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解《大象》:䷎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抱雪斋读易笔记 2024-02-14 发布于上海

䷎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还是按照四个部分解读。

一、卦画䷎

在4500年前的连山易卦气图中 ,䷎卦为季冬十二月卦,对应小寒节气。

䷎卦为小寒之卦

 4500年前的季冬之月,凌晨时东宫青龙房宿大火正位于南方中天。

郑玄注《周礼》时就说:

正岁,季冬,火星中。《春秋传》曰“火星中而寒暑退”。

月令》记载: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

所谓“星回于天”,特指的就是“火星中而寒暑退”的天象,因为东宫青龙房宿大火分别在凌晨和黄昏出现在南方中天的天象,是古人划定寒暑的标准星!今天西南地区仍在过星回节,便是这个古老传统的遗存。

二、卦象“地中有山”

䷎的上卦☷为地,下卦☶为山,故曰“地中有山”。

前面已经说过,“地中”特指的是天地之中,是通过“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的东宫青龙房宿,确定了夏至之后选定的地点。

地中,是古人建都立国的风水宝地。所以,地中的山,也不是一般的山,而是特指中岳嵩山

周王朝灭商之后,周公嵩山脚下的登封告成镇土圭测影的方法,选定洛邑为“地中”。至今告成镇仍留有周公测影台遗址。

你以为这就完了?图样图森破!

䷎卦对应的是季冬之月,按照《月令》,这个月需要“祀名山大川”。

“嵩高维岳,维岳降神”。嵩山由于是居于“地中”的名山,所以根据《礼记》记载,古代的天子都要在嵩山举行“升中于天”的仪式

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 飨帝于郊,而风雨节。——《礼器

那么,什么是“升中于天”?

中,就是旗帜,而且是绘着东宫青龙的旗帜!

甲骨文中有“爯(称)中”的写法,也就是“升中”。“升”与“称”古音均为蒸部,相通。

“爯中”又叫作“爯旂”,旂就是绘有东宫青龙的旗帜。

《周礼》就说:

交龙为旂。

诗经》亦云:

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按照礼记的记载,天子在嵩山上举行“升中于天”的仪式,升起绘有东宫青龙的旗帜后,得到上帝天命者就会有“龙龟假”的祥瑞。

什么叫“龙龟假”?就是得到传说中的河图洛书

管子》就说:

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虽曰受命,无乃失诸乎?

龙马出河图,神龟出洛书,这就是“龙龟假”

易传系辞》也说: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可见河图洛书自古以来就是天命的象征。

巧的是,抱雪斋已经无数次证明,那负河图而出的龙马,就是东宫青龙房宿。

房为龙马。

那记载着洛书九宫图的明堂,也是东宫青龙房宿的别名!

房为明堂。

河图和洛书,实际上都来自地中之山——嵩山上升起的那面龙旂上的东宫青龙!

三、卦名《谦》

“地中有山”的卦象,指的是在地中之山升起的龙旂。

这面龙旂的名字,叫作“中”。

中,是忠的本字,意为敬。

忠,敬也。从心,中声。——《说文

䷎的卦名叫作“谦”,正是忠敬的意思。

谦,敬也。——《说文》

“忠(中)”是“谦”的同义词,它们的的意思都是敬。

这是何等巧妙的命名!

在4500年前的季冬凌晨,东宫青龙房宿大火位居南方中天之时,天子会在地中之山上“升中于天”,举行“山川之祀”!

《月令》记载:

季冬之月……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凡在天下九州岛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所以,䷎这个“地中有山”的卦象,被名为为“谦”,是为了表示对忠敬之德的崇奉。

那么,为什么把䷎称为“谦”而不是“中”?

因为“谦”的本字是“兼”,从手执两禾。

禾的意思,正是中和!

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说文》

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说文》

禾是“得时之中”的嘉谷,同时也预示着“中和”。子思同样在《中庸》一书里把“和”视为与中同等重要的概念: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你以为这就完了?图样图森破!

兼字从“秝”,这个“秝”字正是历法的“历”字!古文歷曆等字皆从“秝”,说明“谦”这个卦名本身就和历法有很大关系!

历法,从来都是根据“中”这面旗帜上的东宫青龙房宿来制定的!

《汉书律历志》就说:

昔者圣人之作历也,观琁玑之运,三光之行,道之发敛,景之长短,斗纲所建,青龙所躔,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而制术焉

所以,䷎的卦名“谦”,有中和、谦和、忠敬等多重含义,还与东宫青龙和历法有着深刻的关系。

四、时训“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卦为季冬之月,小寒之卦,《大象》说这个时候的时训是“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为什么呢?

还是回到《月令》,这与季冬之月“祀名山大川”的月令有关。

祭祀嵩山这样的名山之时,都会有“因名山升中于天”的仪式。

升中,就是升旗,在甲骨文里面写作“爯中”。

“爯”,就是称,称物平施的“称”。

《汉书.律历志》说: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可见,权的作用,就是“称物平施”。

什么是权?权又写作“铨”,是一个制定了标准重量的砝码。

权的基本重量单位,是根据黄钟律管中所容纳黍米(1200颗)的重量来决定的:

(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巧的是,《谦》卦本字作“兼”,字形上的意思就是手里拿着两根禾黍。而且“兼”与“爯”皆有并举之意!

黍,是专门用于制定度量衡标准的禾。“兼”字手里拿着的两支禾,就是黍。

黍为什么可以作为制定度量衡的标准?因为“古之为度量,轻重生乎天道”,黍正是一种合于天道的谷物,它是在“夏至大火中”的时候种植的。

说文解字注》引《九穀攷》曰。伏生尙書大傳、淮南、劉向說苑皆云。“大火中種黍菽”。而吕氏春秋則云。“日至樹麻與菽”。麻正

之誤。又《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種黍菽糜”。糜字因下文誤衍。諸書皆言種黍以夏至。說文獨言以大暑。葢言種暑之極時。其正時實夏至也。玉裁謂。種植有定時。古今所同。非可叚借。許書經轉寫妄增一字耳。以暑種故謂之黍。猶二月生、八月孰得中和。故謂之禾。

所谓的“五月初昏,大火中”,指的就是《尧典》里的“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意思是夏至的黄昏,东宫青龙房宿大火正位于南方中天!

这个时候,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华夏先民们,就在这东宫青龙的天象下种植黍米,并据黍米重量来制定“称物平施”的度量!

“裒多益寡”的目的,就在于平均、均衡。

均,正是通过黍米重量制定出来的重量单位,又叫作“钧”:

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象也。

一钧的重量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铢,与“万物之数”相同,这是古人以天道定重量的明证。易传《系辞》里面同样提到了乾坤之策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巧的是,我们还说过,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实际上暗示的是历法中以一千五百二十年为一个纪元的“大终”,一章为19年,一蔀是76年,20蔀正是一个1520年的纪元。

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余分,名曰一纪,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日月星辰复始甲寅元。——《淮南子

这部以甲寅元为名的历法,正是《周易》和《大象》共同使用的历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