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晓斌:浅谈对联的传统属对——在岳阳市楹联工作会议上的讲座

 勤学奋进求健康 2024-04-24 发布于福建


重要链接:

全国联友同贺: 中华楹联报出版发行500期(上) 李进才主评

最新视频

图片

浅谈对联的传统属对

——在岳阳市楹联工作会议上的讲座

主讲人  岳阳市楹联学会副会长   胡晓斌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对联经历了对称、对偶、对仗的发展历程。对称之美萌芽于阴阳太极图。矛盾对立、和谐统一的“阴阳二元论”观点符合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周易》中出现了对偶句:“需于郊,利用恒”,“不克论,归而逋”,“眇能视,跛能履”等。后来孔子详解《易经》中的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合起来就是一副很好的对联。春秋时的《诗经》中对偶句府拾皆是,如《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在《道德经》中裁对之法已变化多端。有连环对,有参差对,有复字对,有正反对等。开篇就是复辞排比对偶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汉代兴起辞赋,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开始用于辞赋的创作中。如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特别是自唐代律韵日趋完善,律赋与律诗也渐兴起。科举应试的律赋也要讲对仗,骈四俪六,绣心锦口。律诗五言或七言,含蓄隽美,颔联颈联对仗工美。由于受词、赋、曲的影响,之后对联又加入了衬字领字,律句与散句结合,演变出字数不定,长短随意,句数不论的对联,至清代是对联鼎盛期,对联越写越多,越写越好,也越写越长,自多分句的长联出现后就出现马蹄韵(格)等联格。

现行的《联律通则》中涉及到了允许“传统属对”但都比较笼统,一笔带过,初学者看不懂。“传统属对”内容很多,日本人遍照金刚在大唐学成以后写了本《文镜秘府论》,其中讲了29种属对法,明代屠隆在《缥湘对类》讲了28种属对法,继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吴恭亨《对联话》之后,还有葆光子《简便作联法》、蔡东藩《联对作法》、吕云彪《楹联作法》、秦同培《撰联指南》等著有对联写法的专著,使我们今天能够对“传统属对”窥其堂奥。下面,就我自己对“传统属对”的粗浅认知,有针对性地对几种主要的“传统属对”逐一举例,作简要讲解,至于借对、交股对,鼎足对,扇面对等多种对法、修辞手法以及各类词性活用等传统属对,我在《对联十八讲》中已进行了详细讲解,今天不再赘述。才学所限,不妥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挽乳母联(曾国藩)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负抱”与“提携”相对,为动词,并列结构;“人情”与“物理”相对,名词,偏正结构。这叫当句自对又叫句内自对,句内自对可以不讲词性与结构。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清末葆光子在《简便作联法》中总结出了多种对联自对法。

长沙贾傅祠(李篁仙)

当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孰优,惟董江都后来居上;

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幸南楚故庐无恙,与屈大夫终古相依。

“当年有”、“今日是”,“问”,“幸”都是领字,领字词性对仗从宽,不拘平仄。“痛哭流涕”、“长治久安”都是成语。成语、成句、集句、集帖字、俗语等入联平仄从宽。因此,虽然“哭”、“治”均为仄声但仍合联律从宽要求。“董江都”、“屈大夫”平仄未相对。《联律通则》规定“使用领字、衬字、虚词、两个音节以上的数词等,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纳入节奏。”这句话还不够准确全面,从前人许多对联来看,三个字及三个字以上的数词、人名、地名、平仄均可以从宽。一般用于句首或句中,但不宜放句尾,以免造成尾三平或尾三仄。有的是前面有领字,一并与领字作一个节奏,不拘平仄。

杭州一天园(康有为)

割据湖山少许,操鸟兽草木之权,是亦为政;

游戏世界无量,极泉石烟云之胜,聊乐我魂。

此联“据”与“戏”,'兽”与'石,'亦'与'乐'平仄失替。用现代马蹄韵来衡量是违联律了,但前人曾仅以“句腰”与“煞脚”(句尾)来衡量联律。既联中居中的字,其平仄相协于联律中的作用不亚于煞脚。《应用文件作法详解》认为四联言为第二字,五言联、六言联第为第三字,七言联为第四字。而《联对作法》认为四言联在第二字,五言联在第二、第四字,六言联第三字,七言联在第二、第四、第六,八言联在第三、第四、第六。现在不用此方法了,多而以马蹄韵来衡量联律。“割据湖山少许”只看“湖”、“许”分别与“游戏世界无量”中的“世”、“量”对仗。'操鸟兽草木之权”只看“草”、“权”分别与下联的“烟”、“胜”对仗。另外“操鸟兽草木之权”是散句,不是律句,可作一个不可分的语意节奏点来看,'泉石烟云之胜”也是如此。“读音节奏点”、“语意节奏点”这一说法是清末秦同培在《撰联指南》中最先提出来的。“是亦为政”“聊乐我魂”是集句入联,平仄可以从宽,分别出自论语《书》及《韩语 ·出其东门》。

