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题笔记|我这样思考解析几何综合题

 酒戒斋 2024-01-28 发布于安徽


资源提醒

解析几何在高中数学中有重要地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如何提高解析几何学习和复习的有效性,是我们平时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素人素言”公众号内关于解析几何内容的整理,主要以计算的优化、模型的总结,以及知识点的梳理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解析几何中常见的考点、结论及方法。

以下为解析几何专题中部分内容,可供初学者或高三复习查看学习。


圆锥曲线素材欣赏


解析几何,请做好条件转化


从圆到圆锥曲线,我这样说垂径定理


重要结论|焦定比,从入门到精通。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切割线定理


比“点差法”更高级的——“定比点差法”


韦达定理,说好的对称翻车了……


椭圆的焦点三角形,这肯定是最全的解释


精研细磨|双曲线焦点三角形全解析


抛物线最好题源:阿基米德三角形


筷子夹汤圆,夹出个美丽的蒙日圆


圆来如此,阿氏圆的深度学习。


椭圆,恁么美的焦点弦。


教你认清极点极线的真面目

临近期末了,为应对考试,按年级安排,这些天讲了好些张试卷。

高二确实是太重要了,尤其是这个学期。

无论是《空间向量》、《解析几何》,还是《数列》或者《导数》,都是高中阶段最主干的内容。

当然,也是高考最最重要的考点。

难度,更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这学期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进入高中以来,压力最大的一个阶段了吧。

不过,作为高中生,除了正常的听课之外,还应该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好题记录、错题纠正和知识梳理。

做好这三件事,考前就不用慌张了。

笔记里的“好题”记录

           

解析几何


这个题之所以值得被记录,不是因为它的难度,而是因为对它的分析,最能体现解析几何对解题者的基本要求。

解析几何的计算量,实在是太大了些;几何条件的转化,对基本功的要求,也实在是严苛了些。

当然,还有的就是必要的解题经验了。

第一小问是简单的。

当然,关于轨迹,也还是要简单的理梳理一下思路的。

轨迹的求法,从计算量或思路上来说,我的经验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去思考的。

首选的当然是“定义法”。

因为这种方法如果可行,可以给我们节省很多计算的过程,直接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就好。

就象是这个题,如果能想到从定义的角度去思考,当然是容易的。

如果定义实在不行,我一般就会思考:

这个动点,它为什么会运动呢?导致它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而这个问题,一般会有两种结果:

①因为“主动点”的移动导致了它的移动。

这个“主动点”,又称为轨迹点的相关点。所以这种思路被称为“相关点法”。

而“相关点法”遵循的解题过程又是相对固定的:

设点,求点,代点。

②因为某一个参数的改变导致了它的移动。

这个时候,当然就要使用参数方程法了。根据条件将动点的坐标(x,y),分别写成参数的代数式,然后消参就行了。

当然,“消参”的过程,说起来挺容易,但对很多同学来说,还是一个技术活的。





因为题中条件主要涉及到的是斜率,而且是两条直线的斜率,所以很自然的就能联想到“双斜率”的模型。

因此,首先要考虑的,是将条件中的两个斜率k1,k2,转化为双斜率的“一定两动”的结构,所以能想到圆锥曲线中的“垂径定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只是这里“垂径定理”的解释,还是需要了解一下。

其实,就象是我上面那样的写法,就很不错了。

01

点乘双根法

二次函数的“双根式”,在处理向量数量积的问题中,优越性是明显的。

那还用什么“韦达定理”呢,这个“点乘双根法”,用心点的,口算就行。

所以,如果下次再遇向量的数量积,可以果断考虑使用这种方法的。

02

双斜率模型

代数式中的“齐次式”,在中学数学里使用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

而在“双斜率”模型中,通过“常数替换”,构造齐次式,除了写起来费点力气,确实是没有什么计算量的。

所以,这种思路也值得强烈推荐。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下面这篇推送:

斜率和与积,齐次化下“图像变换”VS“巧设直线”

03

直接法

所谓的“直接法”,顾名思义的,就是不使用任何的手段了。

虽然这种思路可能计算量上会大一点,但是更能体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的。

使用这种方法,我的基本思路就是“见条件就转化”。


题后小结

“定点”问题,是解析几何的重要题型。

无论是直线过定点,还是圆过定点,都要考虑先写出直线或圆的方程。只是,最终的方程中须含有一个参数而已。

而过程中,最主要的,也就是对条件的合理转化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