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表法止泻的几大问题

 熙越 2023-11-29 发布于上海

一、解表法止泻的机理

当寒邪侵袭体表时,由于寒主收引主凝滞,阻碍了人体之气从体表的正常外散。气不能如常有效达于外,就会有余于内。内部的有余,要么表现为升有余,要么表现为降有余,要么两者兼具。

这就是为何葛根汤证的条文里,既有呕吐,又有下利。(藿香正气散,既治湿邪外袭的呕吐又治同证的腹泻,与之同理)

本篇则围绕气不达于外而有余于内之降有余。

既然是表气不宣导致气有余于内,那么宣通表气,使得气机恢复从表外达,就自然解除了降有余于内的气机异常情况。

同时,由于气有余于内,必然会产生郁热。葛根汤和葛根芩连汤的区别,主要就在于表闭与郁热之间的不同权衡。

当表闭较重而郁热尚轻,则着重开闭,表气畅,热自散,即仅恢复散热功能即可;当表闭未解且郁热较重时,宣通开闭的同时,须清郁热,即兼顾恢复散热与辅助清热。

总之,要令气从体表外透的通路得以重新打开,才不至于有余于内。气机之出入恢复,则气机之升降亦恢复。因而,外感解散的同时,下泻得止。

这就是解表法止泻的机理。

从来不是为了止泻而止泻,而是外感除则气机复,气机复则下利止。

实际上,就是在治外感。因为泻下只是外感导致气机运行异常的一个伴随症状。

二、葛根汤类方的局限

既然是在治外感,那么就不能局限在葛根汤类方里。

凡是致力于打开表闭,或者说,恢复从表透气与散热,随着气达于外、热解于外而泻下得止的,都属于解表止泻法。

如上一篇《泻证》里,孙文垣的几个方子,就是为了令郁热从卫表透出。虽说他舍近求远了,但与文章里提到的曹仁伯相比,文垣的认知境界仍是高了许多。因为他很清楚,下泻是因为气与热有余于内,而非见泻止泻。只不过他找了一条稍微远一点的路,在他那个证里,最近的路其实就是下泻本身。

另外,在喻嘉言的《寓意草》中,有则医案他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下虚外感之腹泻。表散外邪,得汗后,热退泻止。

三、只能用伤寒方么?

以上说的都在伤寒用方的范围内,外感导致的泻证,只能用伤寒方么?

当然不是。因为外感有伤寒温病之分,外感之泻就有伤寒温病之分。

只不过在温病里,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叫作“解表”。

若读过赵绍琴的书,会印象很深刻,赵老极其厌恶温病“解表”的说法。因为在温病中,气不能外达,而有余于内,热不能外散,而蓄郁于内,并不是因为表气收引凝滞。

而是因为气机困阻于内,无法有效透达于外。

温病中,便溏、便如稀水、甚至腹泻,也是多有出现,尤其是在湿温证中。气机内郁不能外达,而导致内部升降失常。其治法仍然是致力于使气机顺利外达,随之郁热得以外透。只是手段不用解表药,甚至首选的透气散热的路径不是体表,而会根据病势的具体情况来定。

令气机外达、郁热外透,是温病治疗的准则,即“透热转气”,或“转气透热”。

因而温病伴随的便溏或腹泻,本质上就是在治温病。温病解,则气机复,气机复则下利止。

四、延伸运用的逻辑

上述都在说,治外感而得泻止。但在更多的临床运用中,用外感法来止泻,大多并没有外感。有的人会解释说,那可能是外感久羁未解。但外感方剂比如伤寒经方能广泛运用于内伤杂病,都是因为外感未解么?

那是因为虽然病因不同,但刻下的病机是相同的。

张子和有两则飧泄医案,均非外感,屡治无效。一则脉浮大而长,一则脉浮数。气争于表,欲达于外而不得。因而一则用“桂枝麻黄汤”,一则用“麻黄汤”,皆取汗而愈。

外感表闭气机不得外达,是因为寒邪从外束表导致。若内伤最终亦呈现出表气闭郁的状态,当然可以用相应的外感手法。正如我在《破执3》里所言,散寒其实是在解除表气凝滞的状态,以达到开闭。

门可以从外面关上,也可以从里面关上。因而,开门这个动作,不该仅适用于从外面关上的情况。只要是门关上了,无论从外面关上,还是从里面关上,都可以开门。

这就是内伤延用外感法止泻的机理。

但同样的,既不能局限于葛根汤类方,亦不能局限于伤寒方。因为有时候不是门关着,才出不去,而是被阻挡了被捆绑了等屋内的原因,而出不去。

五、李东垣的升阳止泻法和喻嘉言的逆流挽舟法

李东垣的内伤发热或阴火的理论,其底层逻辑,既不是门关着,也不是被捆绑了,而主要是自己受伤了走不动路了,才没法开门出去。

至于喻嘉言的挽舟法,和东垣的关联很紧密。在喻嘉言的那则耳熟能详的医案里,他说此是“阳邪陷入于阴”之证。

东垣书里,以及喻嘉言用逆流挽舟法治下利的医案和理论中,“阴阳”都与《从内部气机入手》一文中王肯堂所指代的相同,即“上下”。

该在阳位卫表的清气,不在其位,中气无力升散达表透气散热。因而在喻嘉言的《医门法律》中,他再三强调,此证用逆流挽舟法,一重在人参,二不在发汗。

气机恢复升散后,气透则郁热透,往往会伴随汗出。汗出不是目的,而是结果。气机得以恢复升散布表的职能,才是此法的目的。

这也就是为何喻嘉言在书里明言,反对用麻桂等发汗峻法治疗此证,而挑中了人参败毒散。

关于这两位的相关理论,我之后会专门详说,本文只是略涉,以说明李东垣和喻嘉言的本意,既不是治外感表证,也不是用解表法来止泻的延伸运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