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炙甘草汤 诸解

 任持自性 2024-01-04 发布于陕西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方:甘草四两 炙     生姜三两 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 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 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  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清·张锡驹:

结者,病脉也;代者,危脉也。伤寒脉结代者,或结或代也;夫脉始于足少阴肾,生于足阳明胃,主于手少阴心。少阴之气不与阳明相合,阳明之气不与少阴相合,上下不交,血液不生,经脉不通,是以心气虚而悸动也。甘草、人参、大枣、麻仁,所以资生于胃也;桂枝、生地,所以资心主之气血也;阿胶乃济水伏行地中而注于阿井,(《本草纲目》:“其井(阿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其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淤浊及逆上之痰也”,)心合济水也,用黑驴皮煎而成胶,驴乃火畜,色黑归肾,取其助少阴水火之气也;麦冬主通脉络;生姜宣达经脉之结气;用清酒者,亦取其通经脉之义也。

结,病脉也;代,死脉也。结脉可治,而代脉难治,故下文云得此脉者必难治。今本文虽兼言结代,然内用桂枝、麦冬、麻仁、清酒通经脉之药,是治结脉而不治代脉明矣,是当作伤寒脉结、心动悸解,兼言代者,因下文论结代之脉而并及之也。若脉果代,即通脉四逆亦难为矣,炙甘草之力安能复脉哉。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少阳经脉,自头走足,循胃口而下两胁,病则经气上逆,冲逼戊土,胃气郁满,横隔胆经隧道,是以心胁痞硬。经络壅塞,营血不得畅流,相火升炎,渐而营血消亡,经络梗涩,是以经脉结代。血亡木燥,风木郁冲,而升路阻隔,来能顺达,是以悸动。相火上燔[ fán 烧、烤 ] ,辛金受刑,甲木上郁,戊土被克,土金俱败,则病传阳明,而中气伤矣。炙甘草汤,参、甘、大枣,益胃气而补脾精,胶、地、麻仁,滋经脉而泽枯槁,姜,桂,行营血之瘀塞,麦冬清肺金之燥热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寒伤心主,神明不安,故动悸;心不主脉,失其常度,故结代也。结与代皆为阴脉,伤寒有此,所谓阳证见阴脉者死矣。不忍坐视,制炙甘草汤,以欲挽回于已去之候耳。收检余烬,背城借一,犹胜于束手待毙乎?(PS:医者仁心,忽然觉得好悲壮)

仲景凡于不足之脉,阴弱者用芍药以益阴,阳虚者用桂枝以通阳,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未有用麦冬者,岂以伤寒之法,义重扶阳乎?(PS: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救死扶伤与万一。)抑阴无骤补之法,与此以中虚,脉结代,用生地黄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者,是已开后学滋阴之路矣。然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则寒,非发陈蕃秀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以通阳脉,生姜、大枣以和荣卫,阿胶补血,酸枣安神,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黄麦冬得酒则良。此证当用酸枣仁,肺痿用麻子仁可也。如无真阿胶,以龟板胶代之。

清·曹颖甫:

此久病血虚,心阳不振之病也。夫血统于脾,而出于胃中之水谷,胃虚则无以济生血之源,生血之源不继,则营气不足。脉见结代者,心阳不振,而脉中之血,沾滞不得畅行也。故炙甘草汤,用炙草、生姜、人参、大枣和胃以助生血之源,麦冬润肺以溉心脏之燥,阿胶、生地黄以补血,桂枝以达心阳,麻仁润大肠,引中脘燥气下行,不复熏灼心脏,与麦冬为一表一里,和胃养血,则脉之结代舒,润肺与大肠,而心之动悸安,更加桂枝以扶心阳,而脉之失调者顺矣。

此证或缘于久病,或得之病后,往往不能起坐,坐则头汗出,或三至一代,或五六至一代,大便累日不行。予治古拔路叶氏女孩亲见之。盖阴伤于内,阳气外浮,阳气浮而阴液不与俱升,故脉见结代。心动悸者,心营虚而上不受肺阴之溉,下更受肠燥之逼,以致此也。

