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95-97条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2-11 发布于甘肃

95、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桃仁 (去皮尖) 五十个  大黄 四两  桂枝 (去皮) 二两  甘草 (炙) 二两  芒硝 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太阳变证之夹瘀血,这部分内容分散在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整理一下易形成一个直观形象体系。

这个桃核承气汤是称为瘀血第一方。张仲景描写人如果有瘀血会引发一些精神上的异常状况,如果淤血是在小腹的话,通常结果是这个人会发疯,张仲景用的是“发狂”。如果那个瘀血只是刚开始凝结的时候,比如说桃核承气汤,那个瘀血还没有结得很死,那个时候张仲景用的字是“如狂”。等到后面的抵挡汤,那个瘀血已经结得很硬了,那张仲景就会用到“发狂”这个字。如果这个瘀血不是瘀在小腹而是在中焦,那张仲景就说那个人会变成善忘,会变成非常容易健忘。

这个条文张仲景写这一句“热结膀胱”,觉得这个病人在感冒,传到膀胱腑了,然后这个膀胱越来越热,血就烧干在里面,热气聚在膀胱这边,会产生淤血的现象,就有了桃核承气汤证的症状。是不是一定是膀胱?这很难说。因为人的这个小腹部位的瘀血,它的病因不一定是膀胱!

尽管少腹有瘀,是入里了,张仲景说原则上先处理表证(太阳),再处理里证。

张仲景写桃核承气汤证有两点:一点是关于,一点是关于这个病人的情绪反应。

这个桃核承气汤证的这个如狂,跟后面要学习抵挡汤的发狂,或者跟阳明大承气汤的谵语,少阳小柴胡汤的谵语如见鬼状,在症状上的不同要做鉴别诊断:发狂这个病人就完全丧失了理性,所以可能会什么唱歌,脱衣服,爬上屋顶等等一类的异常症状。

如狂是她见到亲人还知道她是自己的亲人,但是她会见到自己老公的时候说你这个死鬼,我现在才忽然发现,我现在疼死了你是一点都不上心巴不得我早点死,然后再找个年轻的美女,所以今天你要听着,我要你答应我不在了要好好对我的孩子。不能用一般世界的伦常来看待她的行为。或者有的病人就开始讲说自己是神或者什么东西。就是还认得人,但觉得整个世界是有怪怪的地方。

桃核承气汤的腹诊就是肚脐到骨盆这边,比较靠骨盆这边的左边的小腹。从肚脐开始算,从肚脐往左下方找,到达骨盆边边上还有一段距离的,如果比较标准的,就是让病人平躺,然后三个手指按,如果你按一下,病人跟你说“诶”,然后一按就很痛,那这种感觉的话,就是桃核承气的腹诊了。

如此,这个不仅仅处理膀胱热结瘀血,这种少腹瘀血,同样可以。

这个桃核承气汤治瘀血不一定在少腹,甚至于可以推广到身体的所有部位的瘀血都可以治疗,但注意治疗这瘀血的时机是突然间出现的瘀血为主!久瘀在少腹,可用下瘀血汤。瘀到极致,变干涸,女子经水也不来,男子干痨,会在之后的学习中学到大黄蛰虫丸。记住桃核承气汤适用时机,经方的应用时机很重要(不仅仅是病机)。医生治病,病机病理,药入何经等等仅仅只是入门级别!我们要向倪老师学习看齐,那才是更高的境界,必须跳出方症对应,要见病知源,治病求根。所以这个桃核承气汤方可以运用到一切的运动性创伤而引起的一大票变症!!!

96、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

 水蛭 (熬)三十个 虻虫 (去翅足,熬)三十个 桃仁 (去皮尖)二十个 大黄 (酒洗)三两 

抵当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张仲景这条文描写病人有发热,看着像太阳病的症状,而又有一身发黄的症状。但脉不浮而沉结(沉主里,而结主瘀),由此不难看出,这不是太阳病的表热证。少腹硬满,又是瘀血,水结的共有症状,假如小便不利,是水结并不是瘀血,小便自利,肯定是无水结。其人如狂,多是瘀血的确定指证,所以说“血证谛也”,可用抵当汤。过去这样的症状往往还能见到,现在社会很少了,血结很硬(实症)可用此方。现代人的瘀血,特别是女性,它不是一下子起的,都是饮食寒冷,开空调贪凉,月经期也不注意,再加情绪不好,要争做女强人……子宫内膜脱落时每次会有残留不净,慢慢地形成西医讲的腺肌症,再到腺体瘤……提醒女人平时常注意保暖,不要那么美丽“冻人”,从脚做起,天凉了穿袜子,长衣长裤,手脚受冻,需要时服当归四逆加味,可解(虚症)。

