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评一体化:从学习任务单到核心素养的培养》(1):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与框架

 leeechen64 2024-03-10 发布于重庆
引 言
在教育广袤的大地上,每一堂课都如同一颗种子,孕育着学生的未来。而如何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则需要我们精心地耕耘与灌溉。教学评一体化,正是那把锋利的镰刀,助我们割除阻碍学生成长的杂草,让教育的田野更加丰饶。
学习任务单,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表单,更是学生通往知识殿堂的地图。它指引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目标,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如同为他们的未来打造一把坚固的钥匙,能够打开成功的大门,迎接未来的挑战。
教学评一体化,正是将学习任务单与核心素养培养紧密结合的桥梁。它通过对学习任务单的精心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让我们携手走进教学评一体化的世界,从学习任务单出发,共同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无限可能。让教育的田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第一章 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与框架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定义及其教育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基础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定义
教学评一体化,简而言之,是一种将教学、学习与评价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三者相互独立、割裂的状态,实现了三者之间的动态互动和深度融合。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内,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而是转变为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习者在其中扮演着积极的、主动的角色。他们不仅接收知识,更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反思和评价。
与此同时,评价不再仅仅作为教学结束后的一个简单测验或总结,而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角色。评价在教学评一体化中贯穿始终,为教学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这种反馈不仅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更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情感。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模式下,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等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习者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它们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公民。
(图1: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
图1说明:
在“学教一体化”方面,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借鉴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该框架涵盖了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三大维度,并具体细化为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个方面。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进一步从学科核心素养中提炼出深度学习的关键要素,并据此设计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的教学目标。在制定评价目标时,教师可以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细化,确保学科关键能力的阶段水平与课程内容模块对应的能力达成水平相一致,从而使总体目标、学科课程标准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在“学评一体化”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评价目标设计了一系列评价任务。这些任务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经历深度学习过程。成果展示和总结升华环节则使学习过程和成果变得可见,实现了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和可量化,为学生提供了及时的反馈和学习的动力。
在“教评一体化”方面,教师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用于跟踪、反馈和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而言,表现性评价包括达成评价、嵌入评价和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这些评价方式不仅关注评价的主体、对象、方式和标准,还涵盖了课堂上的多种活动类型,如口语类、纸笔类、操作表演类等嵌入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教师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教育心理学基础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或信息,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认知结构和文化背景,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解释和整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式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首先,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和策略,从而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主动参与和反思的过程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
其次,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它强调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提倡为学习者提供真实、具体、有意义的情境,使他们在情境中主动探究、建构知识。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和意义建构。
最后,教学评一体化还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它鼓励学习者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也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认知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即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具备在不同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忆和复述知识。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式下,认知灵活性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首先,教学评一体化鼓励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它提倡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者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如案例教学、情境模拟、项目式学习等。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灵活性,促进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和灵活应用。
其次,教学评一体化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它不仅仅关注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习者能否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注重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认知,即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具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反思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式下,元认知理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首先,教学评一体化鼓励学习者进行反思评价。它提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效果,从而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反思评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其次,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它鼓励学习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
二、教学评一体化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关键概念,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知识与技能,更强调了学习者在面对复杂情境时所展现出的综合能力与情感态度。
而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正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机制的融入,实现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统一,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主动探究和反思的机会。而教学评一体化则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反思。这样的机制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寻求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其次,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一体化的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复述或记忆,更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评价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不盲从、不固守成见。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三,教学评一体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下,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分享学习成果、接受他人评价等。这些互动过程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机会。他们需要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妥协和协调。这样的经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学习任务单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角色与价值。
学习任务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主要作用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它通常包括参与人员、任务名称、任务说明、探索计划、学习记录、学后反思等模块,旨在引导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搜集学习资源、进行分析、整合、比较、提炼等过程,实现学习结果的输出。学习任务单不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等,还引导他们自主、协同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习得和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
(一)学习任务单的角色
1. 引导与规划
学习任务单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起到了引导和规划的作用。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帮助他们了解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和预期达成的技能。学习任务单可以列出关键的学习点、实践活动和评估标准,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遵循,减少盲目性。
2. 协调与整合
学习任务单还能够协调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之间的关系,确保它们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单帮助教育者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习者能够在不同学习领域之间建立联系,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3. 监测与评估
学习任务单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扮演着监测和评估的角色。它要求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提供相应的证据或成果,以便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成果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学习任务单的反馈,教育者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二)学习任务单的价值
1.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任务单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帮助学习者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它使学习者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关键任务,避免无效的学习和浪费时间。同时,学习任务单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促进深度学习
学习任务单鼓励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促进深度学习。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单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深度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任务单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成果展示,让学习者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这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学习任务单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期望,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
4. 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学习任务单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了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学习任务单帮助教育者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对接,确保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这有助于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评一体化框架的构建

