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语文课型与语文教学》罗晓晖

 小赵作文 2024-01-28 发布于重庆

听过罗晓晖老师的一次讲座,被他独特的见解和鞭辟入里的分析折服。然后下单购买了他的《追求更高品质的阅读教学》一书,更是被深深的吸引,因为这本书给我指出了文本分析的路径。在这之前,我的语文备课是模模糊糊一片,没有教参的时候自己是懵的,有了教参貌似知道了答案,其实还是懵的。后来又读了这本书的姊妹篇《方法与案例: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大开了眼界,算是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文本有了新的认知和观察视角。

《语文课型与语文教学》一书呈现的是罗晓晖老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型分类思考与观课评述。

这样的课型分类看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起来有难度,但实际上小学语文老师经常做着这里面的一些动作。但是,这些动作的实质是什么?学理是怎样的?对于我来说,是模模糊糊一片。我的头脑中并未形成明晰的学科系统知识。无论是解读教材还是教学,很多东西从我自己开始就没有弄明白。阅读这本书,如获至宝,收获多多:

一、关于文学作品的“手法”的系统认知

文学作品的“手法”问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经常会探讨的话题。罗老师专门用了一篇文章来厘清这个“手法”。

经过这样一梳理,我感觉自己的头脑里清朗了。尤其是对比和衬托这两种表现手法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就这个问题我们展开过讨论。现在回想起来,那种讨论真的是无效的讨论,在大家都觉得说不清楚的情况下,竟然没有一起去查资料探究。这也是我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片段:凭感觉行事,感觉行不通的时候就搁置。这也是我貌似一直在走,但是走得比蜗牛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没有真正的探究,没有钻研的精神。

二、对文本分析与评价鉴赏的认识

文本分析课锻炼学生分析、综合语义信息的能力,文本分析必须准确,必须是客观的。分析不需要评价,分析关注的是“事实”。评价鉴赏课则更多地致力于对文本所能提供的营养的吸收,允许主观。说来汗颜,文本分析思维路径以及准确性都是我所欠缺的。

通过评价课吸收有益的观念,建构自己的思想;通过鉴赏课,观摩优美的形式,获得艺术的滋养。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不经常开展这样的分类教学,但是文本分析和评价鉴赏都是教学过程中会涉及的。我自己理清楚了之后,表达才会更加有条理,思维路径才会更清晰,自然带给学生的也会是清晰的思维路径。

尤其是“读写结合”,读写如何打通?从哪里着力?其实就是需要在完成文本鉴赏之后才能进行的。

三、关于语文学理的认识

语文的学理思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的学理,重点在学科知识的理据和内在脉络;二是教学的学理,重点是学科能力培养路径所依循的学科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比如根据“托物言志的知识内在结构和表达逻辑”,教学时应做如下设置:

1)识别并提取文本材料中关于“物”的主要特征的描述

2对“物”的特征信息加以整合

3)从文本语言中识别并提取关于“志”的表达

4)找出“物”的特征与“志”的表达之间的映射关系

5)理解这种映射关系得以成立的机制

关于“学理”,在阅读之前我提到的两本书中就有了一些理解。这次的阅读是一个再次的明晰,也是我尝到了沿着学理去思考的甜头的回味。

四、一些当头棒喝的句子

1.语文老师首先要自己读得懂文章,自己做得起题,自己写得出文章。

2.学科教学永远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3.作为学习者和思考者,不要惧怕质疑,不要逃避审视;越是刻意的审视越具有锻炼思考的效力;在任何思考中都必须贯穿的最重要的原则是:讲证据、讲逻辑。

4.母语是思维的工具,应该努力强调逻辑,要不然人的思维会变得不正常。

5.语文要运用逻辑,还得首先澄清模糊的信息,然后才能运用逻辑进行分析推理。

6.“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先考虑清楚,能不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利益,是让学生在知识方面有扩展?还是能力方面有提升?是让学生阅读方面得到跃迁?还是写作方面有所提高?”这个句子似乎稀松平常,要我来经验交流的时候我也能够说出来。但是在实际做的过程中,我一不留神就会为了完成教材的内容而教。

7.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包治百病”的。每种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功能的局限性。运用之妙与不妙,全系教者水平。

8.为了革新,痛苦也值得勇敢面对。

一本为我而来的提升语文教学素养的好书!努力学会思考,把自己打造成善于思考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