力构建不同类型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流程。对于题目中明含或暗含的“比较关系”,陈老师以2021年和2023年广东中考作文题目为例,指导学生要关注题目中不起眼的副词、形容词等。在此基础上,陈老师以范文《少年的肩膀上是责任》为例,开发出了“抑一笔——转一笔——扬一笔——升一笔”的立意程序。所谓“抑一笔”,就是先“后退一步”,展现一种不正确的、不积极的、不合适的想法与行为;所谓“转一笔”,就是在外界事物、人物、思想等触发下,转变想法和行为;所谓“扬一笔”就是和“抑一笔”相对,重新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和想法;所谓“升一笔”,就是在正确行为与想法的基础上,深化主旨,升华立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思维流程,陈老师还引入了课文的相关段落,阐述“转一笔”和“升一笔”的具体思路。

我认为,陈老师的课不仅适用于“比较关系”类作文题目,而且也是一种作文展开的基本思路与流程。一篇作文怎样才能写得曲折生动而又立意深刻?这个思维程序可以有效解决。例如课上一个学生提供了“骑车撞到老人”的实例,就可以按照这个思维程序进行构思:先写自己骑自行车不小心撞到老人后,自己出于胆怯心理,害怕承担责任,就想着逃跑,这是“抑一笔”;然后再写头脑中突然涌现出身边光辉的榜样形象,这些形象促使自己要有担当,勇于直面自我,勇于承认错误,这是“转一笔”;接着自己勇敢地扶起老人,在路人的帮助下,一起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并向老人认错道歉,这是“扬一笔”;最后由这件事联想到社会上“老人倒地无人扶”的现象,引发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是“升一笔”。在其他题目中,这个思维程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11月2日,在博罗县实验中学,我听了该校教师林燕的《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我认为这也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林老师先通过示例,指导学生把握立意积极、立意明确、立意深刻、立意新颖等特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尤其是,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立意,从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四个层面提升自己的立意水平。这节课在立意指导方面与陈秀君老师有所差异,前者是给学生提供立意的方法和角度,后者是教会学生立意的流程,我认为这些都是“技术教学”。“技术”来自于中山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华老师提出的“技术作文”教学理念,它不是技巧、技法,而且带有实操性的策略性、程序性知识。无效的作文教学只会给学生提各种各样的要求,例如立意要明确、要多积累素材、要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要善于以小见大、开篇要点题等;有效的作文教学则尝试教会学生带有操作性的策略与方法。就拿林燕老师的“四关注”来说,学生拿到一个作文题后,不是随便想一个立意就开始写作,而是先依据这这个方面进行思考,确定3-4个立意方向,然后选择最新颖、最深刻的一个来写。这对于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我之前也尝试构建出立意的“六层级”金字塔模型,从个人、生活、社会、自然、历史、哲学六个角度进行立意。例如某教师一节课上抛出了“由事及理”“由物及人”“以小见大”三种方法,但是学生依然不知道如何才能从事到理、从物到人,这就是立意指导还停留在方法和要求的层面上,没有给学生提供出切实有效的思维支架。如果按照林燕老师的“四关注”或者我提出的“六层级”,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如“镜头”的作文题目,就可以这样思考:从人生角度,写自己在镜头里回忆过往,写亲情、友情等;从生活角度,可以写在镜头里体现出来的理想、奋斗等精神;从社会角度看,可以写镜头里记录的美好或丑陋的一面;从自然的角度,可以写镜头里记录的自然美景,抒发热爱自然的审美感情;从历史的角度,可以写历史上的带有重大意义的镜头;从哲理的角度,可以思考瞬间与永恒、偶然与必然等关系。这些层面有深有浅,有新有旧,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努力的方向。如果围绕一个题目进行长期的训练,学生的立意范围一定可以得到大大拓展。

再比如针对人物描写的教学点,仅仅给学生提出“个性化原则”和“具体化原则”还远远不够,前者还可以,就是说人物描写要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但是后者的“具体化原则”一点也不具体。如何才能让人物描写具体化呢?我还是推荐此前听过的钟岱桦老师的一节课,她提出了“身体部位+面部表情+心理活动”的分类描写法,例如教室里飞进一只黄蜂,同学们鬼哭狼嚎,班主任这时进入教室,就可以先写班主任的头部、手部、腿脚等部位的动作,然后写班主任的眼睛、鼻子、嘴等面部表情,再写班主任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到了什么等,这样的话,班主任的行为动作才会展现得详细而具体。学生写作总是“无话可说”,这种方法就可以确保学生“有话说”,可以说得详细具体。如果再辅之以语言训练、结构训练等,那作文的水平便可以实现质的飞跃。“身体部位+面部表情+心理活动”的分类描写法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作文技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