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全面发展”

 学习单元 2024-03-26 发布于山东

为什么要“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所以确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专家和书籍里找不到答案,需要一个个、一代代中国人变成终身学习者去创造。

通过建立内容标准以明确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教育合理化,这种努力非常崇高。但是,不应将内容标准理解为一套永久不变的“理解”。给出“框架”让人“填空”,并依此判断其正确与否和能力高低,这种观点是反智慧的。充满想象力的理解不应遭受冷漠。

世界就是被创造的,也必将继续被创造着。专家的理解是一个真实的人获得的一个深思熟虑的结论。新旧理论的更替告诉我们,走到专家的前面才能发现更加真实而深刻的世界。所以,世界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有待发现和创造的理解。世界能够被西方文明引领,也能够会被“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引领,只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足够先进,只要教师把学生培养成灵活、睿智和充满灵感的学习者。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基于对可用资源和合理的理解形成不同层级目标:知识的、技能的、理解的、考试的。学生以实验、创造的方式看到世界的趋势,注意聆听教师的见解,作出决定,评估自己的思维,找到正确的的方法,有效合作,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且还要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让他人点评。教师和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反思的状态,当找到新的令人信服的论点和证据时,随时准备着改变想法。

“至于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没有正确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答案都不分伯仲。可能没有正确答案,但一些答案却比其他答案更好,而你面对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弄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挑战是学习者的思想更加开放和严谨。开放就是接纳并梳理出经验和误解,有些经验和误解会得出的貌似合理的推论。严谨就是思维有逻辑: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现象、事件、观点背后的问题是什么?我对现象、事件、观点的思考是什么?我对现象、事件、观点的证据是什么?

学生“全面发展”的另一个挑战是老师忘记了当初自己的混沌、纠结、艰难理解的过程,认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不证自明的。于是把复杂的推论视作能被简单吸收的词句,而不是将理解看作是一个需借助良好设计的学习活动来解决的问题。优秀的小学教师明白教学需要不断地帮助学生们“发现”成人所了解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传授”它们。

“全面发展”的这一端是教师对“揭示”的设计,另一端是学生的“任务”的实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