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缠丝劲与抽丝劲之谜(3)用形与用意

 天乐书生 2023-11-24 发布于河北
太极拳缠丝劲与抽丝劲之谜(3)用形与用意

武禹襄祖师

太极拳缠丝劲与抽丝劲之谜(3)用形与用意

李亦畬书武禹襄《太极拳解》

太极拳缠丝劲与抽丝劲之谜

李新方

三、用形与用意

有关缠丝劲的特点,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讲得十分明确:“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平时运动,恒用此劲,故与人交手,自然此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缠丝劲与抽丝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缠丝劲是用形,是显见于外之粗法,是局部的,只体现了技击的部分规律,故只适合部分武术实战。而抽丝劲是用意,在内不在外,“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武禹襄《十三势说略》),“紧要全在胸中腰间变化,不在外面”(李亦畬《五字诀》),“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武禹襄《十三势说略》),是一动无不动的整劲,精密度极高,体现了技击的普遍规律,故能形人而己无形,知人而不为人知,制人而不为人制,适合任何武术实战。

不论是太极拳对其他武术,还是太极拳对太极拳,或其他武术对其他武术,任何武术实战首先都是距离问题,是故武禹襄两论抽丝劲,都是与步法一起讲的,《太极拳解》:“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太极拳论要解》:“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临渊,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武术实战中,要想赢人并且赢得轻松,就必须敢于上步进身,运用贴身打法,《纪效新书·长兵短用篇》:“弓箭火器皆长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后发,力可至五十步者,二十五步而后发,此亦长兵短用之法也。长则谓之势险,短则谓之节短,万殊一理”。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学技击的人大多不敢上步进身,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迈步如临渊”,贴身打法,就好像两人在悬崖边上交战,只要一点点力量就可能把对方打下去,也可能被对方打下去,还有可能两人都落入万丈深渊,同归于尽,所以贴身打法又是最难的。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太极步是猫行步,太极劲是抽丝劲,这里的“如”字极为精妙,是说猫行步和抽丝劲都只是一个比喻,是对前文“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作进一步具体阐述。“猫,捕鼠小兽也,处处有之”(《本草纲目·兽部·猫》),谁都见过,人不怕猫,猫也不怕人,以猫行喻太极拳之步法,就在于不论你的功夫有多高,仍然要示人以平常,与敌交战则轻裘缓带,即使在悬涯边上与敌人作殊死搏斗,仍然要沉着冷静,从容不迫,神态安逸,如果你练拳时像只猫,那就大错特错了。

太极拳缠丝劲与抽丝劲之谜(3)用形与用意

《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发蒙》

太极拳缠丝劲与抽丝劲之谜(3)用形与用意

缠丝精正面图

太极拳缠丝劲与抽丝劲之谜(3)用形与用意

缠丝精背面图

与猫相类的是老虎,“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今南人呼虎为猫”(《本草纲目·兽部·虎》),但太极拳不是象形拳,不是猫拳,当然也不是虎拳,而是打虎拳。有的人本来是一只病猫,却把自己包装成猛虎,栽几个跟头是完全正常的,相反,如果是真正的猛虎,却被别人当成病猫,那是好事,拳法与兵法不二,都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孙子兵法 计篇》),在实战中更有必胜之把握,相反,如果让外行人也能看出你是太极高手,说明你离真正的高手还有一定的差距,还精神外露。

“运劲如抽丝”,抽丝,出自屈原《抽丝》:“与美人抽思兮”,抽丝即抽思,是说思绪如丝一样连绵不断。抽丝,本义为剥茧抽丝,在蚕茧上找到丝头,就可以抽出一根丝来,一个蚕茧的丝长度达900至1500米,抽丝不能用力,一用力就抽断了,故抽丝全在用意。

丝,又为长度或重量的微小单位,北周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至于分粟累黍,量丝数龠,实以禀仰圣规,参详神思”。明代程汝思《算法统宗·零数》:“度法,丈以下曰尺、寸、分、厘、毫、丝、忽、微”。今为机械工业上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又称道,1丝等于0.01毫米。故抽丝劲生动地表达了太极拳运劲用意不用力之精妙,手上极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李亦畬《五字诀》)。

抽丝劲的这个抽字,尤为精妙,生动地阐释了太极拳劲由内换的高级境界。“抽,拔也”(《广雅》),抽为抽取,把夹藏在中间(内部)的部分取出,而不使相连的部分发生扰动,《楚辞·王褒〈九怀·思忠〉》:“抽库娄兮酌醴,援匏瓜兮接粮”。《庄子·天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太极拳缠丝劲与抽丝劲之谜(3)用形与用意

发劲如放箭

与“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完全不同,抽丝劲在内不在外,用意不用形,是以意运气,以气运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通过气的密度之变化转换虚实,无所在而无所不在,没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和外在表现,与对方的接触点是可以完全不动的,用自身气的密度之变化把对方的重心或劲根抽空,使之被引进落空,对方是很难听到劲的,而且精密度极高,与对方来力相接,不先不后,不大不小,不多不少,挨何处何处相应,“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是在同一时空点完成虚实转换,即使是在悬崖边上与人搏斗,仍然有必胜之把握,气的密度变化同水的密度变化一样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势能,把对方像箭一样发射出去,故抽丝劲有旋转之用而无旋转之形,这才是最高级的太极劲。

缠丝劲虽然也有结合步法的“进缠退缠”,有助于在进退中克服对方顶抗的阻力,还有“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图说·太极拳缠丝精论》),是通过与对方肢体接触点的滚动,使对方来力沿着圆弧的切线改变方向,而偏离自己重心或劲根的,这种防守比一般外家拳的格挡和闪避,当然省力不少,但“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作用点与接触点在同一位置,你一缠,接触点一动,对方就听着劲了,很难掌握主动,更做不到攻防一体,虽然在一定是有条件的也能赢人,但只适合同部分武术实战。正因为抽丝劲是通过气的密度变化转换虚实,作用点与接触点不一定在同一位置,直接把对方的重心或劲根给抽空了,对方还感觉不到,故能形随人动,力从人借,而势由我主,机由己发,进退转换无不得势,在任何一个时空点都无不掌握主动,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把太极拳实战比作起重(吊装、牵引)工程施工,那么,缠丝劲就好像施工现场某些局部的作用,如绞磨、捲扬机、铁葫芦、滑轮、滚棒的转动,其重要性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但只有这些还是不可能完成起重工作任务的,至少还需要动力系统,当然也可以用人力,故缠丝劲仍然是比较费力的,只能承担某些较为简单的、规模较小的起重任务。而抽丝劲则为起重(牵引)现场的整个工作系统和控制程序的运行,是机动的、智能化的,更重要的是操作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可以承担更为复杂、规模更大的起重任务,并且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体力强壮。故缠丝劲作为一种技巧可以不断提高,但提高的空间很有限,只能适合部分武术实战,而抽丝劲的提高空间是无限的,适合一切武术实战而独具优势。

太极拳缠丝劲与抽丝劲之谜(3)用形与用意

武禹襄故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