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229》欧洲现实主义绘画(下)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11-12 发布于上海

欧洲现实主义绘画(下)

法朗索阿.米勒(1814-1875),生于诺曼底半岛格鲁什村一个自耕农家庭。自幼参加田间劳动。18岁来到瑟堡从当地画家习画,23岁获瑟堡市议会的奖学金,赴巴黎师从德拉罗什学画,但更吸引他的是卢佛尔宫的名画。

1848年,他在"自由沙龙"展出第一幅以农村劳动为主题的风俗画《簸谷的人》,从此走上独立创作的道路。1849年,带领妻儿定居巴比松,与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交谊深厚。他一边耕作,一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了他唯一的创作题材。他曾写信给他的友人——社会主义者桑雪说:"无论如何,农民这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作为社会主义者的你,也许会赞成的吧!因为在艺术上,最能动我心者,是人!"他的作品几乎全是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大地风光,歌颂了农民勤劳、淳朴的性格,揭露了剥削制度的残酷,因而遭到官方美术界的诋毁。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宗教感情。画风以质朴、凝重、富有抒情气氛见称。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油画和素描,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晚钟》、《扶锄的人》、《牧羊女》、《喂食》、《学步》、《死神和樵夫》、《葡萄园中的休息》等。米勒在绘画中确立了真实地反映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的新型风俗画,因而被称为农民画家。他对法国乃至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生于奥尔南一个农场主家庭。祖父是参加过1789年大革命的雅各宾党人,对他有较深影响。他早年学过法律,以后改学美术。1839年来到巴黎,除向几个画家学画和临摹一些美术馆中的名画外,把主要精力用于观察社会生活。早年油画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但主导倾向是以写实的手法去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作品有自画像以及带自画像性质的油画,如《带黑狗的自画像》、《受伤的男子》和《奥尔南午饭后的休息》等。后一幅画曾于1849年的沙龙中展出,获二等奖,并为国家收购。

1848年参加六月起义,失败后回家创作了许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如《石工》、《奥尔南的葬礼》、《乡村姑娘》、《筛麦的女人》、《集市归来》、《帕拉沃斯海景》、《库尔贝先生,你好!》、《画室》等,其中《石工》满怀同情地表现了贫苦工人的艰苦劳动,是首先大胆揭示资本主义不是天堂的最真实的宣言书,成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里程碑;《奥尔南的葬礼》则表现了一群普通的奥尔南农民的群像,送葬男女深切哀悼的表情和教士们冷冰冰的面容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两件作品1850年与另外六幅油画一起展出于沙龙时,立即受到官方美术界的猛烈攻击,有人说画家将"下等的劳动者""卑俗的乡下佬"引到"高贵的"艺术殿堂中来,说这是"无文化"的表现。与此同时,进步的社会舆论则给予画家以热情的支持,如普鲁东赞扬这些画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尚弗勒里也认为是库尔贝一生创作中最复杂也是最成功的作品,画中的人物和道具都有一定的寓喻。画家本人在致友人信中对《画室》作了这样的解释:"(在画室中)我在中间作画。右边是我的同道,我的朋友、工人们、热爱世界和热爱艺术的人们。左边是另一个世界,日常生活的世界,人民、忧愁、贫困、财富,以及那些损害他们的人,还有生活在死亡边缘的人们。"185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拒绝展出他的《奥尔南的婚礼》和《画室》,库尔贝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应。得到朋友们的资助,他在博览会对面搭起一座大棚,举办一个挑战式的个人画展,名为"现实主义展览馆",展出了他的40余幅作品,并且印发了目录册和前言。前言就是《现实主义宣言》,公开阐明自己的现实主义艺术主张,明确提出"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这是19世纪西方美术史中一个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0年代前后,库尔贝主要画了一些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和人体画,如《泉》、《蒲鲁东像》、《会议归来》等。1869年,他的作品在慕尼黑万国博览会上受到热烈欢迎,考虑到他的国际影响,拿破仑第三授予他荣誉勋章被其拒绝。他说:"我是一个共和主义者,不接受帝王的恩赐!"1871年参加巴黎公社的斗争,当选为公社委员和美术家联合委员会主席。公社失败后被捕。晚年亡命瑞士,客死异邦。

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画派的核心人物,他将自己的创作与法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确立以反映生活的真实为创作的最高原则,这是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的。他的理论和艺术实践,对19世纪其他现实主义画家和以后的印象主义画家,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9世纪40-60年代的俄罗斯进步文化艺术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反映当代生活、深入揭露和鞭挞社会丑恶,为人民群众代言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在绘画领域出现了费多托夫、阿庚、普良尼施尼科夫、涅夫列夫、彼罗夫等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厚人民性和现实意义的作品,其中尤以费多托夫最为突出。

安德烈耶维奇.费多托夫(1815-1852),生于莫斯科郊区一个退职军人家庭。11岁进陆军幼年士官学校,18岁毕业后到彼得堡近卫军芬兰团队服役,1835年考入皇家美术学院业余夜校。早期作品多为版画,如《炮兵演习》、《近卫军露营》、《有存摺的未婚妻》等。1848年退役从事专业绘画,题材多来自现实生活,他以犀利的画笔,通过生动逼真的细节描绘,对俄国社会的时弊和丑恶现象,进行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从而奠定了俄罗斯绘画的基础。代表作有《初获勋章的人》、《年轻寡妇》、《过于挑剔的未婚妻》、《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贵族的早晨》等。

19世纪中、后期最重要的德国现实主义画家,当属门采尔。

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生于德国布雷劳斯一个印刷工人家庭。13岁开始自学绘画。40年代以前,根据歌德的诗《画家命运之波折》创作过一套石版组画。1839-1842年,受雇为《菲特烈大帝史》一书作插图。1848-1849年,柏林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到复辟王朝的镇压,他画了《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真实地纪录了这一悲壮的历史场面,表达了对人民革命的敬意。尔后,他还创作了历史画《菲特烈大帝生平》组画。门采尔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那些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代表作有《阿雷布特亲王的宫殿花园》、《波恩-波茨坦铁路》、《操场剧院》、《维罗拉市场》、《霍夫加施泰因的礼拜行列》等。他创作的大幅油画《轧钢工厂》,是德国美术史上反映工业革命的划时代作品,真实地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讴歌了产业工人的劳动创造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晚年,他荣任柏林大学荣誉校长,政府还授予他布雷劳斯荣誉公民和柏林荣誉公民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