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鉴别栀子豉汤类方六方证?

 中医药方便 2024-04-18 发布于四川

胡希恕经方医学


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甘草汤豉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少气,即气短感气虚证,合入甘草益气。大家都知道甘草调和诸药,却容易忽略其药效。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甘温补益,如桂枝甘草、干姜甘草的辛甘化阳,芍药甘草的酸甘化阴,都体现了甘草的补益作用。

甘草甘温补益,还有甘缓、缓急止痛作用,就像腹部着凉疼痛的时候,喝上一碗热热的糖水,就能缓解疼痛症状,体现了甘缓的作用。大家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吃甜食,也体现了甘缓的作用。

呕者,加生姜。呕有多种病因,如太阳中风的鼻鸣干呕,水饮证的水入则吐的(呕)吐,大柴胡汤的呕不止、心下急,小柴胡汤的喜呕。

小柴胡汤证是半表半里的虚实错杂,用半夏、生姜来温胃化饮、和胃止呕,说明存在胃虚水饮的因素。

栀子生姜豉汤的呕,加生姜五两,量大,说明是胃虚水饮内停,加生姜温胃化饮止呕。

栀子厚朴汤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厚朴汤,即栀子豉汤去豆豉加了厚朴、枳实。枳实、厚朴通畅气机,所以能够除满。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黄是主药,若不用大黄,只是用厚朴、枳实是不行的。

栀子厚朴汤没有用大黄,说明没有大便难,不是阳明腑实,只是一个腹满的症状,所以不用大黄。

腹满和热也是有关系的,热导致的心烦、导致的腹满,心烦和腹满又导致了卧起不安。

为何去豆豉?豆豉宣透气机,针对的是心胸部位的气机郁结,这里只是心烦,没有心中懊憹、没有胸中窒的表现,只是热扰心神,没有胸中气机郁滞,而是以腹部腹满为主症,用栀子清热,用枳实、厚朴除腹满。

枳实栀子汤、栀子大黄汤

393.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栀子厚朴汤、枳实栀子汤、栀子大黄汤方证

Image

栀子厚朴汤中,也有栀子、枳实。本方也有栀子、枳实。栀子厚朴汤是栀子豉汤去豆豉加枳实、厚朴,腹满症状突出。枳实栀子汤是栀子豉汤加枳实,一方面说明存在栀子豉汤方证的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胸中窒等症状,同时加入枳实,没有提腹满、腹痛的症状,也没有用大黄、厚朴,且枳实剂量也小于栀子厚朴汤中枳实剂量,说明腹部症状相对较轻。

大病瘥后,邪去正虚,脾胃尚虚弱,过劳或过食,导致病情反复,最有可能的就是大邪虽去,但余热未清,出现了虚烦的症状,用栀子豉汤。
若气机郁滞更加明显,再加枳实,增大疏利气机,且枳实偏凉,还有透热清热作用。
方后注的“覆令微似汗”,虽然豆豉有一定解表作用,但此处不是表证,而是服药后气机宣散的表现,类似“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枳实栀子汤方后注曰:“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若有宿食,大便难,枳实力量小,加大黄。枳实栀子汤加大黄,即栀子大黄汤。在《金匮要略》中,栀子大黄汤治疗酒黄疸,应存在大便难的情况,属于阳明实热。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栀子干姜汤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十四个,擘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中药剂型除了汤剂外,还有丸、散、膏、丹等,丸药便于储存、携带、服用,来了一个急症的患者,或者外出时遇到患者,抓药、煎煮来不及的时候,成药、丸药就比较方便。
大下之的丸药,指的是巴豆一类的药物,巴豆是古代常用的攻下药物,巴豆性温,容易助热。医以丸药大下之,说明下的力度还比较大,虽然得下,里实已去,但身热不去、微烦者,有热,但不重,用栀子清解余热。
以方测证来看,栀子干姜汤中栀子清热、干姜温中,属于寒热并用,应该存在虚寒的情况。如果只是大下后的余热不解,用栀子清热即可。合入干姜,则说明同时存在虚寒表现,如便溏、下利、脉弱、恶寒等。因此有学者认为本条是: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利不止)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从条文看出,栀子豉汤多见于发汗吐下后,更常见于下之后,属于伤寒错误治疗后出现的方证,但临床上并不拘泥于此,只要辨六经为阳明病的无形之热,有热但热不重,气机郁滞明显,以心烦、胸中窒为主要特点的,就可以选用栀子豉汤来治疗。栀子豉汤属于火郁发之的治法,体现了栀子的清热与豆豉的宣透
至于栀子豉汤的加减法,也是临床常见的加减。少气者,加甘草益气,呕者加生姜,腹满轻则加枳实,重则加枳实、厚朴。若有宿食,再加大黄,伴见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