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个教师高效工作法!

 浅浅一笑醉红尘 2023-12-1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教师的工作往往十分忙碌。我们要承担许多具体而繁杂的工作:备课、阅卷、批改作业、准备课堂活动、指导社团活动、组织晨间活动、安排午饭、组织打扫教室卫生、维持课间秩序……

同时我们每天都要与学生打交道,师生沟通也会耗费教师更多的精力。此外,教师的事务性工作较多。如果再遇到对教师工作不理解的家长,教师会感到身心俱疲。

今天的文章摘自《教师的工作力》一书中的“高效工作法”。这些方法并非指导教师投机取巧,而是为大家提供一些工作要领,进而实现工作方法的优化。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01

立即就做

在学校工作中,“疏忽忘事”最为致命。家长时常会在家校联络簿上提出一些需求,如“请告知下个月的活动安排”等;而学生也会有许许多多的需求,如“我需要买材料,麻烦您把费用给我”“我的资料丢了,请再给我一份”等。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不断地接收到各种来自他人的需求,如果我们回应对方“稍后处理”,很可能在此之后就忘记了。
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失误?面对学生的需求总想着“稍后处理”,结果一不小心就忘记了,等到学生放学回家才突然想起来。此时学生会想:老师明明说过一会儿拿资料给我的,最后还是忘了!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你的信任,而当家长了解后,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家长对你的信任。
即使有意识地想着要“稍后处理”,我们也很难做到在恰当的时间自发地想起之前的计划,所以就会导致很多失误,而失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做笔记来提醒自己,但更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趁着还未忘记就完成该做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不要拖延,要下定决心立即完成。如果同事向你提出了填写调查问卷的需求,那就当场写完提交,这样也省去了日后的麻烦。因此,理所当然地,避免疏忽忘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即刻完成工作。

02

将全部信息集中写在一处

工作时做记录非常重要,可是如果记录被零散地写在了不同的地方,依旧会影响我们集中精力做好手头的工作。同时使用多个笔记本或将工作内容分别记录在不同的地方,都会使我们陷入找不到记录、不知该从何做起的窘境,从而导致我们因疏忽忘事而犯错。

做记录重要的是要让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我们可以把所有工作都记在周计划里,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快速提升安心感与成就感。我们会觉得“只要完成这里所记录的任务,今天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了”,而这种安心感是很重要的。就好像行走在漆黑的隧道里,即使我们距离出口只有10米,可如果无法看清前路,依旧会感到很不安。相反,如果能看到从出口射进来的光,即使我们距离出口还有100米,也能够安心地继续前行。

把需要处理的工作都记到周计划里,使其“可视化”,我们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去一件一件完成了。这样就能保证没有遗漏,让人感到安心。如果我们想到了新的任务,也可以随时将其写入周计划里。无论是管理层的指示、同事的告知,还是要向学生传达的事项,我们都可以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比如要给某同学一份资料、复印资料、粉碎文件、研究教材、召集执行委员等任务,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来,每完成一项就用红笔划掉。随着红线的增多,我们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也会随之增强,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自然就不会疏忽忘事了。

如果到了下班时间还有未完成的任务,那就在未完成的项目上画叉,并把未完成的部分誊抄到明日的任务中,这样就不会有遗漏的任务了。

03

将工作细化分解

对于难度系数大的工作,我们往往更容易拖延。因此,我们可以将困难的工作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也就是将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比如制订课程指导计划或许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可以将它细化为以下6项。

①日期;
②评价;
③指导过程;
④单元计划;
⑤课时计划;
⑥板书方案。
一口气把所有内容都写完是比较困难的。但只是填写“日期”或是“板书方案”的话,好像就不那么费力了。这种方法就是细化分解。
当我们填写学期情况通知单上的评语时,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将意见的内容进行分解,归纳为如下5点。
①相关事件是什么?
②相关事件的活动内容是什么?
③哪门课程?
④哪个单元?
⑤进行了怎样的学习?
将每一项分别录入Excel表格,一项一项地进行填写,最终完成整个评语部分的撰写。
当我们遇到工作量较大的任务时,往往会因不能感知整体的进度而停滞不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任务分解,然后充分了解分解后产生的每一项小任务,将它们写到每天的计划中,再逐一完成。

