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道德经》(80)——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在下不敏 2024-04-27 发布于四川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大家好,本期我们来读《道德经》的第六十四章。

先来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其微易散。
其大意是说:
当事物处于安定、安稳时,最容易把握,因为事物的安定、安稳就意味着事物还尚未开始发生变化,即变化的迹象还没有出现,这时候最容易按照人们的意愿去改变它。
当事物处于稚嫩、脆弱时,最容易被分化、瓦解,因为事物处于稚嫩、脆弱的时候,它内在的能量非常隐秘而微小,这时候最容易消解它内在的能量。
【“安”:安定、安稳。“持”:把持、把握。“兆”:征兆、迹象。“谋”:筹划。“脆”:稚嫩、脆弱。“泮”:分化、瓦解。“微”:隐微。“散”:零散不能聚集】
这一段是在讲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即道的造化法则。可明白这一自然法则对我们而言有什么用呢?老子接着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意思说在事物尚未显现出端倪的时候,就要有所作为,在乱局尚未形成之时,就应该加以治理。
天地万物的显现,无一不是从无到有,从微至著,而除人类以外,无论是成住,还是坏空,都不会乱,而唯一会乱的,只有我们人类。
老子的一个“乱”字就在告诉我们,这里所讲,不是为了讲天道,而是借天道来讲人道,讲治理人间乱象的道。
人间为什么会有乱象?因为人类总是有为,总是以自己贪嗔好恶而为,所以治理人间乱象的根本就在于让人回归无为。
所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下手处在什么地方?就在贪嗔好恶的心还没有动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准备了,就要时刻留意着它,从而避免它的动。若它已经开始动了,就要在它没产生大的危害时,对它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说参天大树,是由毫不起眼的萌芽慢慢生长而来,九层高台,是由一筐一筐泥土慢慢堆积而成;漫漫的千里之路,是由脚下一步一步慢慢累积而成。
也就是说,任何显著的东西都有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这是道的自然造化。因此: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为者败之”,意思说以人为的方式干扰事物的自然造化,最终必然失败。
“为”的具体化就是“执”,以自己的贪嗔好恶来对事物加以掌控,而这种贪嗔好恶就是“执”。“执”的结果让事物因受到额外的干扰和障碍而失掉其原本的造化结果,所以叫“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意思说圣人不人为造作于事物,因而无败。圣人不执着于事物(不以贪嗔好恶来控制事物),因而无失。
圣人因为与道合一,内心没有贪嗔好恶,一切作为皆顺道而行,故没有败,也没有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意思说我们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在最接近成功之时,功亏一篑。
我们普通人刚开始做事时,往往都很谨慎,随着事物的发展,我们的心态也从刚开始的小心谨慎发展成了急功近利,巴不得能够马上有所成就,因而在做人做事上就开始了有为。所以老子接着说道: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思说我们做人做事,若能一直保持小心谨慎的初心,也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发生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意思说正因为如此,所以圣人“欲不欲”,不以难得之货为贵。
这里的“欲不欲”与上章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一样的结构,一个(前)讲客观存在,一个(后)讲内在的心行。
人都有七情六欲,这是人之本性,是客观存在的。那我们如何才能尊从本性,而不忤逆本性呢?
那就是不对升起的欲有所“执”,不以自己的贪嗔好恶去人为改造它,任其自然造化,该生则生,该灭则灭
而这个任其自然造化的过程就叫做“不欲”。
对于如何理解“欲不欲”,老子举了“不贵难得之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人见难得之货,内心必然会有一种心情升起,这个心情就是老子所说“欲不欲”的前一个欲。
有心情必有感受,不对内在的这种感受有贪嗔好恶,就是“不欲”。正因为没有对感受的贪嗔好恶,所以心情来了才能够让它来,心情走了才能够让它走,内心不被难得之货所带来的感受绑架,就叫做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学”,学问。学问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学”,不以有学问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即不被学问的感受所绑架,叫“不学”。
对圣人而言,学问不是用来标榜自己身份地位的,也不是用来获取物质财富的,学问只是用来“复众人之所过的”。
“复”,复归于正的意思。“众人”,尚未开悟的众生。
对于我们这样的众生而言,总是被自己的贪嗔好恶所绑架,因而总是有为、有执,因而总是活在烦恼罣碍之中。
为了帮助众生脱离烦恼罣碍的苦海,圣人著书立说,为的是效法天地的辅万物之自然,即用平生所学来帮助众生放下内心的有为,放下内心的执着,从而回归于自然无为的本性造化,让众生的身心更健康,事理更圆满。
而不敢为”,正因为圣人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效法天地的辅万物之自然”,而非是出自内在的贪嗔好恶,所以老子曰其不敢为”也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我们下期再接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