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斯塔夫·库尔贝 (1819-1877) 18世纪法国著名画家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 主张唯有写实才是真正的艺术 “现实主义”一词 即得自于1855年他举行的个人画展 自命不凡酷爱自画像 库尔贝出生在法国东部小城奥尔南,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又热情奔放。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父亲是一位葡萄园主,家境富裕。20岁时,父亲送他去巴黎学法律,但他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在皇家美术学院和贝桑松美术学院学习。 《失望的人自画像》 19世纪40年代,库尔贝凭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画风开始崭露头角,他的许多自画像都成了杰作。有很多画家都是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靠自画像来练手,比如伦勃朗或者梵高。又或者是表达某种心境,他们的自画像通常面无表情、两眼放空。但库尔贝却完全不同,在他的自画像上,他总是表现的自信,迷人和高傲,自我欣赏的情绪得到了完美的抒情体现。 《受伤的男子自画像》 《带黑犬的库尔贝》 例如《抽烟斗的人自画像》,画面富有灵感,暗红色的背景,黑色的头发和胡子围笼着带有橄榄色阴影的微红脸部。肩膀厚实,脸部的柔和感表现得极其雅致。使得这个“得意而调皮、富有幻想的、似乎沉醉在烟雾之中的”脸,盖上了安逸而幸福的烙印。 《抽烟斗的人自画像 》 《带腰带的男子自画像》 每一幅自画像中的库尔贝,都显得英俊、高傲、温柔、热情,他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来的安逸姿态,突出着浪漫的幻想神情。与此同时,库尔贝也得到了当时法国最权威的官方艺术沙龙的肯定。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见过他们” 库尔贝既不赞同古典主义的陈腐,也不喜欢浪漫主义的幻想。他倡导艺术的真实,主张师法自然,去华就实,表现自己亲眼所见的人和事物。曾经有人请他画天使,被他一口回绝,他说:“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见过他们”。他排除一切艺术的理想化,主张唯有写实才是真正的艺术,将赤裸裸的现实展现在画布上。 《奥尔南的葬礼》 1855年,法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库尔贝带了描绘现实中普通人和事的作品《奥尔南的葬礼》和《画室》参展,但是因为他的画与当时的主旋律背道而驰,被拒绝。他一气之下在世博会旁搭了个棚子,以个人名义举行了一次对抗性的个人展览,门口的牌子上写着“现实主义,库尔贝,他40件作品展览”,成为对官方美术界的一次公开挑战,这轰动了法国美术界,库尔贝名声大噪。“现实主义”一词从此被文学界和艺术界所采用。 《画室》全名叫《画家的工作室——一个现实的寓意,概括了我7年来艺术生活的情况》 画家本人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作了解释:“(在《画室》中)我在中间作画。右边是我的同道,我的朋友、工人们、热爱世界和热爱艺术的人们。左边是另一个世界,日常生活的世界,人民、忧愁、贫困、财富,以及那些损害他们的人,还有生活在死亡边缘的人们。”画中的人物和道具都有一定的寓喻,例如,画架后面的石膏像,是对僵化了的学院艺术的讽喻。中间的孩子则代表了真实善良... ... 《碎石工》 库尔贝决意把世界画成他眼睛看见的样子,他认为艺术必须描写这种真实的现象,结束当代那种矫揉造作的艺术,例如《碎石工》就是他亲眼所见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感而画的。 《筛谷的女子》 他还是一位革命者,参加过“巴黎公社”运动,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说他是:“突然出现的革命画家”。他将艺术重新归还于人民,描绘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强调绘画的社会性内容,使现实主义成为今天人们普遍接受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 《浪》 ![]() 《溪边小鹿》 ![]() 《西庸城堡》 ![]() 《奥尔南的葬礼》 库尔贝的自然风景画也得到很高的评价,不过他并没有忘记创作挑战社会的作品。他画 了许多女性裸体画,与当时主流的,新古典主义被粉饰过的裸体绘画截然相反,库尔贝的女性裸体更加写实。作品中那些丑陋却真实的女裸体使他陷入了批评,但他依旧抛弃了唯美神话的外衣,真实表现裸女的感官美,每一幅画都能看到他惊人的画功。 ![]() 《裸女与狗》 ![]() 《泉水》 ![]() 《梦乡》 ![]() 《浴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