古今对联忌重字,但惟“之”、“而”、“以”等虚字常见,不算违联律。

挽梁启超(杨度)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这是一副燕尾对,首句是上下联相对,而后两句自对。“亦”、“独”均为仄声,并且后两句上下联结构也不相同,似于联律不合,但“成固欣然,败亦可喜”出自苏轼《观棋》,这是成句入联,可以从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化用杜甫《不见》诗句。

               自题(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壁立千仞”不符合联律,但是成语入联可以从宽。后部分'千仞”与“百川”对仗工整。

长沙天心阁(佚名)

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无限吟情,如此江山容我醉;

待谁反屈大夫离骚,向谁虚贾太傅前席,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七二峰”与“屈大人”平仄不对,“八百里”与“贾太傅”平仄也不对。但是符合三字及三字以上人名、地名、数词等专用名词平仄从宽的条件,此其一。其二,从本边自对看“七二峰'与'八百里”自对,'屈大夫”与'贾太傅”自对。其三,另从语意上看节奏点,上联“七二峰”与'衡岳”不可分割,'八百里”与“洞庭”不可分割,可作一个节奏点看,下联类似,因此从节奏点上看也是合律的。

            石屏关帝庙(佚名)

异姓胜同胞,笑他人同胞异姓;

三分归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

这是虾须对。“异姓”与“同胞”自对,“三分”与“一统”自对,这也是一种当句对中的隔字对。《应用文件作法详解》中也称“虾须对”。从宽对来讲,'三分”是可以对'异姓”,“一统”对“同胞”的。因数量词可以与'总、共、同、异、零、孤、独、支、滴、只、颗、单、双、对”等字相对的,也可以与成序词相对,如东、南、西、北、中;甲、乙、丙、丁等

余杭山中人家堂(佚名)

无狂放气,无道学气,无名土风流气,方称儒者;

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哭声,才算人家。

“狂放”与“诵读”,“道学”与“纺织”,上下联对偶,平仄都不对。运用排比有规则重字,只在重要节奏点上注意平仄相对,如“气”与“声”相对,非重点节奏点上的字对仗从宽。

金圣叹撰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这副联运用了复字、叠字、借义、转品等多种对联技巧,奇巧有趣。“月”与“年”均6次有规则出现为复字,“月月”为叠字,“年尾”对“月圆”为借义,“月半”进行了转品。“上”与“夜”虽同为仄声,但在复辞排比对时的平仄从宽范围。

还有一种玻璃对,稍作了解。如:“山中日出,水里风来。”所谓玻璃对,是指对联所用的字贴在玻璃上,从正反两面看都一样的这类字所组成的对联。清代梁章钜在《楹联续话》中就写道“吴山尊学士始出意制玻璃联子一片光明雅可赏玩。 ”

岳武穆(王澄川)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夫当如此矣;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此联打破了有规则重字,'为”“南”“北”上下不在同位置,异位不能相对。但是重字在本边联自对又非常工整,且全联每句均是集句入联,故平仄对仗均放宽。'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出自文天祥词,'大丈夫当如此矣'出自项羽评秦始皇,'南人归而南,北人归北”是秦桧提出的政治主张,'小朝廷岂求活耶”出自岳飞之语。

这是高手将集句信手拈来入联的高境界。初学者切不可以此认为对联可以不讲平仄对仗,而任意破律。这种句式的联是较特殊的,清代蔡东藩在《联对作法》中以“民吾同胞,物吾同与;礼以行之,信以成之。”为例说:“'吾’'同’二字相叠,且亦相连;'以’'之’二字叠而不连,不特字分虚实,且音失平仄,而识者不以为病,因每联叠句自成对偶,且均集古语故也。”

自勉(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较好地运用成语入联,使之也合乎马蹄韵。

怀宁碧山书屋(邓石如)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庐山瀑布,合宇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此联中上联所列地名与下联所列人名,大部分不对仗,但作者巧妙地在后面各添加了一字,使之平仄完全相对且富诗情画意,匠心独具。使难以对仗的而变成了对仗,正是所有楹联爱好者所应追求的。此联前八句既自对又上下相对叫连环对。另外,甚至“庐山瀑布”、“屈子离骚”都是可参与互对。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王力先生谈这种不等字自对时说,五字联往往是上两字对下三字,七字联往往是上四字对下三字。

