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最美“贵族书法”,天下人争着模仿,乾隆再学10年,也不是对手

 三余字画 2023-12-04 发布于山东

早在明清时期,科考就规定了统一书体,将其命名“馆阁体”,这种书体取法于沈度、董其昌、赵孟頫等名家,注重实用性和方正之态。

虽然外形秀丽典雅、略带飘逸光彩,美的直观,易辨识,普罗大众都能感受到,但笔法变化不够丰富,提按顿挫缺乏趣味感和生动意态。

若是练习久了,点画难得筋骨之力,字里行间无法畅通连贯,不仅会给人带来挫败感,失去练习书法的积极性,笔法跟创作思想也被束缚

但它是明清科考的“官方指定书体”,文人学子必须练习,导致书坛创作风气低靡,能融古出新的人才,屈指可数,即便有几位,影响力也无法压过“馆阁体”。

好在清朝中期有一位“王爷”改变了这种局面,他就是乾隆第十一个儿子成亲王永瑆,据《啸亭杂录》记载:“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

其字以明清备受推崇的赵孟頫为宗,潇洒妍丽、圆融俊丽,带有“赵字”的流美清逸势态,好似仙人下凡一般,出身脱俗、美艳动人,当为清代最美的“贵族书法”。

同时成亲王还遍临宫中珍藏的名家法帖,对于魏晋碑学有所研究,掌握了舒展从容、洞达浑博的笔势,将其与帖学融为一体,内在骨力上较之赵孟頫更为遒劲强健。

这种强悍的天分和实力,就算乾隆再学10年,也不是对手,再加上成亲王的王室地位和影响力,所以其字在当时极度风靡,天下学子不再练习“馆阁体”,都争着模仿其字,彻底破除了“馆阁体”独霸的局面。

尤其是他的行书《洛神赋》,水平都不逊于赵孟頫,此作写于40岁之后,笔法跟艺术感悟力进入巅峰时期,全文990多字绰约多姿、秀劲清爽。

从墨色和章法布局上看,有几分董其昌的生秀疏淡,例如文中的“明”“所””异“乡”等字,枯涩苍劲,像“悼”“蔽”等字,则体势宽阔明朗。

点画粗细、轻重鲜明,墨色润丽,立体感强烈,整体章法上松紧自如,蕴含虚和清幽的“仙人”之气,这种集诸家为一体的功力,确实高超精湛。

无愧于成亲王能被选入“清四家”中,甚至启功曾说:“有清书家,有'成刘翁铁’之目”,在他的心中,成亲王就是名副其实的“清书第一”

他的弟弟嘉庆帝称赞朕兄成亲王自幼专精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

时常临摹此作,可以摆脱初学行书的小心拘谨,在坚守法度,控笔坚实平稳的基础上,让点画灵巧多变、飘逸生动,有助于日后临摹赵孟頫、王羲之、董其昌等人的法帖。

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成亲王《洛神赋》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