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泻心汤:主治无形邪热郁滞心下

 循天园 2024-02-23 发布于广西

附子泻心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文第155条云:“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本条承接第154条而言心下痞,并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治疗,说明其基本病机仍属于无形邪热郁滞心下。然“心下痞”而复见恶寒汗出,若有发热,当属中风表虚证。今不见发热,说明并非表证不解,而是阳气虚,卫外不固所致。夫太阳之根柢在于下焦水腑,而见此上热下寒之证,寒热并用,表里同治,可见先圣之良苦用心了。

该方寒热补泻并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卫阳根源于肾,而出于上焦,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今由于“伤寒大下后,复发汗”致使阳气虚,而卫外不固。阳虚则卫阳不固,温煦失职,故恶寒,开合失司,肌表不固,所以汗出。临床上可见之症如上半身身热汗出,腰以下恶风之上热下寒者;老人阳虚而食积不化,热郁于中,外见面白肢冷者;痢久脾胃阳虚而湿热尚存者;寒热不和致胁下痞结者;身热烦躁,二便自利,脉洪无力,按之明显衰减者等,用本方治之每获良效。徐灵胎评价该方证:“此条不过二语,而妙理无穷。前条发汗之后恶寒,则用桂枝;此条汗出恶寒,则用附子。盖发汗之后,汗已止而犹恶寒,乃表邪未尽,故先用桂枝,以去表邪,此恶寒而仍汗出,则亡阳在即,故加入附子以回阳气,又彼先后分二方,此并一方者何也?盖彼有表复有里,此则只有里病,故有分有合也。”

根据林亿《千金翼方》之注,本方即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方中用大黄、黄连、黄芩之苦寒,以沸汤浸渍,少顷绞去滓,取其味薄气轻,以清上部之邪热,达到消痞的目的;附子久煎别煮取汁,使辛热之重汁易于下降,温经扶阳以固表。是以如此寒热殊异之药,浑合为剂,服之热不妨寒,寒不妨热,分途施治,同时奏功,此不但有用药之妙的慧心,又有神鬼不测的妙算。

尤在泾对本方的治疗作用及煎煮服法作了科学的分析:“按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若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然使无法以制之,鲜不混而无功矣。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冯向东)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