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博大精深!

 远山天共色 2024-04-18 发布于福建

我是一位热爱中医的医学生,如果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来看中医讲解视频,一同交流!

如果你不喜欢中医,请立即退出该页面!我们不欢迎不喜欢中医的人

【中医学导论】 https:///JxF1opn
【阴阳五行学说】 https:///qclwVXl
【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神,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https:///aDJqQkT
【病因与病机】 https:///uVQsXWX
【诊法(望诊,疼痛,病脉等)】 https:///A1F5T55
【辩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 https:///S6Ohko5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 https:///k9myx5E
【中药与方剂】 https:///CLPu52L
【常见病证(心悸,头痛,眩晕,咳嗽,感冒等)】 https:///sv7HtXu
【针灸(经络,腧穴等)】 https:///6p7ud8

首先,我们先看中医的核心:五行学说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界的基本物质。

这是最朴素,最基本,却也是最绝妙的理论:人本就属于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用自然界的基本物质来描述人体,再适合不过。

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

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特性。

还记得在高中的时候学到荀子的《劝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荀子

中医讲究自然界的整体性,而这就体现在刚刚的五种基本物质上: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除了相生,还有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当然,只还只是停留在自然界,还不是最牛的

最牛的是,古人把五行和五脏联系了起来:

图片

那么五脏的生理功能,也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

: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心开窍于舌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肃降;肺主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脾;

:主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液:脾主统血;脾主升清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畅气机: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

:肾藏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肾主水;肾主纳气

注意,这里五脏的生理功能都是一体的,并不是分隔的。每个脏之间要么是相生,要么是相克的关系,没有任何一脏是单独存在的。

同时,五脏和六腑、奇恒之腑又是相联系的。

但是五脏之间有距离,那么他们如何共同交流呢?

这就涉及到中医的另一个概念:

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荣气),卫气。

图片

除了气以外,还有

血能营养和滋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是维持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除了血外,还有津液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中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而气、血、津液又是相互联系的

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2、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对津液: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2、津液对气:津能载气,津能化气

那么说完了正常的人体,下面就是疾病

人为什么会发病?

这就涉及到中医的病因:

人身处自然环境中,病可以来自于环境

总结来说,可概括为“六淫”: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淫分阴阳:寒,湿为阴邪;风,燥,火,暑为阳邪

六淫各有各的特点,比如风邪:风为阳邪;风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那么除了外界环境会让我们的病,我们自己也可能会导致自己得病,此即“七情

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情志致病,可直接伤及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情志变化,影响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情志波动,会影响疾病转归

引用坤老师的理论:

怒伤肝:大动干戈嘛
恐伤肾:被吓尿了
喜伤心:范进中举不是开心的心都跳出来了
忧伤肺:太忧伤的时候不是哭的都呼吸性碱中毒了嘛
思伤脾:脾属土,思念的就是入土之人,自然伤脾

比格坤老师


如此一来,七情和五脏以及疾病也联系起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致病因素,比如痰饮

饮因其停留的部位和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痰饮所致病症大多具有沉重、秽浊、黏滞不爽的症状,舌苔多贱滑腻,脉多见滑、弦等。阻滞气机运行、影响津液代谢、易扰乱神明、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

再比如,淤血
1.疼痛:以刺痛为主,痛处固定不移
2.肿块:固定不移
3.出血:血色紫暗色
4.面色皮肤:面色紫暗或皮下瘀点
5.舌象:舌质紫暗脉象:细涩、沉弦或结或代

但是遇到这些病因,我们也不一定会得病。
为什么呢?
总体来说,离不开正邪相争 、 阴阳失调 、 气机失常三大定律。

我们的老祖宗非常一针见血的总结为一句话:正胜邪则不病,正衰邪胜则发病

那么如何诊断疾病?
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望闻问切诊断法

比如望舌
正常舌象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质
厚薄
薄—邪气在表,病轻邪浅;
厚—邪入脏腑,病较深重
润燥
润—津液未伤;
燥—津液耗伤/热盛伤津/阴液亏虚
腐腻
腐—实热蒸化脾胃湿浊;
腻—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望舌色: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舌主热证;绛舌主邪热炽盛,主瘀;青紫舌主阴寒、瘀血

