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的根本是什么

 w闲不住 2023-12-20 发布于北京

易经所说的天道、人道、地道,实际上都存在于我们的身上。因为天道和地道,都需要人来辅助。这种“赞天地之化育”的责任,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由于眼睛向外长,使我们只看到外面,却看不见内心的深处。原本讲求“由情入理”,如今情不见了,理又建立不起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正本清源,把基本原则确立起来,然后持经达变。

所有的学问,都为了人的需要,才发展出来。从最古老的神话到宗教,再由哲学而科学,无不为了解决宇宙人生的种种疑惑和问题。“一阴一阳之谓道”,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出于一阴一阳的合二为一,必须依据一阴一阳的规律而变化。没有阴阳交错的基本矛盾,八卦、六十四卦就无法成立。矛盾不必对立,以免引起冲突,却应该化解,务求大化小,小化了,以达到和谐发展的效果。我们把不变的法则,看做“经”,然后持经达变,以求制宜,求得随时随地都合理的化解方法。

易经的整体思维,可以用“和合”两字来描述。和指和而不同,合为合中有分。和而不同,表示大同之中有小异,必须互相尊重,不能勉强求其一同。

我们放眼世界,只有人可以与天地合一。人道能成天道,人德能承接天德。天道因人道而凸显,所以人能弘道。但是人力毕竟十分有限,而天道无穷。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发挥仁心,以感应天地与他人。在物质方面,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然而精神方面,却是可以推己及人,既久且远。换句话说,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无法与天地相通。只有道德精神方面,随时可以和天地万物相合。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可以在所有变化、动乱、灾难之后,恢复原先的社会秩序,真正做到三国演义所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便是基于这种人道的修养。

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从看得见的方面来说,是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所造成。然而由看不见的那一方面来说,可以发现自古迄今,是一群默默无闻,却始终坚持仁义道德的贤士,在承先启后,一以贯之。我们漫长的历史洪流中,凡是仁义道德弘扬的,必属盛世。反过来说,不重视品德修养,不仁不义的时代,自然衰落。看起来是了不起的人在改变时势,实际上却是仁义道德在主宰时代兴衰。人道的力量,实在不可忽视。

人和一般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具有精神生命。随着历史的演进,人类经过无数经验的教训,心智终于逐渐成熟,开始发现自身处于变化莫测的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命的存在,同时也是一个精神生命的存在。我们能自主,有创造力,必须提升道德修养,才能够不辱“人之所以为人”的性命力,而不是活着就好的生命力量

尚书所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中道精神。根本原理,即在易经“在不断变易的情境中,寻求合理的平衡点,以获得圆满的适应”,由各人的“时中”,谋求整体的和谐发展。

系辞上传说:“变而通之以尽利。”意思是变化会通三百八十四爻来施利于天下。系辞下传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告诉我们易经的基本道理,在于事物穷极了就发生变化,变化了自然通达,通达了就能够持久。只要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家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人人如此,自然合理变通而生生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