图片

04

设定“自我期限”

工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好期限。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情景:会议就要开始了,而你还没有准备好文件;马上就要上课了,而你还没有做好资料。在临近期限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总能爆发出极强的行动力呢?因此,设定期限是激发行动力最有效的方法。

没有截止期限的工作就称不上是工作。“请准备一下这份材料,什么时候提交都可以。”当你接到这样的任务时,会马上开始准备材料吗?即使一开始就立即着手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出现其他任务时,我们也会降低这项任务的优先级,从而它就会被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即便是已经设定了期限的工作,我们也可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实际工作比预想的要更费时,或者本来已经完成了却还需要进行修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实际期限”之前设定一个“自我期限”。

至于这两个期限之间的间隔,可以视具体工作内容而定,但至少要留出一天左右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自我期限到来时提前完成任务,即使需要修改,也能够在实际期限到来时提交。只要遇到需要提交资料的情况,我们都可以提前在周计划中为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期限。

05

“一箭三雕”

一般情况下,同时做两件或三件事的行为并不被提倡,但在工作中我们却需要努力做到多任务并行,实现“一箭三雕”。

做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我们一件一件地做会耗费很长时间,但如果我们先用电饭煲煮上饭,在等待的过程中炒菜会节省很多时间。同做饭一样,我们在工作中也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任务。可以“贪心”一些,争取在做完一项工作后能够达成多项目标。

例如,教授一节朗读课,我们可以实现3项目标:既可以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又可以记录评价、丰富学期情况通知单上的内容,还可以记录下一些优秀的课堂展示,将它们放到班级情况汇报中。

再如,教授一节手工课,我们可以及时反馈,与学生互动;可以将评价抄写到学期情况通知单上,完善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将优秀作品贴到墙上展示。这就是“一箭三雕”。

原本3项工作加起来可能要花费30分钟,这样一来可能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因此,我们在做一项工作时要经常想一想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其他工作。

06

反复利用

我们可以将工作中花心思制作的内容反复利用。比如班报除了分发给学生阅读,它的使命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可以将其中的照片用到学校的宣传网页上,文章基本也可以直接使用。

除此之外,这些记录还有以下用途。

①在面向年轻教师的经验分享会上展示;
②交给领导,作为业绩考核的参考;
③作为研修会上教学实践总结的展示材料;
④交给接任的教师,以便他们了解班级的教学实践;
⑤作为学生评价的参考。
再如,公开课结束后我们可以根据教案来撰写论文,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再次进行展示。如果使用了多媒体材料,还可以将其作为多媒体教学汇报展示的资料。当然,也可以将其作为年级交流会的材料,在会上谈一谈班级的情况。
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将材料在多个场合反复使用,一次的努力就能够创造多个成果,相对来说也降低了自己的劳动成本。

07

“八成主义”

事务性工作总是没完没了,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烦恼呢?完美主义者总希望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无懈可击,但我们不能总想着一次就做到最佳。

我们可以在一项工作完成了80%左右时就停下来看看,因为大部分工作的前80%往往比较容易推进。

例如准备材料,想做到大体成型是比较简单的,而剩余20%的工作则会相对耗时,我们可能需要查找错别字、斟酌遣词造句等,这种细节性的工作通常比较难以推进。

因此,当我们完成了工作的80%左右时就可以先告一段落。第二天再以全新的姿态面对相同的资料时,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第二天我们也只需要完成剩余工作的80%,也就相当于完成了全部工作的16%。此时,我们将前两天的工作成果相加,即完成了全部工作的96%。第三天继续完成剩余工作的80%,就完成了全部工作的99.2%,这已经是近乎完美了。

