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温急降!3招驱赶孩子体内的寒!今天开始,坚持做!

 woainijingzhi 2024-01-24 发布于广东
 

最近,广东地区迎来了一股强冷空气,气温已跌至个位数。在这一波冷空气之前,天气和暖,不少孩子跑跑跳跳都会出汗,此时,他们的皮肤腠理处于打开的状态,突发冷空气,孩子一吹冷风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着凉生病。因此,家长要积极掌握帮孩子排寒的方法。 

《黄帝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是说,如果在冬天为寒邪所伤,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受凉”时,也许不会马上生病,寒邪伏藏于人体内郁而化热,在来年春天到来时,随着天气的变暖而发生温病。

“儿为虚寒”,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天生虚寒底的,就更要注意避寒、防寒,特别是在冬季,正是一年之中天气更冷、阴气更重、阳气更弱之时,更要帮孩子做好保暖,避免寒邪乘虚而入。

此外,家长还要积极地帮孩子把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避免寒气在体内潜伏,留下隐患,具体来说,可以把握好3大排寒“通道”。

 图片

脾胃排寒有讲究

脾胃里面的“寒”从何而来?大多数都来自于孩子的饮食。

一方面,三伏天期间,天气炎热,阳气浮越于体表,五脏六腑相对虚寒。孩子贪嘴、贪凉,吃了不少西瓜、哈密瓜、雪糕、冰棍、冷饮等解暑的食物,家长又没有及时帮他们驱寒,导致寒气积攒在脾胃。

另一方面,不少家长迷信西方营养学,给孩子吃了很多牛奶、酸奶、火龙果、猕猴桃、西梅、香蕉等,这些食物都是性味寒凉的,孩子体质虚寒,大量、长期地吃这些水果,容易加重脾胃虚寒的问题。

帮脾胃排寒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多吃一些性味温热,或辛温发散的食物。在脾胃吸收消化的过程中,食物的温热之性能将脾胃的寒气驱散,兼能调养脾胃。

1、先消积

驱寒的过程,就像是我们打扫卫生的过程。我们要把体内的邪气、病气“扫”出体外,就要先把“通道”打开,不然,我们无论如何用力打扫,病邪、糟粕依旧堆积在体内。

对孩子来说,阻碍脾胃这条“通道”的因素大多都是积食。所以,驱寒前,家长要先用“10秒法”检查孩子的消化状态,若发现孩子有舌苔厚、口气大、大便异常、睡不安稳等问题,就表示孩子积食了。

积食期间,不建议给孩子安排驱寒的食疗。否则,脾胃有积滞,再吃点温热的驱寒食疗,积食化火,孩子就容易外感、发烧。

此时,家长应该马上帮孩子消食导滞,用好“3招”,给孩子喝新三星汤,同时吃少、吃素、吃软烂易消化的食物。新三星汤由山楂、麦芽、莱菔子组成。山楂和麦芽都能消食¹,莱菔子不仅能消食¹,还能利大便²,一定程度上能让寒气随着糟粕排出体外。

2、再驱寒

等孩子消化变好了、积食消退了,家长就可以着手安排驱寒食疗了。今天我就给家长介绍一道驱寒气、暖脾胃的茶方——陈皮姜米茶,做起来也很方便。

● 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能散寒解表,降逆止呕³

民间有“姜能御百邪”之说,适当吃点生姜可以快速给身体驱寒,体质虚寒的孩子日常吃蔬菜也可以加点生姜炒一炒,降低蔬菜的寒凉之性。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脾、肺经,能理气、健运脾胃、燥湿、化解痰浊¹

脾处于中焦,是五脏六腑的枢纽,脾运化得利,五脏六腑自然能各司其职;反之,脾运化失利,气机不通,身体就会有问题。而陈皮能燥湿,扫清阻碍脾胃运化的“垃圾”,提高脾的运化功能;能理气,把体内的气机理顺,让它运转得更加顺利。

●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能补脾益气、除烦渴、止泻痢³

我们讲:“芳香化湿”,焦香入脾,把粳米炒到焦黄、炒出焦香,补脾益气的作用会更强。脾乃气血生化之源,孩子脾胃好了,阳气生化有源,自然能抵抗寒邪。

 图片

陈皮姜米茶

材料:陈皮2克,粳米30克,生姜5克

做法:

1、将陈皮放进碗里浸泡5分钟左右,将粳米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备用;

2、将泡软的陈皮切丝,生姜去皮切丝,备用;

3、将粳米放入锅内小火翻炒,炒至微微焦黄、散发米香时,加入生姜丝和陈皮丝一起翻炒;

4、炒制后的陈皮、生姜、粳米可直接泡水服用,也可加入适量的水煮20分钟后服用。

宜忌:

◆ 3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

 图片

后背排寒有妙招

后背排寒,主要依靠的是后背两大经络——督脉和膀胱经。这两条经络,一条主“补”, 一条主“泻”。

督脉,又叫“阳脉之海”,主一身阳气。刺激督脉可以起到补充阳气的作用;而膀胱经,是人体很大的一个排毒通道。刺激膀胱经,可以促使人体把体内的病气、邪气排出去。

刺激督脉、膀胱经,可以让阳气源源不断注入经络之中,再流经温暖全身,另一方面,也会让寒气排泄出体外。

在冬季,多带孩子晒背可以刺激督脉与膀胱经。另外,若能用好以下3个方法,效果会更加好。

1、用好小工具

家长可以制作艾叶粗盐热敷包帮孩子温熨整个后背,来回数次,温熨3~5分钟。温熨过程中要注意把窗户关好,气温低可以适当开点暖气;如果温度太烫,可以在孩子的背部铺一条薄毛巾,避免烫伤孩子。

如果家里有暖水袋,也可以直接用暖水袋热敷后背;也可以用电吹风对着后背来回吹,但要注意隔开一点距离,别烫伤孩子。

艾叶粗盐热敷包(外治法)

材料:干艾叶50克,粗盐500克

做法:用铁锅把干艾叶与粗盐炒热,用纱布包裹温熨后背;冷则炒热再熨,可反复利用。也可先将干艾叶与粗盐用布袋装好后,放入微波炉叮热后使用。

宜忌:
2岁以上用。

◆ 受寒明显、风寒感冒初期时用。

2、还可以选择贴敷法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贴许暖贴,贴在后背的定喘穴、肺俞穴、膏肓穴,通过刺激督脉的穴位,达到补充阳气的目的。许暖贴由藿香、丁香、肉桂组成,在孩子没有明显上火的情况下就可以贴。

许暖贴的组方:

藿香:芳香化湿¹

丁香:温中散寒、温肾助阳¹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¹

3、小儿推拿:捏脊

对于一些小宝宝来说,家长可以坚持给他捏脊,每天晨起捏6~9下即可,孩子没有明显生病的话,也可以每天都捏。

图片
 图片

泡脚驱寒有良方

俗话说:“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泡脚可以帮助足三阴经的气血上行,对温暖脏腑、驱散寒邪有很大的作用。

脚板底的涌泉穴更是关键的穴位。《黄帝内经》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并灌溉全身和四肢各处。经常刺激涌泉穴,能补养阳气、固精敛阳,孩子阳气足,自然能驱散寒气。

在天气寒冷时,家长可以用温水帮孩子泡脚,每周泡2~3次都是可以的。如果是体质比较虚寒的孩子,可以直接用感利通兑水泡脚,尤其是明显受寒时,更要及时泡。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0年;

3.周俭.中医营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