陈慎吾:

结代的脉象是中间有停止,跳着跳着中间停了,再过几下它又跳了,这种名叫结代脉。结、代是两种脉,都是有停止。还有一种有停止的是促脉,区别是:促脉是脉很快,中间有停止,结代脉是脉很慢,中间有停止。促脉是数中一止,结代脉是迟中一止。还有一个区别,促脉有力量,结代脉力量弱,也可以说促脉属于实脉,结代脉属于虚脉。

“心动悸”,心跳动幅度很大,自己能觉得出来跳动。像这种病症《金匮要略》上讲是一种虚劳证,不出百日死,很危险。但是我们有治法,用炙甘草汤来治。炙甘草汤治心力衰弱那是非常有效,而不是心力衰竭。对心力衰竭的这种病症也有效,不过不一定说是准有把握。可是有一点,一定要见“脉结代,心动悸”,才能用,否则用了也无效。

炙甘草汤还是以桂枝甘草汤为主,再加上滋阴的药,因为心脏血液不足了,所以要加上生地,血液缺乏就容易血热,阴虚生热,所以用生地既能够生血,又能够凉血。麦冬一般认为是治肺的,治咳嗽的,可事实上麦冬在《神农本草经》上说是理脾的。因为脾肺是相关联的,麦冬是通过养脾津来润肺,不是直接去润肺。所以麦冬是由理脾入手,也是养肺阴的。心脏位于上焦,心要是血虚了会生热,火刑金也能够影响到肺,所以麦冬一方面理脾,一方面保护肺脏。生地和麦冬这两味药在方子里面是很重要的。桂枝、甘草、生地、麦冬,这四味药是主药。可是,要打算生津液,除了脾之外还要保胃,要生胃的津液,人参是生胃的津液最好的药,所以这里面要加上人参。

还有血只要是一虚,血管就松懈,血管组织松懈的时候,那血就容易往外钻,就出血了,所以贫血的人容易出血。阿胶胶黏,专能使血管不向外渗血,在这个方子里面,就是防止血虚渗血、失血。阿胶和生地这么好,可是也有缺点,阿胶是黏的,生地虽然不像熟地这么腻,补性也很大,也能够腻滞,必须加一点润滑的药,加什么呢?麻子仁。麻仁是润滑的能够抵消胶黏之性。所以人参、阿胶、麻子仁这几个药都是养血,免得渗血,麻子仁在里面是反佐,不叫它腻滞,甘草、生姜、大枣保护肠胃。

这个方子叫炙甘草汤,桂枝、甘草一般是普通用法,现在它叫炙甘草汤,甘草在这起主要作用。甘草起什么作用?助气,“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重用甘草。这个人心力衰弱,气虚得很,气衰弱的时候接不上气啊,就重用甘草。甘草这个药还可以缓解疼痛,什么地方的疼痛它都可以缓解。

刘渡舟:

本条论述太阳之邪传入少阴而阴阳两虚的证治。病本于伤寒。伤寒一证,若不及时治疗,其变化多端。或传少阳,或传阳明,或传少阴,或形成并病等等。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脏腑相通,经脉相连。若太阳之邪不解,正气益虚,很容易循经传入少阴。少阴为心肾两脏,若不传足少阴肾,便传于手少阴心。若心阴阳气血俱虚,而心无所养,则有心慌慌然悸动不安之感。“动”,言其甚也。“动悸”,形容心跳动得很厉害而非同一般。

结代脉,即脉律不整而有歇止的一类脉象,下条将作专门介绍。引起结代脉的原因很多,或因瘀血,或因痰阻,或因水遏,或因气血虚衰等等。本条之脉结代,则属气血虚衰,运行无力,脉搏不续所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又云“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足见心脏之气血虚衰实非同小可。故急以炙甘草汤滋养心血而通阳复脉。

