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南与共识|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4)

 martinbigbird 2024-03-24 发布于广东
文章来源:《中华创伤杂志》2024年02月第40卷第02期
文献原文:王庆德,贺园,陈伯华,等. 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创伤杂志,2024,40(02):97-106.DOI:10.3760/cma.j.cn501098-20231111-00308.
图片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脊柱、骶髂关节为主要受累部位的慢性炎症性风湿免疫病,通常表现为脊柱僵硬强直、疼痛、骨质疏松及后凸畸形等症状。AS合并下颈椎骨折属于特殊类型骨折,多不稳定,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容易致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AS可引起骨质疏松和脊柱僵硬强直,使患者在轻微或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可发生骨折。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下颈椎是骨折的高发部位。由于受到颈椎畸形、肩部与颈椎重叠及患者因AS导致重度骨质疏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X线片检查不易发现下颈椎骨折,多达40%发生骨折的AS患者首诊时无法得到明确诊断。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一直备受争议。非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神经再损伤、骨折不愈合、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而在手术治疗方面,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固定方式、固定节段等均存在争议,且内固定一旦失效,可能导致手术失败。为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最新研究进展,制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从诊断、影像学评估、分型及治疗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建议,为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诊疗提供指导。(V小编获取原文)

推荐意见


图片

01

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诊断、评估和分型

图片
1.1 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诊断

推荐意见1:若AS患者出现颈痛加重、合并神经功能异常或畸形急剧进展,无论是否存在外伤史,均应高度警惕颈椎骨折可能(推荐强度:3级)。

1.2 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影像学评估
推荐意见2:对于怀疑发生下颈椎骨折的AS患者,推荐在X线片检查的基础上,同时行CT三维重建和(或)高场强MRI检查(推荐强度:3级)。

1.3 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分型

推荐意见3:AS合并下颈椎骨折可应用AO Spine分型系统进行分型评估(推荐强度:3级)。
图片

02

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治疗

图片

2.1 非手术治疗

推荐意见4:对于少数骨折稳定、全身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选择坚强外固定行非手术治疗(推荐强度:3级)。
2.2 手术治疗
2.2.1 手术指征和时机

推荐意见5: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对于AS合并下颈椎骨折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推荐强度:3级)。

2.2.2 术前麻醉的注意事项
推荐意见6:对AS合并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麻醉时,应保持颈椎稳定,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或可视喉镜引导下插管,在坚强外固定保护下进行翻身,以避免出现骨折移位(推荐强度:3级)。
2.2.3 手术入路的选择

AS合并下颈椎骨折多为累及三柱的骨折且常合并神经功能损伤,故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为:

(1)稳定脊柱、复位,以促进骨折断端的骨质愈合;

(2)解除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神经症状。

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为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
推荐意见7:对于骨质较好、骨折无明显移位、经椎间盘骨折造成脊髓压迫主要位于前方,或因颈椎极度后凸畸形等原因致后路显露困难的AS合并下颈椎骨折患者,采用单一前路手术治疗(推荐强度:3级)。
推荐意见8:对于前方无明显压迫或骨缺损、后路显露无困难的患者,采用单一后路手术治疗(推荐强度:3级)。
推荐意见9:若脊髓前后侧均有明显压迫、椎体三柱破坏严重、单一前路或后路手术无法达到充分减压及颈椎力学稳定,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推荐强度:3级)。

2.2.4手术固定节段

推荐意见10:对于AS合并下颈椎骨折患者,应在骨折水平上下至少各2节椎体进行固定(推荐强度:3级)。

2.2.5 围术期支具外固定

推荐意见11:对于AS合并下颈椎骨折患者,术前使用坚强外固定,术后使用头颈胸支具固定至少3个月(推荐强度:3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