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诊入门:薄厚润燥腻腐剥落,舌苔9种合集

 lunwenwan 2024-04-22 发布于湖南

谢老师说:“舌诊,实际上是望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中医的教材都这里把它单独列出一节,或者单独把舌诊的诊治作为一本专著,从侧面来说,也反映了舌诊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实际上,它并不是另外的一个诊法,而是局部望诊的一部分。我们说四诊,是望、闻、问、切,望诊当然就包括了望舌。

小王紧紧盯着谢老师的眼睛,生怕漏掉任何一丝重要信息。谢老师继续解释:“舌诊,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来诊察疾病、了解病情、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我们称它为舌诊。舌诊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第一部经典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就有多处记载,比如书上提到的'舌謇’、'舌上黄’都是属于舌诊的内容。到了元代的时候,有个叫敖氏的人,写的《金镜录》和《点点金》是我国第一部的舌诊专著。

小王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不由自主地问道:“谢老师,舌诊相对于其他诊法有何优势?”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舌诊相较于其他诊法,比较直观,更容易掌握。因为它只需要用眼睛去看,而没有色盲的人,一般来说都可以观察,也比较容易形成共识。过去的五十多年,舌诊的研究开展得很多。如果在20年前,你们打开所有中医的杂志,每一本杂志都会有几篇关于舌诊的文章。

谢老师的回答充满了中医知识的深度,但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确保小王能够理解。然后,他说:“我现在给你说说舌诊中常见的9种舌苔。”

小王的眼神充满好奇和渴望,他用专注的眼神紧紧盯着谢老师,生怕错过一丝细节。谢老师谢老师接着说:'小王,望舌苔也是中医舌诊的重要部分。舌苔的质地和形态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苔质的变化有薄厚、润燥、腻腐、剥落、偏全、真假等几个方面。我们先来看薄、厚苔的情况。'谢老师说着,伸出手指轻轻地触摸着自己的舌头,仿佛在感受着苔质的细微差别。

'舌苔的薄、厚可以通过'见底'和'不见底'来判断。如果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我们就称之为薄苔或见底苔;而如果无法透过舌苔看到舌质,我们就称之为厚苔或不见底苔。'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想象着未来自己能够在患者的舌苔上准确地判断出疾病的状况,给予正确的治疗。

薄苔

'薄苔多见于疾病初起,表示病邪还在体表。而厚苔则主要反映邪气的深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薄白苔则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谢老师解释道。

小王略微点了点头,他暗自思考着谢老师的话语。他渐渐明白,舌苔的厚薄不仅仅是病情的体现,更是邪气和正气的交战状态。

厚苔

'舌苔的厚薄变化可以看作舌苔的消长过程。苔由薄转厚,表示邪气逐渐增多,病情在加重;而苔由厚转薄,则意味着正气胜过邪气,病情在缓解。'谢老师补充道。

小王的眼睛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他似乎在思考着这些理论在实际诊疗中的应用。他意识到,舌苔的变化不仅仅是医学理论的抽象概念,更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石。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润、燥苔的情况。'谢老师说着,轻轻地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仿佛在回忆起自己多年来诊治患者的经历。

润苔

'润苔是指舌苔的润泽和舌面的湿润适中。这是正常舌苔的表现,意味着体内的津液尚未受损。而滑苔则表示舌面的水分过多,甚至可以感觉到湿滑的触感。'谢老师用手指轻轻摩擦着自己的舌面,仿佛在模拟滑苔的触感。

小王倾听着,他不禁陷入对津液的思考。'润苔表示津液未受损,通常是正常舌苔的表现。在疾病过程中,出现润苔可能意味着体内津液尚未受到伤害,比如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病症。'谢老师解释道。

滑苔

'滑苔则表示体内水湿的邪气聚集在舌面,主要表现为痰饮和水湿症状。寒湿侵袭,或阳气虚衰无法运化水液,导致寒湿、痰饮内生并聚集在舌面上。'谢老师又继续解释道。

小王心中蕴藏着对寒湿、痰饮的理解,他意识到这些因素对于舌苔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燥苔

'另外,燥苔也意味着体内津液已经受损。比如邪热炽盛、大量出汗、吐泻之后,或过度使用温燥药物等原因,都会导致津液不足,舌苔失去濡润而变得干燥。此外,痰饮、瘀血的内阻也可能导致阳气受阻,津液无法上承舌面而出现燥苔的情况。'

糙苔

谢老师接着有说:'还有一种叫做糙苔的情况,就是舌苔颗粒粗糙如砂石,扪之粗糙,往往与燥苔相关。'谢老师详细解释道。

'此外,《察舌辨症新法》还指出,湿症表现为舌苔润泽,而热症则表现为舌苔干燥。但也有湿邪传入气分,导致津液不化而出现干燥的情况;热症传入血分,则可能使舌苔变得润泽。这说明舌苔的润燥形成机理并不是单一的。'谢老师深入浅出地解释道。