97、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

 水蛭 (熬)二十个 虻虫 (去翅足,熬) 二十个 桃仁 (去皮尖)二十五个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病人症状看起来很像是无汗而发热的伤寒,但是里有停水(水结)或瘀血,均可使表热不解。假如有停水(水结),则少腹满,应该小便不利;如果是少腹满而小便反利者,是为有瘀血无疑,所以应该攻下(瘀血)。不可用其他祛瘀药,而适宜用抵当丸。张仲景写本条文,主要提醒病人只是发热,而没有如狂、发狂等剧烈证候,病情较缓,不需要抵挡汤这样重药猛攻,而只适宜用抵挡丸轻药缓下。

十大活血化瘀经方:

1、桂枝茯苓丸:
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在腹诊的时候,压痛点比较不靠骨盆那边,靠肚脐左边旁边的,左边是血分,一般是桂枝茯苓丸证。左腹好像没有特别紧绷,就跟一般人肚子一样。下腹部有瘀血(血滞、血塞、郁血、凝滞),或有气之串扰和神经症状者,妇科瘀血多见。

2、桃核承气汤:

原条文见前面文章,在腹诊的时候,压痛点比较靠左边骨盆那边的,是桃核承气汤证,肚子要比正常的时候要硬一些的,或者说比一般平均水平的人的肚子要紧绷一些,左下腹部有时可触及索状物,并有抵抗与压痛。

3、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大柴胡汤条文见后面的少阳篇,在腹诊的时候,压痛点靠肚脐右边痛,右边是气分,此处还分不出到底是淤血还是阑尾炎(盲肠炎)可以用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4、抵当汤:

见刚刚学习的第96、97条,在腹诊的时候,压痛点比较靠骨盆那边的,类似于桃核承气汤证,肚子是要比正常的时候要硬一些的,肚子要紧绷一些,左下腹部可触及索状物,并有抵抗与压痛。瘀血,有精神症状表现更明显

5、当归芍药散

原文: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腹诊时肚子摸起来就整个软滩滩的,整个肚子都没力的,这种程度的软绵绵的肚子,贫血,虚寒症,用当归芍药散。

6、大黄牡丹皮汤
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时时发热,热汗出,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瘀血,急性局部症状,右下腹部有压痛点,疼痛拒按,有化脓之势,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伴小腹胀满,右足屈而不伸,舌质正常,苔白厚微黄。脉沉弦。西医检查:马氏点压痛,反跳痛阳性。血液化验白细胞超高,肠痈(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7、下瘀血汤

原文: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多产后瘀血,陈旧性瘀血,肌肤甲错。

8、大黄甘遂汤

原文: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水血两结,必小便难,少腹满如墩状,除了水,还有瘀血块在子宫里面,月经来的时候颜色比较淡,因为水跟血会混在一起。

9、大黄䗪虫丸

原文:五劳极虚,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腹满疼痛拒按,痛处固定,纳差,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脉弦涩。

10、温经汤

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1]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2]。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少腹里急,腹满,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

图片

最后学习倪老师教的瘀血诊断方法:
1、脉象:脉当为沉涩,或弦细。
2、舌象:舌则红中带紫青,苔或白或黄。舌有齿痕,舌头上有牙齿的痕迹,因为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身上循环系统很好的时候,舌头会很光润,循环不好的时候,舌头的循环也会跟着不好,舌头跟牙齿贴到,一拉开来,牙齿印还在上面,就代表瘀血,很多都是妇科子宫的问题。
3、特定穴位:
(1)、 血会膈俞,病人一定会有“膈俞痛”,督脉第七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膈俞穴。
(2)、膝盖旁边血海穴痛,足太阴脾经上的血海穴会痛。
(3)、三阴交有压痛点,三阴交痛大多在妇科里面,三阴交 主腹、少腹的地方。
4、 更严重的,在肚子上看到一块一块的青紫。 
5、 口渴而不欲饮。

学习掌握活血化瘀,肯定绕不开王清任,他是学通了经方,写《医林改错》创造的六个逐瘀汤。可以借鉴一下

1、通窍活血汤

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治疗头面部瘀血

2、会厌逐瘀汤

桃仁、红花、甘草、桔梗、生地黄、当归、玄参、柴胡、枳壳、赤芍

治疗咽喉部瘀血

3、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甘草

治疗心胸中瘀血

4、膈下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五灵脂、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枳壳

治疗瘀血在膈下,即肝胆经所过的两胁部,周围痞胀不舒。

5、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肉桂、干姜、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

治疗血瘀少腹及下腹部

6、身痛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甘草、羌活、秦艽、五灵脂、香附、川牛膝、地龙。

治疗周身经络血脉被瘀血阻闭。

温馨提示:此为学习笔记,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材、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试方,否则后果自负!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