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医案|黄连汤治疗糖尿病

 喜来乐A 2024-01-06 发布于河北
图片

黄连汤

图片

是经典的胃肠病方,传统的清上温下、和胃降逆方,具有止腹痛、止呕吐、止泻、助睡眠等功效。

黄连汤证以腹中痛、欲呕吐为表现特征,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瘦弱人群多见。

经典解读

图片

经典方证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者,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01

图片

腹中痛

脐腹部的疼痛,特别是少腹部的冷痛,阵发性的绞痛,压痛较轻,喜热敷。本方证中的“腹中痛“可以适当延伸,除脐腹部的疼痛外,还常伴有小便无力、尿失禁、尿频,以及阳痿、早泄、遗精、痛经、月经稀发或闭经等。因此在临床上,黄连汤能治疗少腹部的疼痛、尿失禁无力以及性功能障碍及生殖系统疾病。

02

图片

欲呕吐

不是一般的呕吐,而是上腹部一种极度不适感,如闷如胀、食不得下、呕不得出、欲吐不得、烦躁欲死。所谓的“胃中有邪气”可以说是邪结中焦,寒热互结,脾胃升降失常,上下格拒的一种病态。

03

图片

胸中有热

或胸腹部的持续灼烧感,或胸闷烦悸感,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

04

图片

胃中有邪气

此处指消化道不正常的反射或动作,如胃肠道的逆蠕动(胃中撑胀攻冲)、胃内振水音或肠鸣声等,与“欲呕吐”同义。用于消化不良体质者的宿醉症状。

黄连汤证是一种以上热下寒中阻为病机特性的综合征,临床多以消化道障碍(上下格拒)及烦热失眠、少腹冷痛等症状共见。

图片

适用人群

——以营养不良、消化道症状以及失眠为表现特征

1、黄瘦睛有神

肤色黄暗无光泽,但唇暗红;面色憔悴,但目睛有神,烦躁神情:瘦及久病者居多。

导致黄瘦的原因,或先天不足,营养不良;或后天失调,疾病久延,失治误治。

2、腹部扁平

腹部多扁平,上腹部肌肉缺乏弹性;脐下腹肌板硬,重压有中空感,但也有松软无力者。腹部多有隐痛,喜按喜热。

3、舌黯苔白厚

舌质黯红或黯淡,或胖嫩;舌苔白,或厚腻,或水滑,根部尤为明显。王旭高说:“湿家下之,丹田有热,胸中有寒,舌上如胎亦主之。”浅田宗伯说:“此症舌苔之状,愈往里苔愈厚,微黄润滑。纵无腹痛、干呕而诸法无效之杂病,此方必效,有腹痛者更宜。” 

4、脉虚缓

脉来细软柔弱,或浮或沉,均按之无力。脉来弛缓松懈,或沉迟,心率缓慢,一般每分钟60~70次,但也有心率偏快者。大多血压偏低。

5、主诉复杂矛盾

上有热,如心烦失眠、胸闷心悸、盗汗自汗、口舌糜烂;中有阻,如恶心呕吐、胃胀腹痛、饥不能食,下有寒,如脐腹部的室痛、冷痛,尿频尿无力,阳痿、早泄、月经稀发或闭经等)

各家经验

图片

名家案例

图片

大塚敬节:此方以心下痞硬、腹痛为应用目标。若心下痞硬显著,用半夏泻心汤等泻心汤之类,其痛不止时,用此方。此方之腹痛,发生在鸠尾与脐之中间。不呕吐者亦可用之。还用于伤食、急性胃炎等之腹痛。其舌苔多白厚。(《汉方治疗实际》)

浅田宗伯:此证舌苔之状,愈往里苔愈厚,微黄润滑。纵无腹痛、干呕而诸法无效之杂病,此方必效。有腹痛者更宜。(《勿误药室方函口诀》)

尾台榕堂:治霍乱(急性食物中毒),癌(假性肿瘤),攻心腹痛,发热上逆,心悸欲呕吐;以及妇人血气痛,呕而心烦,发热头痛者。(《类聚方广义》)

图片
图片

曹颖甫先生的弟子姜佐最回忆说。“普我治妇人舌安下发白点海内使。饮食部瓶,不能值成味,我不可能热菜。我日:此属热,宜师白虎竞汤,服石膏。妇服之数日,腐点不动,而胃纳反差。闻人日:服黄连可效,竟剂而愈。”(《经方实验录》)

朱良春先生治疗实火口疮,常以黄连配细率,消灸止痛,除内服外,也可以用黄连3份细辛1份,共研细末,蜜调外搽。

图片
图片

典型案例

图片
图片

跟诊案例

跟诊医案①

南京传统中医门诊部 黄煌老师

60岁,男性,很瘦,情绪分数A4D9

主诉:消瘦(58kg—41kg);尿频尿急尿失禁,自述“不吃也有尿”

既往史:2021清明脑梗,伴有脑萎缩,高血糖高血压(黄师言 高血压高血糖可考虑黄连)

刻诊:苔腻舌暗淡,动辄出汗(黄师言 此为桂枝人指征)口苦口干;食欲睡眠尚可;脉滑,重按无力

体征:舟状腹,胃内有振水音(黄师言 提示胃功能不佳,不可用“地黄类方”排除肾气丸);少腹拘急,很瘦;腰不痛,走路无问题;自述“膝盖冰凉下肢有抽筋感”

