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拼音,随拈两字,皆可成音:“反切”,了解一下!

 又溪 2024-02-10 发布于云南

如果现代人穿越回古代,会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呢?思索之,我觉得是衣、食、言。

因为不论是穿越回去当驰骋沙场的少年将军,还是穿越回去当某皇帝的宠妃,这三项是做其他事的基础。

古代着装也不仅仅为了遮羞御寒,也还要考虑身份、民族的认同。要是心血来潮穿着一分热裤或者淡黄的长裙穿越回去,恰巧遇到“既要正衣朔,又要尊妇德”的朱元璋,此处穿越者可能会遭遇10086种后果。所以穿衣很重要。

“民以食为天”,穿越回去如果快乐肥宅水、肯X基全家桶都没有,会不会“衣带渐宽”呢?

考古、文献研究能帮助我们解密古人的衣和食,那能不能帮助我们知道古人是如何说话的呢?

虽然没有听过XX墓葬里出土了秦始皇讲话录音,或者杨贵妃的倾国倾城的唱歌磁带,不过没事儿,我们是可以依托古代文献来了解一些古人说话的特点的,比如:古人如何给汉字注音?

古人如何给汉字注音

 图片
 图片

汉语拼音方案功能是有限的

我们知道《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语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相对于其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为普通话量身打造的一种最简洁的音位标音方案。

古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读音严格来说是不能够用汉语拼音拼写的。

对此,周有光先生曾经指出《汉语拼音》有“三个不是”:

不是汉字的拼形方案,而是汉语的拼音方案;

不是方言的拼音方案,而是普通话的拼音方案;

不是文言文的拼音方案,而是白话的拼音方案。

周有光先生

 图片
 图片

周有光.孔子教拼音〔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10:26-27.

这“三个不是”说明拼音方案功能是有限的,拼音符号数量不足以涵盖所有古汉语、汉语方言的发音。

而如果是拼音符号过多,那就会给普通话推广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就好比国际音标符号众多,它能相对准确地标注世界各类语言的语音,但是它只适用于学术研究,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掌握的。

颜之推

 图片
 图片

《颜氏家训·音辞篇》

古代汉语有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反切”,一直使用了1700多年。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音辞篇》是最早谈到反切产生时代的著作。

他提出:“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常然矣。”天下各地方的人,言语不一样,自从有人类以来,本来就一直是这样的。自从《春秋》用齐鲁一带的语言写成流传,《离骚》把荆楚的语言看做正音,这大概是在用语方面有明显差异的开始吧。后来扬雄写成《方言》一书,其中各地不同的词语收罗十分齐全,但都是辨别各种名物的相同与差异,却没有反映出各地方读音是这样还是那样。等到郑玄注解《六经》、高诱注解《吕览》《淮南》、许慎编著《说文解字》、刘熙撰写《释名》之后,才开始有譬况和假借等方法来标注字的读音。孙叔然写的《尔雅音义》证明汉代末年已经有少数人懂得反切。曹魏时代,使用反切已经很盛行。魏晋以后,反切成为人们用来记音的主要手段,许多典籍,包括韵书、工具书,大多是用反切来记录音节的读音的。

反切注音

 图片
 图片

与拼音的原理基本相同

说了这么一堆,是不是头大了?那到底什么是“反切”呢?

反切采取拼合两个汉字的办法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它的原理和拼音的原理基本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用“德”字的声母和“轰”字的韵母和声调相拼,你会读出哪个声音?对,你能读出dōng这个发音。念dōng的“东、冬、咚、苳、岽、昸、氡、鸫、倲、菄”等汉字的发音就可以标注为“德轰切”。

再比如:

顿——都困切——d+ùn=dùn   

礼——卢启切——1+ǐ=lǐ

给——改北切——g+ěi=gěi

我国古代的文章是由上往下书写的,在反切用字中,代表被注音字声母的汉字写在上边,代表被注音字韵母的汉字写在下面,所以代表被切字声母的字叫做反切上字,代表韵母和声调的汉字叫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叫被切字。因为反切又叫“切语”,所以反切的上字和下字又叫做切语上字、切语下字,简称切上字、切下字。

因为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分别代表音节的声母、韵母(包括声调),所以就算是零声母字,也要用一个零声母字充当反切上字,比如说:

乌——哀都切—— 0—ū——ū    

演——以浅切—— 0—iǎn——iǎn  

怎么样?古人厉害吧!

