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浅注》(234-235)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3-05 发布于甘肃

图片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以前,仲师给我们讲阳明病,其邪气皆是从别处传过来的。有从表往里传来的,也有从上焦往中焦传来的,一个横向的,一个纵向的。自这一条开始,仲师给我们讲阳明病,也有体质因素的,也有“老病”的。也就是说,一些病人,他们先天就胃肠不好,而有一些病人,胃肠是老病啦。这样一部分病人,如果感受到风寒,感受到外邪,就很容易致病。这个病,可以相对阳明病来讲,是一个新的病。比如这一条,这个病例,病人本是一个阳明病患者,胃肠不是很舒服,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世上之人,胃肠不舒服的,胃肠有点小毛病的人实在是不少,这些人感受到一些外邪,一摸脉,脉迟了,脉迟是脾见虚的脉,说明邪气很容易就伤到脾了,直中到脾。太阴中风证,后边太阴病篇也有专讲,就是由于这个病人胃肠不大好,稍受到外邪,外邪就直中太阴,因为脾胃为夫妻嘛,丈夫常年不舒服,妻子的身体也是会拖垮一些的,是不是?稍感受到外邪,别人不会有感觉,他就不行啦,外邪直中到太阴,脉迟了。当然,他的阳明病也会加重一些,汗出多,平常可能就是胃肠不舒服,有些不适,现在汗出多了。微恶寒,是说外邪伤太阴之表,这个邪气还没传到里,虽然里边阳明本来不是太好,但是现在外邪并没有侵入到里去,还在表,表未解了,这时候怎么办?治这个外邪,就可以喝桂枝汤。太阴中风证,有汗出,微恶寒,宜喝桂枝汤。

这一条,就是讲得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常说,读仲景老师的书,一定要有一个预设“情境”,咱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讲,这样讲的顺序与理由是什么,惟有明白这一些,才不会误解。

2021/6/10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这一条,与上一条要对照看。上一条,是讲一个阳明病患者,感受到风邪,致使招致太阴中风证;这一条,是讲一个阳明病患乾,感受到风邪,致使招致肺卫受邪,引来的肺卫伤寒证。为什么会这样?一是体质因素,二是这个“老病”阳明病的证异,也就是说,易引来脾部病变的,一定常常会是阳明腑上的病,而易引来肺卫病变的,则往往是阳明经上的病,这是因为邪气也会“就近”侵害所致。

如果一个阳明经病的患者,也就是说,一个人阳明经素来就不强健,稍感些外邪,它就会发病,同时,因为素虚,邪气就会传变,就近侵害,就会伤及肺卫,脉浮提示伤肺卫,无法是寒邪闭表,喘是肺气不利,这时候,就须用发汗法,让病人服用麻黄汤。这是因为,这个患者,阳明经上的病不重,就是平常素虚一些,但它是个“头儿”,很容易引邪上身,邪上身,就有可能会引来肺卫上的病变反应,如果有肺卫上的病变反应,诸如脉浮,无汗而喘者,就要解决主要矛盾,治之以麻黄汤。这里这个肺卫上的病,一是主要问题,二还是一个表证,故先解决之。

2021/6/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