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浅注》学习75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4-01-02
陈念祖 修园 集注
卷二
辩太阳病脉证篇

《伤寒论》: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浅注》:
    且五苓散不特自内输布其水津也,而亦治表里证之水逆。
   如中风发热六日,是六经已尽,七日而又来复于太阳,而其发热不解而烦,谓之表证。而又何以谓之有里证?以渴欲饮水为里证,合而言之,名为表里证也。
    盖风为阳邪,阳热甚则渴,不关于发汗伤津所致也。《内经》云: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今脾不能散精归肺,以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谓水逆于中土而不散也。以五苓散主之。助脾气以转输。

此一节,言五苓散之治逆。

    近注以太阳为本为标,膀胱为里为本,此证名为犯木,又名为表里传,反多歧节,与本论之旨不合。

笔记者附:

伤寒论语译
    “此亦承前数条而言,故不举主证,但举水入则吐之异证也,……。”

伤寒论辑义按
    魏荔彤云:表里证,
里证何?即所谓“烦、渴饮水,水入即吐”是也。
表证何?即前条所谓“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汗出”是也。
    于是用(五苓散:桂枝、白术、猪苓、茯苓、泽泻。
桂枝以驱表邪,
佐以术、苓、泽泻,以固土逐水,
加以多饮暖水,使汗出而表解。
水既不逆,小便利而里解,而病有不愈者乎?

伤寒论诠解
    “水逆”即水邪上逆作吐之意。其临床表现特点是饮水即吐,进食却不吐,一般吐水而不吐食。

    本条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水性润下,火性炎上,这是事物的普遍性。
    但当膀胱蓄水,小便不利,下窍不通之时,水邪也可犯于上而发生种种上逆的病证,这又是事物的特殊性。
    水邪上逆,不但
* 可形成水逆证;
* 若影响肺气不降,也可见胸闷而喘;
* 影响头目清阳之气不利,还可见到眩晕。
    证候虽异,而原因却同。
   《金匮要略》用五苓散所治之癫眩,就是水邪上逆,冒蔽清阳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