炙甘草汤用炙甘草、人参、大枣补中焦、滋化源,化生气血,以复脉之本;用生地、麦冬、阿胶、麻子仁补心血、滋心阴以充脉之体;阴不得阳则不生,阳不得阴则不长,故加桂枝、生姜、清酒(米酒)通阳以利血脉,又可滋阴而无滞结之患,以达到复脉宁心之目的,故本方又名复脉汤。

根据《名医别录》记载:甘草能通经脉利血气。现代医学从甘草中提取出甘草苷,有强心的作用。因此,其对心脏气血虚衰患者确有一定疗效。柯韵伯认为本方中应去麻子仁加酸枣仁。根据临床用药观察,若于本方中加五味子,取生脉散之意,则更为恰当,且能提高疗效。

胡希恕:

“脉结代”不一定要用炙甘草汤,但是“心动悸”,血不足以养心则心动悸,真正的由于虚,由于阴津血虚,可以用炙甘草汤。

有些结代脉,如前面讲的抵当汤,脉沉结,沉之中见结,就是脉挺沉有时停一下子的结脉用抵当汤,所以实证里头有很多是瘀血证,反倒用下剂,是因为不心动悸。如果心动悸相当厉害,动悸有点惊恐的意思,《玉函经》说“惊悸”不说动悸,炙甘草汤是有作用的。

炙甘草的药分析一下。主要是用桂枝汤去芍药,有桂枝、生姜、大枣、甘草,这是桂枝汤去芍药。另加些滋阴药阿胶、麦门冬、麻仁、地黄,同时加人参健胃。所以生血、生津液,胃要是坏了是不行的。

炙甘草汤方名也给我们一个启示。生地用一斤,麦门冬用半升,都是大分量。不说生地麦门冬汤,而说炙甘草汤。炙甘草不过才四两,为什么呢?甘能养脾,古人认为是甘药都是健胃的,炙甘草汤用的滋阴药都是甘药,尤其是麦门冬,你看麦门冬的解释上,健胃,续绝伤,也是个强壮(性药),也有健胃作用。它甘寒,寒象人不能吃,用竹叶石膏汤,也搁麦门冬、人参。

炙甘草汤主要是健其胃气为本。由于阴分太虚了,当然也搁滋阴药。搁桂枝干什么呢?外调营卫,内滋阴液,然后健其胃气。这是治血虚、脉结代的正法,不健胃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遇着血虚、津液虚,用大滋阴把胃给弄坏了,那是没好的,是恢复不了血虚、津液虚的。

炙甘草汤后世给起个“复脉汤”是错了。真正脉要是绝,那谓之没有脉了,那只能用通脉四逆汤这种法子。炙甘草汤复不了脉,这就是言过,这都是《千金》搞的。炙甘草汤是治结代,那是脉出了间歇,炙甘草汤复“间歇”可以,而不是脉没有了能复脉的,真正要到心脏衰竭、机能陈衰,寒性药是一点儿也用不得了,要用通脉四逆汤。那只能够救胃,所谓救胃扶阳了,胃气保住一分,生命可以挽回一分,如果胃气全完了,那就是好不了。所以胃气大损必四肢厥冷,四肢厥冷就是血液达不到四末。基础在胃,胃是水谷之海,胃一点消化作用没有,这时吃炙甘草汤不行,一点寒性药也不能用了。

倪海厦:

整本《伤寒论》里面就两个方子治里虚,不管有没有表证。里虚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病人腹痛,就是小建中汤,一种是炙甘草汤,不管病人什么病,只要摸到病人脉结代,心动悸,就给他炙甘草汤。

何谓心动悸?就是心慌、担惊受怕、想哭;脉结代,脉结代就是西医说的“心律不整”,就是脉跳二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结脉就像绳子上面打很多结,结的距离不一定,然后手摸上去就是结脉,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结脉和代脉都是一种症状,脉结代了就是里虚,里虚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表证,表证是什么,如果脉结代就是炙甘草汤,另外一个就是小建中汤。

