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日良多 | 可口而益人,笋鲜独一份

 凤凰杏林学堂 2024-03-27 发布于江苏

文末有福利,快乐学习好帮手

蓝字关注我们  中医知识不迷路

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渔却觉得,能医俗者,亦能医瘦,竹自然不可食,可笋就大大不同了:《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

笋,别名龙孙、竹萌、雏龙、箨龙、玉版等。自古以来,若论蔬食之美,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而笋,独得其鲜

古籍中的“笋”

中国人向来是擅长吃的,中医也是擅长将见到的一切都尝试入药的。

晋代的戴凯之著有《竹谱》,宋代的赞宁著有《笋谱》,能让惜字如金的古人专门作书立传,劳动刀笔,讨论80多种笋的不同风味,便可知古人爱之极深。如今的江南,从冬笋到春笋,也都是家家户户年年少不了的滋味担当。

“味甘微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患冷人食之心痛。”

《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

“寒。主逆气,除烦热,又动气,能发冷癥,不可多食。”

《食疗本草》

孟诜

“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味冠素食。种类不一。以深泥未出土而肉厚色白,味重软糯,纯甘者良。毛竹笋,味尤重,必现掘而肥大极嫩,堕地即碎者佳。”

《随息居饮食谱》

王孟英

就药理药性而言,笋,一冬久蛰于阴冷湿土之下,不见日光,故其性寒味厚,甘寒养阴,然气虚阳衰者不宜多食

吃笋的宜和忌

竹笋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当然,其较高的草酸含量也带来了其特有的“涩”味,适当清水久煮,可以有效减少其草酸含量

通常情况下,因为其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所以小儿进食竹笋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对于胃溃疡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一般不建议多吃,有导致胃出血的风险。当然,在挑选笋的时候也要注意务必鲜嫩,以“堕地即碎”为标准。

因为笋性寒而涩,不利气血,荤素皆宜,但能发病,诸病后、产后均忌之。对于脾胃虚弱、素体寒湿以及大病初愈和妇女产后等情况,一般也不宜食用

因为笋草酸含量较高,容易与钙质结合形成草酸钙,过量食用或会加重肾结石患者的病情,也可能影响发育期儿童的矿物质吸收

过敏体质患者过量食笋易诱发荨麻疹及哮喘等

“惟山中盛夏之鞭笋,严寒之冬笋,味虽鲜美,与病无妨。”

《随息居饮食谱》

王孟英

相对而言,冬笋和鞭笋对于病家更加友好,若是老饕实在垂涎,也可以少食解馋。

在许多老人的经验里,笋却是“发物”的一种,但其一般多针对疮疡、阳虚、脾弱、产后、病后及过敏体质等特殊情形。于常人而言,竹笋鲜美之余,亦可除烦热、消痰涎、利小便、疗消渴,江浙民间更有以虫蛀之笋利尿的土方子。同时,因其较高的膳食纤维含量,也可以很好地促进胃肠道蠕动,去食积、消便秘,帮助消化,也正因为其甘爽清凉之性,亦有开胃健脾、宽肠通便、消腻解酒的功效。

时令养生菜品推荐

笋衣,称“箨”,音“拓”。作为笋外面的保护层,笋衣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与木耳、春韭同炒,则益其甘脆清香;与猪肉同炖,则解其呆滞肥腻;与鸡丝、蒜泥等煸炒共蒸,则别有补虚开胃、通腑利肠之功,可谓饕家挚爱。

笋衣蒸鸡丝

【原料】

鲜笋衣200克,鸡胸肉250克,大蒜30克,猪油少许,料酒、盐、酱油适量。

【做法】 

1. 将鲜笋衣洗净、切丝备用;

2. 鸡胸肉切丝,蒜捣成泥;

3. 锅烧热,下猪油,待油烧至五分热时,下笋衣丝、鸡丝、蒜泥煸炒片刻;

4. 加入料酒、盐、酱油拌匀后装入盘中,上笼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

补虚开胃,通便利肠。适合体弱多病、消化不良、纳食不香、大便不利等人群。

//  写在最后

早笋渐上市,青韭初出园;老夫下箸喜,尽屏鸡与豚。八百年前的那个春天的傍晚,海棠如雪,黍酒满杯,春笋端上桌,春韭切成段,放在书斋的几案上,那个自号放翁的老人拈起筷子,就仿佛安静了整个人间。

本文作者:洗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