 图片

东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人们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受到了印度语音学“声明”的启发,也开始用音节内部的辅音、元音、声调分析汉字的字音,加上汉语双声迭韵的特点也适合反切的本质,就创造出了反切注音的办法,这使得汉字字音的分析和记录走上了比较科学的道路。因为汉末的学者不断在文献注音上使用,所以反切到三国时期蓬勃发展,魏晋鼎盛。

反切记音法出现之后,几经改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切上字和切下字急读就能读出被切字的读音。比如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切在选择切上字的时候,他就会尽量地照顾到不用冷僻字,还尽量选用没有韵尾的字;他在选择切下字的时候,会尽量地照顾到不用冷僻字,尽量选用零声母字。这样的反切就比较容易读出被切字的读音了,我们比较下面两个反切的形式,就可以看出其优劣了:

坚——《广韵》古贤切 

                《音韵阐微》基烟切

强——《广韵》巨良切

                 《音韵阐微》奇阳切

 图片

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智慧地用汉字记录了汉字的读音,虽然说用汉字记音容易受到记音者的方音的影响,不能完全准确记录被记字的读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不断改良的反切给汉字注音更方便、实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反切出现以前譬况、直音、读若(读如)等注音方法的弊端,还给我们记录下许多语音的资料,是我们今天读古书、了解古代语音状况的可贵的依据,是研究韵书的基础,对辞书的编纂有重大的意义。

清代古韵学家戴震曾经说:“未有韵书,先有反切,反切散见于经传古籍,论韵者博考以成其书。”说明是先有反切,然后音韵学家才研究出根据系联的方法分析古代音韵系统,才有了韵书的韵部归纳。另外,语言学家们还利用反切语考察汉语方言发展以及方言的区划。 

 图片

不过,虽然说反切是“随拈两字,皆可成音”,但是,用汉字给汉字注音总还是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

首先,它不能够完全避免用冷僻或者较冷僻的字作反切用字,比如说:

德(dé)+轰(hōng)能让你得出dōng,是因为这两个字相对比较简单,你认识。但如果是“龘+蘡”,可能绝大多数人没有办法拼出新的读音了。那这就说明学习者需要认识一定量的字,否则反切法就不会那么有用。

图片

图片

             dá

      yīng

其次,如果没有完全合适的字做反切下字,只好采用变通的方法来解决了。比如说“拯”字,因为本韵中没有合适的字作反切下字,所以《广韵》不得不把它注成:“无韵切,音蒸上声”,意思就是没有合适的反切下字,用“蒸气”的“蒸”的声母、韵母,但是声调是上声。

第三,有一些反切因为古今语音发生变化,我们今天不能由它读出正确的读音了。比如:

疵——疾移切

jí与cī,古今发音相距太远。

教——古孝切

按现代汉语的拼读习惯舌根音不能够和i、ü拼读,所以按这个规矩,这个切语在今天已经没有办法拼读出来了。

 图片

最后说一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容肇祖、赵元任先生率先开始用现代科学的观念研究反切,有两个研究结论挺值得关注的:

①反切语在我国广泛流行,分布在华北、华南、东北、西南等区域;反切语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中都有使用,反切语已经成为一种濒危的语言现象,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整理记录研究。

②反切语“源于商贸”,“产生流行于市井下层社会”,“反切语与优伶演艺如影随形”,是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除了语言学的研究以外,反切还可以是文化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学、公安语言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对象。

图片

图片

文|百味瓶s

音、编辑|海西

图源|网络(侵删)

BGM|FJORDNE - after you

ED|丢火车乐队 - 白兰鸽巡游记

FM|喜马拉雅  蜻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