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继续!黄煌讲经方——吴茱萸汤

 公众号医经 2024-03-06 发布于河南

吴茱萸汤是经典的止痛止呕方,传统的温胃方,具有止吐利、治吐涎、止头痛、除烦满等功效。吴茱萸汤证多见于以头痛、干呕、吐涎沫为特征的疾病,烦躁欲死与手足逆冷为其适用人群的特征。


一、经典配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二、经典方证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243)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方。(309)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方。(378)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十七)

1.头痛

头痛以头顶为主,痛时多伴有呕吐,痛势剧烈。经方中能治疗头痛的方颇多,如麻黄汤治头痛发热,无汗而喘;桂枝汤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五苓散治头痛发热,欲饮水;小柴胡汤治头痛,四肢苦烦热。而本方证治头痛,干呕、吐涎沫、手足逆冷。提示本方的头痛,需要结合他证加以鉴别。

2.干呕、吐涎沫及呕而胸满

干呕,呕而无物,其声响亮。涎沫,黏饮白沫。呕吐但口中有清冷涎沫。柯韵伯说:“呕而无物,胃虚可知矣。吐惟涎沫,胃寒可知矣……干呕、吐涎沫是二症,不是并见。”“呕而胸满”,大塚敬节认为是“呕吐而上腹部膨满者”,其腹证也是腹部膨满相对有力,并非软弱无力(《金匮要略研究》)。莫枚士说:“此方辛甘相合,为治呕吐之专方,亦治久寒之专方。”(《经方例释》)提示吴茱萸汤能止吐,并抑制胃液的分泌。

3.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手足逆冷,同手足厥冷,即四肢冰冷。但与四逆汤证的四肢逆冷有别。本方证冷在末端,而四逆汤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可见有轻重之别。此症多与吐利同见于少阴病中。如恶寒身蜷而利,手足冰冷者,多为病情严重,难治或不治。倘若烦躁欲死,提示病情尚有转机,吴茱萸汤可解。烦躁欲死,提示痛苦程度严重,或疼痛难忍如狂状,或坐卧不安,或烦闷异常,或不能安宁片刻。这种症状多与头痛、呕吐、胸闷等症状并见。头痛、干呕、吐涎沫是吴茱萸汤适用疾病的特征,而手足逆冷与烦躁欲死是吴茱萸汤适用人群的体征和精神心理特征。关于本方证的病理机制,传统解释有“厥阴之寒气上攻”(许宏)、“肝寒上逆”“阳明寒呕”

(《伤寒论译释》)、“寒饮冲逆”(胡希恕)、“胃虚寒凝,胃虚停饮夹肝气上逆”(《金匮要略》新世纪第四版)等。


三、适用人群

手足冰冷是本方适用人群的体征,精神症状明显,脉细多见。

1.手足冰冷

患者体力比较低下,面色苍白,或青白,或晦黯,缺乏红光。手足冰冷,或腰背冷痛,或自觉口鼻、牙齿冰冷难忍。虽用热敷或空调,亦无温暖感。易生冻疮。

2.多疼痛、烦躁

如头痛、腹痛、乳痛、牙痛、关节痛等,尤以头痛为多。其痛势剧烈,如裂如锥扎,患者或以毛巾缠头,或呻吟不止,或以手自打其头,或欲撞墙,或抱头跳跃,既不能听,又不能答,在室内一刻不停地转动。或眉头紧皱,或畏光声,或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或虽卧床而屈膝伸腿,辗转反侧,或摆手摇头,坐卧不得,一刻不得安宁。

3.多呕吐或腹泻

易恶心呕吐,或吐酸水,或吐痰涎白沫,也有嗳气者。或腹泻,遇冷加剧。胃内发冷,心窝部常有膨满痞塞感,比较膨隆,或伴有振水声者。患者口水特别多,口淡乏味,舌苔白腻或水滑。常有饮食生冷或过服寒冷药物史。

4. 脉沉细

六脉沉细,或细滑,或沉弦;或脉沉迟,或浮缓。


四、适用病症

1.以头痛为表现的病症

本方适用于如习惯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脑病、颅内压增高性头痛、结核性脑膜炎、血管神经性头痛、腰椎穿刺术后头痛、颅内血肿、梅尼埃综合征、癫痫,以及眼病的急性结膜炎、青光眼、急性视神经乳头炎等患者。适用者往往伴有呕吐、烦躁等症状。通常痛势剧烈,其痛在两侧太阳穴,眉棱骨、眼眶胀痛。发作时吐水、眩晕者,合小半夏加茯苓汤。胃部胀满,有振水声者,合苓桂术甘汤。

大塚敬节经验:“吴茱萸汤证头痛多为偏头痛,或左侧,或右侧,特征是疼痛侧颈部肌肉僵硬、绷紧而突显。”(《金匮要略研究》)胡希恕经验:“偏头痛,尤其偏于右边偏头痛,大概都是用吴茱萸汤。”(《胡希恕伤寒论》)“ 美尼尔症,很多是吴茱萸汤证。”(《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2.以呕吐为表现的病症

本方适用于如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贲门痉挛、幽门痉挛、瘢痕性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妊娠恶阻、更年期顽固性呕吐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病者心膈胀满,气逆于胸间,食入即呕,呕尽即快,名曰气呕,宜用茱萸人参汤(即本方)。”有嘈杂吞酸主诉者容易取效,本方能治反酸。《肘后备急方》用本方治食后噫醋及醋心。《备急千金要方》治噫而酢咽。《圣济总录》用本方治心痛,如口苦、烧心。舌苔黄,可加黄连。如吐水,可加茯苓。

胡希恕经验:治胃炎、结肠炎,有呕吐清水、肠鸣、完谷不化而下利者,常以本方含生姜泻心汤;治妊娠恶阻呕吐频作者,本方合小柴胡汤有良效(《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

3.口水多的病症

如中风后后遗症、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疾病等见吞咽困难、口水分泌量多者,可以用本方。


五、方证鉴别

1.本方与小半夏加茯苓汤

两方均能止呕。本方证头痛干呕,彼方证头眩吐水;本方证消瘦、脉细、不能食,彼方证营养状况良好。

2.本方与当归四逆汤两方均能治疗手足厥冷。本方证偏于干呕吐涎沫,病在胃肠;彼方证偏于脉细欲绝,病在血管。两方均能止痛,本方证偏于头痛,彼方证偏于腹痛。


六、参考用量

吴茱萸5~15g,人参10g 或党参30g,生姜30g,大枣20g。以水600mL,煮取汤液200mL,分2~3次温服。

吴茱萸味道极苦,入煎时宜先用热开水冲洗数次。本方人参可用党参,但量宜大。

本文节选自《经方方证》。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