岳阳楼双公祠(龙协涛)

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

双公双绩双德,联珠璧、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

读岳阳楼历代近百副联皆为精品,与名楼增色。独这副联气脉不畅,平仄失替,对仗不工,内容平泛。上下联结句在重要节点上的平仄全部失替。如“江山”并列结构词不能与偏正结构词“文坛”相对,尤其是“江山”与“文坛”、“胜景”与“佳话”、“辉映”与“流播”平仄也都是同声落脚,没有遵守对联的基本写法,这还是“对联”吗?清末吕云彪在《楹联作法》中说“苟一字用失其当,势必则全联皆废。”

明远楼(佚名)

楼起层霄,是明月达聪之地;

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

位于句末虚词之后的实词,可以不问词性。“地”—名词,“来”—动词。

扬州梅花岭史(可法)忠正公祠(蒋仁铨)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收岭上梅花。

此联以“劲草”喻不屈不挠的精神,以“梅花”喻高洁的品性,是借景写人的娴熟笔法。“劲”—形容词,“梅”—名词,但“劲草”与“梅花”可以从宽相对。《联律通则》规定,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份的字,可以从宽。

南安石井郑成功祠(清康熙帝)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这联中“东南”是一个较特殊的词,与“东西”有所不同,“东西”原义指东方与西方,属并列结构词组,但“东南”既可指东方与南方,又可指具体的东偏南方向,为偏正结构词组。这里指东偏南方向,也正是所指的台湾方向。因此能与偏正结构词“海外”相对。前人基本上不会用并列结构词去对偏正结构词,若强行对则视为“偏枯病”。宋代郑起潜在《声律关键》中提出“一意对两意、双字对只字,谓之偏;轻字对重字、撰句对全句,谓之枯”。

像“东南”这样的特殊词,有时作并列词用,有时作偏正词用的,还有“英雄”,“风流”、“文章”、“砥柱”、“杨柳”、“妻子”等。杜甫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我讲的这个特殊词两用是极少数,写联时不可不察,要认真严格区分并列结构词与偏正结构词。至于原则上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但是我们也不要拘泥,宾语前置后,也可与主谓结构相对。如'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中“名成”是宾语前置,应该是”成名”,但宾语前置后可以与“功盖”主谓结构词相对。

             醴陵馆舍(左宗棠)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从容——形容词,并列结构;日夜——名词,并列结构。它既可上下作为并列词相对,它也可词内自对,“从”对“容”,“日”对“夜”,完全可以不顾上下的词性而自对。这又叫“四柱对”。前人对词语结构的重视比对词性更重视,所有并列结构词相对,不讲词性。

如下面那副,李渔赠程文宗联中的“芳菲”——芳香而且艳丽,形容词并列词组,也是联绵词,“变化”——“变”与“化”都指形态改变、动词,并列结构词。

联绵词最好与联绵词相对,联绵词与联绵词相对不讲词性,又由于联绵词是并列结构词,都可与其他并列结构词相对。

如:贺马文季罗韵玲成婚(方地山)

玉骢马,少年场,白眉世家,一代文章传季子;

金叵罗,合欢酒,黄花门弟,三秋韵事斗玲珑。

“季子”:马良字季常,三国时期文学家,眉有白色。马文季字季子,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之子,有才名。两个人名各取一字合称,这种组词,前人多用。为名词并列结构。“玲珑”:联绵词,可以与'季子”相对。“金叵罗”指酒具,也指嫁妆。

联中嵌入了新郎新娘名字,天衣无缝,自然而无斧凿之痕。嵌字法可分为整嵌与分嵌,分嵌又分横嵌、竖嵌、顺嵌、反嵌、散嵌、叠嵌、暗嵌等。七言对联嵌名与诗钟相同,有:凤顶格(名字中的两个字分嵌在上下联首字)、燕颔格(上下联第二字)、鹿颈格(上下联第三字)、蜂腰格(第四字)、鹤膝格(第五字)、雁足格(第六字)、凤尾格(第七字)以上嵌字诗钟又叫七唱。双钩格(四个字分别嵌上联首尾与下联首尾)。以上八种对法,都是对称嵌,上下同位置。鼎顶格(姓名共三个字,嵌在上四下首尾或下四上首尾)、魁斗格(上首下尾)、蝉联格(上尾下首)、云泥格(上二下六)、碎锦格(散乱嵌,两字不能相连)