处方:黄连汤

黄连15 肉桂10 桂枝20 生晒参15

干姜5   姜半夏15 白芍 20 红枣15

                                   笔者 伍靖琳

跟诊医案②

南京传统中医门诊部 黄煌老师

30岁,男性(复诊),瘦高

上次就诊:

主诉:因腹泻查出结肠炎,行肠息肉摘除术

处方:黄连汤

黄连5 肉桂10 桂枝10 生晒参10 

党参10 干姜5 姜半夏15 炙甘草10 

红枣20

本次就诊:

自述药后体重上升,腹泻改善,精神好转,平素易口溃但近月口溃未作,自述“腹胀胃痛,时胃痛”

体征:腹直肌紧张,下腹软(黄师言: 提示性功能可能低下)无夜尿;脉缓空大,脉弱,舌嫩淡,苔根厚;面无明显红光(考虑为上热程度减轻)

处方:黄连汤原方去掉桂枝(黄师言 桂枝用于小便不利,尿失禁)

黄连5 肉桂10 生晒参10 党参10

干姜5 姜半夏15 炙甘草10 红枣20

                                  笔者 伍靖琳

医案分析

图片

案例重现

X女,69岁。165cm/53kg。

2021-01-25初诊:

病史:糖尿病确诊1年,体重减轻15kg。近期食欲减退,稍吃即吐,不能进食,大便或秘或泻。视物模糊。上周感冒发热后,口角起疱疹。

体征:面黄憔悴,腹部松软塌陷无形状,眼睑红,舌质暗,苔白腻。

处方:黄连汤

黄连5g   肉桂10g  生晒参10g  

红枣20g 姜半夏15g 炙甘草5g 10剂

2021-02-08:

已经可以吃饭了,体重增加2.5kg。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已减量。原方续服。

图片

分析与思考

图片
图片

黄师有言:该患者“下寒”的表征不算明显,但“上热”和“中阻” 明显,尤其是因糖尿病胃轻瘫而出现的“中阻”表现非常明显,食欲减退,稍吃即吐,不能进食等。半夏泻心汤和黄连汤两者腹部疼痛的位置不一样,半夏泻心汤是心下痞在偏上部,心下位置;黄连是少腹疼痛,在肚脐下面。

图片

用方对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的鉴别

相同点:两方均能止呕。

不同点:

①黄连汤:

腹中痛,有桂无芩,唇舌暗淡,白厚苔多。

②半夏泻心汤:

心下痞,面红,唇红,营养状况良好。有芩无桂,唇舌多红,黄腻苔。

【心下痞:此为上腹部的不适感,如饱胀感、烧灼感、隐痛、食欲不振,或疼痛,或嘈杂等症,提示上消化道处在充血的状态。】

⭐黄连汤的舌苔偏厚偏白的多,舌苔黄的很少见;半夏泻心汤的舌苔偏黄的比较多

⭐半夏泻心汤治疗热性下利的效果比黄连汤要好;

图片

药理病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1

图片

原文用量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图片

黄师经验

黄连5-15g,肉桂10-15g,党参15g或人参10g,半夏15g,甘草5-15g,干姜15g,大枣20g

图片

用药补充

①生晒参可以代替人参进行使用;

②胃不舒服,黄连用5g;血糖高,烦躁不安,黄连可以增量; 

③脉弱舌淡者重用桂,桂枝和肉桂同用;

④一般情况可以使用党参,糖尿病消瘦者必用生晒参或红参; 

⑤吐水,大便水样(内有寒饮)排出物清稀,姜的用量可以增加;桂枝可平冲止呕;

⑥患者口腔粘膜有破损可以增加甘草的用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量少或作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以慢性(长期) 高血糖为主要特征。

图片

临床中、晚期多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或乳酸性酸中毒。长期糖尿病可致眼、肾脏、心脑血管、胃肠、泌尿等多系统损害,也是致残、致死主要原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有3条:

1、禁食8小时以上的空腹血糖值≥7.0mmol/L。

2、 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3、 任何时间的血糖≥11.1mmol/L。

图片

如果糖尿病症状不明显,经过一次血糖或空腹血糖升高是不能确定为糖尿病的,再测试一次仍升高的才能确定为糖尿病。

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急情况下,可能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史,就临床诊断而言,不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糖尿病,需要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代研究

糖尿病性胃病

胃动力异常和胃排空紊乱在糖尿病患者中是常见的,表现为胃活动节律紊乱、胃窦扩张、胃窦动力低下、胃窦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及胃轻瘫。本方适用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焦虑失眠、口干口苦而消瘦乏力、阳痿的糖尿病患者,有止痛止呕、改善睡眠、消除疲劳、稳定血糖值、回升体重等功效。腹泻者,加葛根 50g。血糖居高不下者,黄连可以重用至10~30g。(“胃不和则卧不安”,黄连是治疗消渴病的要药)

图片

01

图片

02

图片

图文 | 伍靖琳 宋婧怡 朱凌萱

编辑 | 伍靖琳

校对 | 赵乔琳

审核 | 梅莉芳 张薛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