'滋润者其常,燥涩者其变。润泽的舌苔表示津液尚未受损,而干燥的舌苔则意味着津液已经流失。'谢老师引用了《辨舌指南》的名言。

腐苔

谢老师轻轻地摩挲着自己的下巴,耐心地又说道:'腻苔和腐苔在特征和意义上都有所区别。腻苔的特征是颗粒细腻致密,像是涂有油腻一样,紧贴舌面,刮不去揩不脱。而腐苔的特征则是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状像是豆腐渣堆积在舌面上,揩起来比较容易去除。此外,如果舌上有一层黏厚的苔质,类似疮脓的样子,那就称为脓腐苔。'

小王略微思考了片刻,接着问道:'那腻苔和腐苔在临床上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腻苔

谢老师微微一笑,解释道:'腻苔和腐苔都主要表示痰浊和食积的情况。脓腐苔则更多见于内痈。关于机理分析,腻苔的形成多是由于湿浊内蕴,阳气被遏制,湿浊痰饮停聚在舌面上。舌苔厚腻的情况多与湿浊、痰饮、食积有关;舌苔白腻而不干燥,患者自觉胸闷,多是脾虚湿困,气机受阻;舌苔白腻而滑,表示有痰浊、寒湿内阻,阳气被遏制,气机受阻;舌苔黏腻而厚,口中有甜味,说明是脾胃湿热,邪气聚集上泛;舌苔黄腻而厚,则表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气内蕴,腑气不畅'

谢老师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解释道:'至于腐苔的形成,多是因为阳热过盛,胃中秽浊的邪气上冲,聚集在舌面上,主要与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有关。脓腐苔多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当腐苔逐渐消退,薄白新苔开始生长,这表示正气胜过邪气,胃气逐渐恢复,预示着疾病的好转。但如果腐苔脱落后无法再生新苔,说明胃气已经衰败,这属于无根苔的情况。'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谢老师的解释,他认真地记录下来。然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关于剥(落)苔,我想请问一下,它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是什么呢?'

剥落苔

谢老师微微点头,回答道:'剥(落)苔是指舌面本应有舌苔,但在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的地方变得光滑无苔。根据剥脱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小王听到赶紧又竖起耳朵,拿起笔记本认真记下来。

谢老师思考了一下,接着又解释道:'例如舌前半部苔剥脱称为前剥苔,舌中部苔剥脱称为中剥苔,舌根部苔剥脱称为根剥苔,舌苔多处剥脱,舌面上仅残留少量舌苔的情况被称为花剥苔。如果舌苔剥脱不规则,边缘凸起,形状像地图,而且剥脱的位置有时会变动,那就被称为地图舌。当舌苔全部剥落,舌面变得光滑如镜,没有任何苔质的覆盖,那就被称为镜面舌,又叫做光滑舌。还有一种情况是舌苔剥落的部位,舌面上仍然可以看到新生的苔质颗粒,这种情况被称为类剥苔。'

小王略微眯起了眼睛,思考着谢老师的回答,然后继续追问道:'剥(落)苔在临床上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谢老师抚摸着自己的胡须,深思熟虑后说道:'剥(落)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胃气不足,或者胃阴受损,无法上升到舌面上。由于导致胃气、胃阴不足的原因不同,损伤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剥(落)苔。'

小王惊讶了一下,自言自语说到:'这样呀!'

谢老师继续说道:'舌红苔剥的情况多与阴虚有关,表示阴液不足;舌淡苔剥或类剥苔则多与血虚或气血两虚有关镜面舌颜色红绛的情况表示胃阴枯竭,胃失生气的征兆,属于阴虚重证;舌面光洁如镜,甚至没有任何血色,主要是胃失营血,阳气虚衰,病情严重难以治愈部分舌苔剥脱,但剩下的地方仍有腻苔的情况,多是正气虚弱,痰浊未化,病情较为复杂。'

小王认真地记了下来。

谢老师又说:'至于剥(落)苔的范围大小,往往与气阴或气血不足的程度相关。剥脱的部位多与舌面对应的脏腑有关。地图舌更多见于儿童,多与阴虚体质有关。总之,观察舌苔的有无、消长和剥脱的变化,不仅可以判断胃气和胃阴的盛衰,还可以反映邪正的平衡状态,以及判断疾病的预后。舌苔从完整到剥落,显示了胃气和胃阴不足,正气逐渐减弱的表现;而舌苔剥落后,重新生长薄白的舌苔,表示邪气离去,正气开始占据上风,胃气逐渐恢复,预示着疾病的好转。'

谢老师最后强调:“舌诊在中医临床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舌被认为是人体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人体的各种变化。我们常把舌诊比作人体的晴雨表,通过舌象的一些变化可以推断出人体的健康状况。相对于脉诊,舌诊的学习相对较快,因此很多医生在诊断疾病时都非常重视舌诊。

谢老师语速平缓,将舌诊的重要性娓娓道来。他的手势优雅而有力,仿佛在为每一个字赋予生命。小王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示意自己理解。

舌诊涉及到舌的形状、颜色、苔象等多个方面。”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舌诊的学习相对来说较为迅速,这使得许多医生在进行疾病诊断时高度重视舌诊。他们普遍认为疾病与舌诊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目前市场上涌现了大量关于舌诊的专业书籍。此外,外国学者前来中国学习中医时,也表现出对舌诊的浓厚兴趣,希望深入学习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诊断方法。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舌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