也就是说,按照“八成主义”的做法连续做3次,就可以快速且近乎完美地完成工作了。重点是不要想着一次就完成全部工作,如果想完成得又快又好,就践行“八成主义”吧。

08

不要从零开始

如果从零开始制作一份教案或计划书的话,时间无论如何都不够用。因为我们不仅要撰写内容,还要调整版式,如果想全部完成肯定需要加班很长时间。

诚然,资料形式美观很重要,但为了形式而耗费大量时间就得不偿失了。即使我们将教案的版式做100次调整,对提升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对学生也不会有具体的帮助。过度拘泥于形式,基本上属于做无用功,我们应该重视的是效率。

首先,可以找到已有的资料。比如在制作教案时,可以保留原有条目和格式,只修改教案的内容;在制作活动计划书时,可以找到去年相同活动的计划书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写,删掉不需要的部分,补充新的内容即可。学校对过往的资料基本都留有备案,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借用其他学校的模板。

可是这样做也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如没有修改年份、忘记删除已经离职的教师的信息等。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最终确认。

09

计算标准时长

我们可以事先计算一下单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长,这样就能对各项工作的耗时有清晰的认知。

我们可以计算出批改写字练习的时长、将成绩录入电脑的时长等:先用计时器测出完成一人份所需的秒数,再乘以人数,从而得出完成某项工作总的标准时长。

例如,一个班级有36人,批改一份作业需要10秒钟,那么批改所有作业所需的时间就可以这样计算:10秒钟×36人÷60秒钟=6分钟。这样我们就得出了这项工作的整体耗时,从而对工作进度有了大致的把握。

由此我们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如“现在开始批改的话,到上课前无法全部完成”“完成这项工作还需要一些时间”。当有了标准时长的概念后,我们在工作中也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强迫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任务。

让我们用公式来计算一下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长吧!

图片

10

语音输入

我认为语音输入给日常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语音输入,可以搜索相关的应用软件下载到手机上,然后尝试对着麦克风说出下面这句话:“这一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会表现得比较犹豫。”
第一次使用语音输入时可能会被其生成文字的速度震惊。语音输入的效率到底有多高呢?据说比打字员录入的速度还要快10倍。此外,语音输入不仅可以实现从声音到文字的转换,还可以输入符号。将文章内容通过语音输入到智能手机中,保存为文本,就可以将文字内容应用到任何地方了。
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就不需要一直对着办公室的电脑工作了。在回家的路上、在教室里,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输入内容。
我的年级新闻、课外学习报道等材料,大部分都是通过语音输入完成的,就连这本书的内容也有接近70%是通过语音输入完成的。快打开你的智能手机尝试一下吧!如果你的手机还不支持相关的应用软件,可以考虑换一部新款手机。

11

活用“番茄工作法”,持续集中注意力

做到张弛有度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我们可以借鉴意大利企业管理顾问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发明的“番茄工作法”。它可以应用在工作、学习、做家务等场景中。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将计时器的时间设置为25分钟,当我们工作到计时器发出提醒时,就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4次可以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

容易集中注意力的人可能会认为25分钟比较短,但实际感受一下你就会发现,实践起来还是有难度的。“番茄工作法”要求我们确定清晰的目标,全身心投入确定的工作中,避免中断,充分利用25分钟的时间。

然而在办公室里可能很难使用这个方法,因为我们时常会被接打电话、开碰头会等外部事件打扰。此外,很多事务性工作需在短时间内完成,25分钟有时会显得过长。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对“番茄工作法”做出调整。例如,当我们独自待在一间教室时,可以减少外部打扰,此时可以实践每工作25分钟休息1分钟的方法;而当我们在办公室时,不可避免地会与同事沟通,此时可以调整为每工作14分钟休息1分钟,这样更容易做到。

我们可以用计时器或智能手机来计时。我更推荐使用智能手机,因为可以将提醒设置为震动,不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别忘了文末点亮【在看】并【转发朋友圈】

来源 | 光明社教育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