比如切脉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主病】痰饮,食滞,实热。
弦脉:端直体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

在望闻问切后,更重要的是运用我们中医的智慧,进行辨证
辩证中最重要的,便是八纲辨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那么无论是表证里证:
图片


还是寒证热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他们都离不开我们的总纲:阴阳
阴阳之间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和平衡,相互转化
图片

这就是中医最智慧的地方,你会发现任何一部分,都属于整体,永远是互相联系的。

那么辨证后,就要进行治疗。中医的治疗是有章法的:
治法:分为正治和反治。
正治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规治疗法则,又称“逆治”。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例:“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临床常用的内治大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种基本方法,称“八法
其中,和法是应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以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补法是应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强筋壮骨、滋阴壮阳、补气益血、清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方法。

有了治疗原则,我们就可以开始治疗。
首先,当然是用药。
中药的种类非常非常多,所以要先进行分类。
中药有自己的特性,叫做“四气”:寒、热、温、凉,也称四性,是药的基本性质。
中药还可分为浮沉
具有升浮特性的药物表现为发汗解表、宣肺透疹、升阳举陷、催吐等作用;
具有沉降特性的药物表现为敛肺止咳、降气平喘、降逆止呕、平肝潜阳、清热泻火、固表止汗、重镇安神、泻下通便、利水消肿等作用。

中医的药物,讲究一个“配伍”。往往几种药一起用能够弥补不足,发挥所长。
在配伍时,组方原则叫做“君、臣、佐、使
其中最重要的是君药:也即主药,是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煎药的工具,以汤剂的煎煮砂锅或陶罐为上,搪瓷、不锈钢、玻璃器皿也可,铜、铁、铝锅是万万不可使用

由于中医太过于博大精深,药物和方剂数不胜数,这里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补气活血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补阴药沙参: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补气最基本的方剂:四君子汤:补气。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各等份
补血的汤:四物汤:补血。川芎 8g 当归 10g 白芍 12g 熟干地黄 12g

上面这些只是草草的介绍了中医的内容,冰山一角罢了。

那么常见病有什么呢?
比如心悸
[证候] 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唇甲苍白,舌淡,脉细弱。
此为心血不足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剂:归脾汤

比如胸痹
如果是“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宁,胸闷憋气,舌紫暗有瘀点,脉沉涩。”
判断为心血瘀阻:[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药] 血府逐瘀汤
如果是“胸中隐隐灼痛,时作时休,心悸不寐,盗汗腰酸,舌红体瘦,脉沉弦细或细数。”
判断为心肾阴虚:[治法]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方药]左归饮

比如不寐
心脾两虚: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阴虚火旺:心烦心悸,辗转不眠,睡梦纷纭,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心虚胆怯:虚烦不眠,多梦易醒,胆怯易惊,心悸,善太息,气短乏力,舌淡,脉弦细。
肝火扰心:入睡困难,甚则彻夜不眠,性急易怒,口干口苦,目赤耳鸣,甚或头晕头胀,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痰热扰心:失眠心烦,多梦易醒,胸闷痰多,脘痞纳呆,口苦,头重目眩,舌苔黄腻,脉滑数。

比如头痛
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
阳明头痛,多在前额;
少阳头痛多在头的两侧;
厥阴头痛,多在巅顶

最后,还有我们中医的瑰宝:针灸
想学会针灸,首先要知道最基本的概念:经络
要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还要了解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内阴外阳,上手下足。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面
要知道督脉循行后正中线上;任脉循行前正中线上

了解了经络后,就是穴位
比如中府、尺泽、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

在这里只是非常简略的介绍了中医的基本内容,如果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我对中医的讲解视频

【中医学导论】 https:///JxF1opn
【阴阳五行学说】 https:///qclwVXl
【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神,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https:///aDJqQkT
【病因与病机】 https:///uVQsXWX
【诊法(望诊,疼痛,病脉等)】 https:///A1F5T55
【辩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 https:///S6Ohko5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 https:///k9myx5E
【中药与方剂】 https:///CLPu52L
【常见病证(心悸,头痛,眩晕,咳嗽,感冒等)】 https:///sv7HtXu
【针灸(经络,腧穴等)】 https:///6p7ud8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