             赠程文宗联(李渔)

世间桃李,尽出公门,何须腊尽始芳菲,满眼无非春色;

天下鱼龙,都归学海,不待时来方变化,启口即是雷声。

何须—副词,不待—动词。大部分副、介、连、助、叹等虚词都能与动词相对。“满眼”句与“启口”句以“句腰”与“煞尾”来衡量在当时是合联律的。李渔,明末清初人,别号笠翁,《笠翁对韵》作者。

昆明近日楼(袁嘉谷)

东西双塔,金碧两坊,云灿星辉,光于中厦;

烟火万家,湖山千里,忧先后乐,式是南邦。

“金碧”—形容词,“湖山”—名词。都是并列结构词可以相对。“于”一介词,“是”—动词,可以相对。

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词性可以相对,是因为,现代汉语词性划分与古汉语词性划分是不同的,明代屠隆在《缥湘对类》中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现代的语法词性分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等。而古代汉语中所说的实词只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和代词(除“之”、“其”两字),如:天、地、日、月、人、树、鸟及君、臣、我等。半实词,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抽象名词。力、情、罪、苦、律等。古汉语中虚词与现在所说的虚词也不同。古汉语虚词分活虚词、死虚词及半虚词。活虚词“发乎动而生”,相当于今天的动词,如:跑、飞、潜、变化等。死虚词,相当于今天的形容词和副词,如“高”、“大”’、“精”、“新”,这类词可以叠用。半虚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部分形容词及表示抽象的时间方位名词等,如“早、晚、上、下、里、外”等,古代还有一类词叫助词,如“之、乎、者、也、所、然、”等小品词。现代的工对与古代的工对也不同,古代工对是指同门类相对,还有邻门类对叫邻对、跨门类对叫宽对。古汉语把字词分为天文、地理、时令等二十八类,如动物类又分飞禽门、走兽门、鳞介门、昆虫门。

          成都杜甫草堂联(顾复初)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副联中有两处地方用了联律变格,一是下联首句“先生亦流寓”,其韵律为:平平仄平仄,上联为“异代不同时”仄仄仄平平。上联尾句“龙蜷虎卧几诗客”,韵律为“平平仄仄平仄”这也是变格,下联“月白风清一草堂”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有律诗的正格、变格及拗救句基本上都适用于对联。还有一种拗救只作了解,不提倡这么写,因为它违反现行《联律通则》的忌尾三仄的原则。如下面这两副联:

上海豫轩湖心亭(陶澍)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又如:史阁部祠(彭玉麟)

公去社已屋;

我来梅正花。

这两副联都是运用了“一平救五仄”之法。     

         广东佛山春色赛会(何淡如)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这副对联像一首曲,上联句脚全押仄(入)声(陌锡职韵),下联句脚全押平声(尤韵)。这种联在前人对联专著中有记载,名称叫“一韵对”,在平仄对仗上亦可从宽。

        南京莫愁湖光华亭(曾广照)

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

问湖边月色,照过来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这是马蹄格,余德泉先生提出来的在《对联通》、《对联格律对联谱》中形成了理论体系。其实最先提出马蹄韵的是曾国藩,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七说:“(唐)陆(贽)宣公文则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谐平仄,无一联不调马蹄。”自余德泉先生提出马蹄韵之后,被广大楹联爱好者所接受,潜移默化地,不管是分句句脚安排还是句内平仄调谐均受马蹄韵影响很大。2024年元月1日实施的《联律通则》要求多分句句脚平仄要错开,这就要求如果是两个分句那么上联句脚就必须是平仄,下联是仄平。

伏羌大像山文昌阁(王权)

帝座面三峰,恰鹗骞石鼓,鸿翥缇群,檐前便是重曹路;

星池含万象,看气润珠躔,辉联壁府,榜下频萦五色云。

这是鹤步格,又称李氏格,是明代文学家李开先提出来的。

四川成都崇玉阁(顾复初)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余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这是龙形格,又称朱氏格。

又如:无锡东林书院(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既符合有规则重字对,也是朱氏格。

吴恭亨在《对联话·卷七》有如下文字记载:忆予垂龆时,请业于朱恂叔先生,研究作联法,问句法多少有是乎?曰:“无定,昌黎言之,高下长短皆宜,即为联界示色身也。”又问:“数句层累而下,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否?”曰“非也。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

山西省永济市(古称蒲州)有一座关帝庙(佚名)

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像这种燕尾对其倒数两个分句句脚平仄,上联仄仄,下联平平也是允许的。

谢谢大家!

 2024年4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