摸到病人的脉跳跳停停,不要用粉剂,炙甘草汤用汤剂,大约三剂就好了。

为什么会脉结代?肠胃本虚之人容易看到脉结代,肠胃虚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妇人身上看到有。思能伤脾、脾就肿起来了。吃下食物后,因小肠蠕动太慢而有间隔,食物经过人的肠胃吸收了之后,才变成血,血再供应给心脏,如果有时候给血,有时候又不给血,心脏有时候抓得到血,有时候又抓不到血,就停一下,所以本虚的人就会有脉结代的现象。

小肠套迭的病人,阻塞的地方有时候通有时候不通,也会发生结代脉的情形。

张仲景发现这心律不整是肠胃引起的,当胃的津液不足的时候可以看到,因为知道是肠胃本虚,所以处方用到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的,脾脏本身有动能,把脾的血挤出来到脾之大络,就是胰脏,胰脏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脏过来的血、热,胃开始蠕动。如果热度不够了,蠕动没了,胃本来存在的热气就往上走,这热气本来在胃的津液里面的。因为胃的燥气往上走,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心情会不好,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知道这人的大便一定不会好。并不是便秘,但大便不是很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润,否则肺太热,热到后来会没有大便,所以加麦门冬,麦门冬专门是润肺的,让肺里面的湿度够。然后加麻子仁,因为他不是便秘,肠子里有宿食,虽然肠子有在走,但是走太慢了,宿食有些坏了。如果用大黄、芒硝又太强,所以用麻子仁慢慢的把肠子清出来,中药的仁剂,如杏仁、郁李仁,都是油质比较多的,可以润滑。

本来血就不够了,加生地,生地专门是补血的。阿胶是驴皮熬成的胶质,现在最好的是山东的阿胶,深咖啡色,阿胶专门补心血,阿胶止血的功能非常好,所以女人月经来的时候不能吃阿胶。北派平常不开补药给病人的,要病人肠胃功能恢复,自己吸收食物滋养身体最好。这时候如果光靠甘草、人参、大枣、生姜,再吃食物去补太慢了,所以把补血的药加在里面,要让它进入心脏进入动脉,所以重用桂枝。这九味药加起来就叫炙甘草汤,重用炙甘草让胸阳壮起来。

炙甘草汤现在处方可参照如下:

炙甘草用一两,生姜三片,桂枝三钱,人参二钱,生地黄一两,阿胶二钱,麦门冬五钱,麻子仁五钱,大枣十二到十五枚。(PS:生地黄和炙甘草的比例合适吗?)

麦门冬和麻子仁是表里药,一个润肺,一个清肠,所以常常并用且等量。

用三碗米酒四碗水煮成三碗,去滓,一碗撒一钱阿胶,吃之前热过后再撒阿胶,阿胶生用,药生用的时候,药力锐且迅,煮熟的药比较纯但缓走下,生用阿胶,可以马上到心脏去,心血马上补足。因为知道病人的身体虚掉了,所以生地用一两,北派说生地不用到“两”根本补不到的,因为知道病人需要,所以开到一两。

如果纯用酒去熬,喝两付就好了,如果纯用水去熬,要三付,如果要一剂就好,把药剂加重,汤煮浓点,两碗当一碗喝。

临床上,只要摸到结代脉,不管外证是什么,要先把“结代脉”治好,因为中医的观念,心主神,别的病是慢慢的死,但是心脏病一发就死了,所以要先治疗“结代脉”。

停药的时机,必须等到睡眠正常、大便正常、手足温热、无胸满心痛的症状时,才可以停药。

在《内经·灵枢》决气第三十篇中提到: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zhēn),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榖[gǔ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若以津液二者来分阴阳,则津为阳、液为阴。津不足的时候用人参来补之;若液不足的时候,用生地来补之。由此可知炙甘草汤中用到人参与生地的药理所在。

《方舆輗》炙甘草:此为仲景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圣方也;孙真人用以治虚劳,王刺使利用以利肺痿,凡仲景之诸方,其通变如此。故虽云通变如此,而此方之妙,在脉结代,故又名复脉汤。无论何病,凡脉结代者,概当先用此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