图2:教学评一体化理论模型
图2说明:
教学、学习、评价都是以教学(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图3章勤琼等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图4:陈新华等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相关要素)

(一)明确教学目标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框架的首要步骤是明确并细化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基于课程标准、学习者需求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确保教学方向与评价标准的统一。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也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了基准。那么,如何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呢?
1. 基于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应首先基于相关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制定的,规定了学生在特定年级或学科领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教育者需要仔细研究并理解这些标准,确保自己的教学目标与之相符,并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
2. 考虑学生需求
除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还应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每个学生的背景、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收集学生的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难点,并将这些需求融入到教学目标中。
3. 结合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育者应充分考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确保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一致。通过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 确保教学方向与评价标准的统一
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确保教学方向与评价标准的统一。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还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了基准。当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时,教育者可以更容易地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评价策略和标准,从而确保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5. 设定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后续的评价至关重要。具体目标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可衡量的目标则有助于教育者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例如,一个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至少80%的与某一主题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在解题过程中展示出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解题策略。”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教育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者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学习、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这些方法旨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并鼓励他们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参与。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呢?
1.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育者应首先确保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不同的教学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探究学习或案例教学可能更为适合,因为它们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2. 考虑学习者的特点
学习者的特点也是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以及先前知识经验等都会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例如,对于年轻的学习者,游戏化学习或互动式教学可能更受欢迎;而对于成年学习者,则可能需要更加正式和专业的教学方法。
3. 学习内容的性质
学习内容的性质也是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知识点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传授。例如,在科学领域,实验教学或实地考察可能更为适合;而在语言学习中,角色扮演或模拟对话则可能更加有效。
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可以将探究学习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学习;或者将情境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教学方法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学方法还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知识联系和认知结构。
6. 鼓励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参与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还应鼓励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方法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过程,以便教育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同时,教学方法还应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三)实施实时评价反馈
实时评价反馈是教学评一体化框架的核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通过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方式,及时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效果。随后,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习者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这种实时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 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结合
实时评价反馈的实施需要教育者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旨在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表现性评价则着重评估学生在特定任务或项目中的实际表现,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通过结合这两种评价方式,教育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反馈提供充分的信息依据。
2. 及时收集和分析学习数据
为了实施实时评价反馈,教育者需要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测验成绩、在线学习平台等多个渠道。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教育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格等信息,为后续的反馈提供数据支持。
3. 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基于收集到的学习数据,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这些反馈和建议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指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方向和方法。同时,教育者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感状态,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4. 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方法
实时评价反馈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方法。在提供反馈和建议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同时,教育者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5. 促进持续改进和发展
实时评价反馈的实施需要教育者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情况。在提供反馈和建议后,教育者需要跟踪学生的改进情况,并定期进行再次评价,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改进和发展。同时,教育者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四)引导学习策略调整
教学评一体化框架鼓励学习者根据评价反馈调整学习策略。教育者应指导学习者分析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学习进度、更换学习方法等。通过不断尝试和优化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1. 强调评价反馈的重要性
教育者需要让学习者明确评价反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评价反馈是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和改进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评价反馈,学习者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整。
2. 分析学习优势和不足
获得评价反馈后,教育者应引导学习者全面分析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这包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学习时间的分配等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学习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学习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3. 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法
基于对学习优势和不足的分析,教育者应指导学习者调整学习进度和更换学习方法。例如,对于掌握较差的知识点,学习者可以适当增加学习时间,采用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则可以适当减少学习时间,将精力投入到其他更加重要的学习任务中。通过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法,学习者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
4. 尝试和优化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调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习者不断尝试和优化。教育者应鼓励学习者勇于尝试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如使用不同的学习工具、参加学习小组等。同时,教育者还应引导学习者定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通过不断尝试和优化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5. 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引导学习策略调整的过程中,教育者还应关注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通过调整学习策略,学习者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学习者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
五)融入核心素养培养
教育者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提供评价反馈时,应充分考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机制,帮助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这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育者应将核心素养纳入其中。这意味着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明确提到要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
2. 选择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育者应考虑哪些方法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教育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 设计针对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
在提供评价反馈时,教育者应设计针对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这包括设计能够评估学习者核心素养的测验、作业和项目等。同时,教育者还应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升核心素养。
4. 创设有利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环境
除了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外,教育者还应创设有利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包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等。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5. 持续关注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育者持续关注学习者的进步和发展情况。在提供评价反馈后,教育者需要跟踪学习者的改进情况,并定期进行再次评价,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改进和发展核心素养。同时,教育者还需要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