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痛风的 5 个「冷知识」

 Zhaojunchao404 2024-04-01 发布于天津

痛风发病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HUA),两者甚至是同一种疾病的状态。然而笔者在下基层期间,发现了一些痛风治疗过程中的错误观念。尽管可能有许多客观因素影响,但治病也讲究「贵在坚持,理性看待」。

关节痛就吃药,不痛就不吃

这是笔者接触许多痛风患者面临到的问题,许多患者深知自己被确诊为「HUA 及痛风」。但在长期口服药物的过程中,因多种因素中断药物的治疗。尽管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无异常征兆。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出现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1]。在这种情况下服用秋水仙碱及降尿酸药物。有的患者在使用后无严重痛风发作,并继续停药,周而复始这个行为。

危害:痛风和/或 HUA 患者患上慢性肾脏病(CKD)的风险及几率高于非 HUA 群体。其主要发病机制在于:尿酸(UA)水果过高导致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间质性肾炎和急慢性肾衰竭。UA 水平升高是 CKD 危险因素[2]

应对措施:HUA/痛风患者应除去客观因素外,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影响长期用药的习惯,长期规律定期复诊,养成以长期控制病情稳定不发作的临床治愈好心态。

痛风是否会遗传?

不少代谢性疾病都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性和聚集性,如常见的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等[3,4]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是一种多基因相关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患病现象。双胞胎高尿酸血症遗传学研究表明,血尿酸增高的遗传可能性为 45%-73%[2]

尽管痛风/HUA 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是环境因素影响。如日常的饮食生活起居方式有着不少的一致性,都会促进痛风/HUA 的形成。

应对措施:尽管痛风/HUA 具有遗传聚集性,但环境因素影响更为密切。好的生活方式应该持续保持下去,由于痛风/HUA 与其他代谢性疾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2,5]。好的生活方式还可以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痛风性关节炎只会下肢疼痛,其他地方不考虑

痛风发作大多于夜间,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 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1]

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受累,50% 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痛风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亦可受累。随着病程进展,反复发作的患者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少数可影响到骶髂关节、肩关节或脊柱关节,亦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

发作前多有诱发因素,多为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冷和剧烈运动[1]

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发作部位偶有色素沉着。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 1-2 年内再次复发。随着病情进展,急性发作后无法明显缓解,关节肿痛可持续存在[1]

单纯的以嘌呤量来决定饮食方案

由于大部分嘌呤源自体内,由各种细胞坏死、衰老等因素释放出来,最终形成尿酸,80% 源自机体,20% 源自外界食物[6]。适当合理的饮食方案可以减少药物使用的剂量,但不可产生这两种错误思维:

  • 使用药物降尿酸,就可以胡吃海塞;

  • 放弃药物治疗,过度选择饮食控制尿酸。

其次,传统的嘌呤饮食观念需要更新,不能单纯以嘌呤的含量来界定食物的选择。目前强调每日饮食嘌呤含量控制在 200 mg 以下 [6]。其中 HUA 及痛风的饮食建议框架建议如下(表 1):

图片

表 1   痛风/HUA 患者日常饮食建议大体框架[6]

应对措施:饮食方案的调理应结合个体化开展进行,摒弃既往错误的单纯按照嘌呤量来选择食物的错误观念。过度干预尿酸的摄入,不仅会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尿酸本身也是营养成分的监测指标之一)[7]。其他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肌少症、骨质疏松等。

减肥是好事,但也要分群体

肥胖的患者易出现 HUA/痛风,这在现在看来基本是一件板上钉钉的共识。不少指南和共识也都推荐:痛风/HUA 患者进行体重管理,并将体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表 2-3)[8]

图片

图片

但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讲究,老年群体(65 岁及以上)有合适的体质指数(BMI)范围,旨在应对及预防外界疾病的侵犯,以及延缓慢性疾病的进展。建议将 BMI 控制在:22.0≤BMI≤26.9 kg/m[9]。盲目的减肥,必然不是适用于所有群体。

图片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静姝
投稿 | 503356829@qq.com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中华医学会, 痛风诊疗规范 (2023)[J],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9):1068-1076

2.中国风湿免疫相关专家小组,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 [J],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7):519-52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0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 (2019)[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20,48(1):10-46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

6.中华医学会,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 (实践版,2019)[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6):486-494

7.Crawley WT, Jungels CG, Stenmark KR, Fini MA. U-shaped association of uric acid to overall-cause mortality and its impact 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hyperuricemia. Redox Biol. 2022 May;51:102271.

8.中华医学会, 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2):102-107

9.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 (T/CNSS 021-2023)[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9):1335-13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